在当代画家中不少是从绘画领域,受种种当代观念的启发才搞起装置或行为艺术,而像陈庆庆那样从未学过画画,却一脚就踏进了号称前卫的“观念艺术”的门槛,做起了装置和行为艺术,并不离不舍坚持不懈10余年,创作出具规模、成系统的作品“专业户”,成为这领域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艺术家却是少有的。她的艺术既是观念又很感性,总给人一种异样的感受,让你惊奇、拨你心动、令你寻思不已。真不知道,她怎么会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做出的作品像小孩“过家家”充满童趣,但这些似乎不经意中随机“玩”出来的东西,却蕴藏着对生命、灵魂的追问;对文化、历史的追寻;对现实、人生拷问的一些沉重的主题。那么,陈庆庆何以“玩”出了如此的“深沉”?这或许与她的人生经历有关。
她出生在一个革命干部家庭,父亲是文化界名人,母亲是文化部干部。她从小就生活在书堆里,但到了读书的年龄,却遇到“文革”,不得不帮着大人匆匆烧了三天三夜的书,随着老革命的父母,下放干校劳动改造。斗争的残酷,父亲几度在生与死的界域间来回,母亲也在奄奄一息中由她背回北京——安息。父母双亡的阴影在她稚嫩的心灵上留下了怎样的伤痕?让她常常在苦思冥想着人死后会有灵魂吗,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灵魂在哪里?生命真的会轮回?……对生命的敬畏和追问伴随着懵懵懂懂的她成长,这些深奥的生命科学成为她日后艺术中基因的一部分……她也因病认识了一位老中医,就此在他门下学徒7年,也会看病针灸,当个“赤脚医生”。“文革”后,因没有文凭,没能当上医生。而后,做过杂志编辑也曾尝试过经商,都不遂人意。正当出国热兴起,她去学了英、德两门外语,后来就当了个外国公司的白领,游历数10个国家,乃至非洲、阿拉伯半岛。优裕的白领生活过得好好的,她忽然又觉得憋屈,为什么人要永远无奈地被生活摆布着?就在1994年,老大不小的她,偶尔玩起了装置,却发现自己从中实现了灵魂的自由。于是不断地有作品在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和瑞士展出。由此一发不可收,竟舍弃一切,包括婚恋的结束。1998年回国,索性当起了名符其实的装置艺术家。
闻香识女人12
历经种种坎坷的庆庆,做艺术就像说话、记日记、写随笔那么自然而然,有一吐心中“块垒”的快感。又像小女孩“过家家”玩得那么有滋有味。她成天摆弄着收集来的各种杂七杂八的干枝柴棒、布头麻绳、玩具零件、木箱老柜和破电视机等等废品“垃圾”,在她的手中竟“化腐朽为神奇”。一双古代小脚女人的绣花鞋她竟做出了诱发无限欲想的《闻香识女人》、或做个《墓地》、《棺》,实现对封建社会残酷迫害女性的控诉;她又在收来的那些旧柜、木箱或破电视机中导演出了《纽约故事》、《798的海市蜃楼》、《欢乐大本营》等一出岀有声有色的戏来。走进她的屋子,满屋子都是她的作品,或者说她的屋子也是她的作品,她生活在她的作品中,她说:“我像个农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乐此不疲,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墓地
庆庆的作品,既有远古神奇的巫术气息又有光怪陆离的现代情景,在她那些古怪、离奇、鬼魅、荒诞的作品中,创造了一个魔幻世界。这个魔幻世界并非是天方夜谭,在那荒诞的情景中却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这倒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盛行于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流派不谋而合。“魔幻现实主义”出现在拉丁美洲,一是受西方超现实主义影响,更因在拉美土地上是个种族混杂的地区,既有当地的土著印第安人,又有被殖民者贩卖来的非洲黑人,另有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在这里既有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大城市,也有仍处在蒙昧中的原始部落;有高耸的天主教堂,也有随处可见的印第安的巫师术士传承着古老的宗教习俗。这样奇异的现实,自然而然给拉美现实披上了光怪陆离的魔幻色彩,形成“神奇的真实”。庆庆的艺术,根植于她成长的那个疯狂的“文革”时代,那种黑白顛倒,美丑失衡,人性丧失的种种荒谬绝伦行径的氛围中。曾经亲历过这些“现实”的她,经年积淀成为“心结”,变成了她创作思想的基石、艺术情感的喷发点。她利用手中的媒材,实现了她智性的“批判”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