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创作的三本连环画作品,反映了赵奇对于民族命运和历史英雄的关注与执迷。 在他的眼中,“历史不是尘封的史料,历史永远是属于当代人的。任何历史都会被当代人所重新观照。但是,历史终归是历史。”赵奇连环画艺术的成功之处正在于他将庄严的历史感灌注到鲜活的个人意识中,将历史事件尽可能地进行图像化还原,而不止作为单一的叙事体来看待。他的作品既有感性的抒情,又有理性的省思意识和大时空跨度下的宏观思维。著名美术史学者、评论家李松曾说赵奇的连环画作品有着“诗人的热情、画家的敏感和史家的严峻”,这句评价是中肯而准确的。
如果说连环画艺术可以显现出赵奇对于历史题材的宏观驾御能力和对图像叙事性表现的精到把握,那么主题性中国画创作则更能展现赵奇笔墨风格的个人风貌。赵奇中国画的笔墨力度,如刀锉般的雕凿,满布班驳锈蚀,有粗砺的质感;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浮雕般的静谧、庄严和凝重,面部与衣纹的塑造用笔形如土地的沟壑,朴实、松动而大气。从《我路过的地方》系列(1985-1990)、《生民》(1990)、《人群》系列(1991-1995),到《马儿哟,你慢些走》(1998)、《奔月》(1999),再到近年来的新作《劳动的日子》系列(2002)与《有马车的风景》(2005)等等,赵奇默默地注视着自己身边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以平视的眼光深情地为他们造像,他并没有刻意美化这些平凡的形象,而是以一种冷峻的态度来关注与审视他们的生存状态,追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因如此,赵奇的作品对于“人”的关注和对于民族命运、国人灵魂的拷问与省思,成为了他的人物画创作的个人标识。
创作于九十年代初的《生民》,以晚清著名维新变法思想家黄遵宪和漂泊在新大陆的海外华工为题材,将众多华工塑造成血肉筑成的铜墙铁壁,以饱满的构图形成一种密不透风的气势,给人以沉重、压抑的感觉。画中人物形象面带烟尘、蓬头垢面,但目光又是如此的坚定,充满着一种觉醒后的愤怒与坚强;这些人在以冷峻而热切的目光注视着观者,仿佛在诘问和控诉,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百年前的先民们遭受屈辱后的喘息与呻吟,以及众志成城反抗压迫的民族意志。《生民》的画面整体笼罩在一种浓烈的悲剧气氛中,其悲壮感的营造与对人物心理的细腻表现,使之成为传之久远的篇章,堪称以笔墨铸造的纪念碑。
对于创作,赵奇曾说,“我所坚持的就是一种劳动,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这是我的必需——其收获在于内心,否则我将一贫如洗。”他很在乎作画要“对得起良心”,经常在一次次阶段性创作结束之后扪心自问,反思自己是否投入了所有的努力,倾注了全部的激情。因此,在他的画面上,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物心绪的那种入木三分的刻画深度——无论是历史上的人物还是身边现实中的人群,他们的呼吸与脉动仿佛就在耳边。在作品《人群》中,赵奇刻画了一群清代末年的农民,这组没有任何历史典故与叙事情节的作品颇让人深思。画面中的人物都有着茫然的面孔和静默的神情,这些过去时代的平凡人历经世事沧桑和人生艰辛,在历史的尘埃中无声无息,默默远去。赵奇通过这种陌生化和特写式的描写方式,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众多民众在苦难中走向毁灭的平凡人生的思考。他通过笔墨语言,发现了这种在沉默中消逝的悲剧性,将历史的碎片拼合、连缀成他的表现对象,重现了那些凝重、晦暗而又潜藏着生机与希望的场景。
赵奇对于历史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使他的作品充满着一种荡气回肠的气魄和令人沉思的“意义召唤结构”。他的目光常常凝视在过往的图像中,即便他对现世的审视,也总是沉浸在一种回忆与冥想的状态中。2000年之后,赵奇的创作方向分为两路,一路是追随古人的笔墨传统和人文精神,以现代人的理解重读传统文化的意境与古典艺术的表现方法;另一路则是诗意地描绘当代人的生存状态,描述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以及人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这一时期,赵奇开始有意识地返归传统。他的《重读宋人》系列(2001)以一组宋人笔意的花鸟题材作品,一反过去粗犷沉厚的个人风格,用自己的理解诠释了宋人的清雅和简淡;《师古之心》(2003)则表现了画家对元代文人情致的向往和痴迷,这一类作品反映了画家多元求变的创作态度及其对中国画传统深入发掘的学术热情。从20世纪写实精神的小传统,转向千年以来积淀而成的中国文人画的大传统,这样的尝试与努力也使赵奇的创作理路产生了深化与拓展的可能性。
近几年来,赵奇的作品题材多集中于土地上劳作的人群,在《年轻的时候》(2002-2003)中,画家以简约平实的笔墨深情地回忆了青年时代在乡间劳动耕田的美好场景,画面洋溢着明快的色彩,画中人物的喜悦表情与作者早期历史题材悲壮、深沉的气氛形成鲜明对照。可以说,如果赵奇在早期创作中更钟情于对“苦”的刻画,那么他在新作中则倾向于表现生活之“乐”、劳动之欣然,表现人对土地的朴实而深厚的热爱。从《劳动的日子》(2002)到最近创作的《有马车的风景》(2005),赵奇的创作早已超越了某种地域性画风的局限,而把目光转向对于人的生存的诗意观照,和对于人与土地、人与自然关系的终极性思考。
无论是历史题材的连环画创作,还是表现现实生活的中国画主题性创作,每当我们品读赵奇的作品,心绪总有一种慢慢向下沉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们内省自己的真诚。这些画面或是令人联想到百年中国所承受的深重苦难和那些同苦难抗争的人们,或是让人心醉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的芳香。画家对于过往和现世的省思与感悟,让观者不由心生感佩。
赵奇坚信艺术涉及信仰,他的艺术表达了一个人对于自身和整个民族命运的追问,而土地、人群和历史是他笔下的永恒母题。我们相信,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新奇耀眼、纷繁芜杂,这个情结会在赵奇的作品中一直延续下去,常驻而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