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建成 冲寒斗雪
欣赏莫先生的画作,人们在为之精工传神的技法所吸引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沉浸于其营造的“诗境”之中。笔者以为莫先生作品之魅力主要源自如下两大特点:
其一是“寓兴”于物。我们看到莫先生创作中选择的多是松、竹、梅、兰、荷、菊、水仙、玉兰等儒家所谓的“君子”题材。“画者,文之极也。”(宋·邓椿《画继》卷九)古代文人把这些“君子”题材大都作为自己寓兴抒情的寄托,而莫先生于此创构正如宋人所谓“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悠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奇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宋《宣和画谱》卷十五《花鸟画叙论》)莫先生作品中运用寓兴这一特点,可以印证其正是以诗人的情怀传达自己对人格精神的高自标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终极探寻。这也就是宋儒所倡言“观物理如察己”的“格物穷理”精神。
其二是气息“中和”。莫先生的众多作品中浮现着的“中和”气息,是其营构作品“诗境”中的总体感受。我们读他的《天香竟艳》、《冲寒斗雪》、《竹林仙客》、《出淤泥而不染》、《松云伴鹤飞》等代表作品。就会发现他在将客观物象巧妙地转化为笔墨造型的同时,还把画面布局上的用心经营,统构在一种“神秘”的“灰中求亮”的情调之中。这种看似“神秘”的情调,再加上所取的长松寒梅、秋菊翠竹等题材,虽不示张扬,却自有一种“风骨”所在。这种外“和”内“刚”的意味正恰合于儒家所追求“外圆内方”的“中庸和谐”之道。当然此间“中和”的“风骨”除了莫先生本体以外,还与他长于写生,并很好地继承了前人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一整套技法也是密不可分的。
“操持谨质,表里不二。”(《朱子年谱》351页)是宋代思想家陆九渊的话,大儒朱熹对此言深为赞许。莫先生所创作的工笔花鸟画不类近人失缺“道统”观念,于画事“雾里看花”留于皮毛小技,而是直映宋人肝胆,人画合一,从容中道。今以陆氏言语寄赠,以示后学之感怀。
张鉴(中央美院博士、中国热带雨林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