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咫尺天涯与胸中丘壑
咫尺天涯与胸中丘壑
——读布衣山人的中国画
作者:徐恩存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10-08-16

布衣山人 雄鸡啄蝎图

布衣山人的中国画的确与众不同,这是他多年脚踏实地、勤奋笔耕的结果。数十年来他认真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终于在面对大自然中,发现并找到了自己的写意山水形式与语言。

布衣山人作品的特点是“以小见大”,善于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宏大气象与壮阔的格局,具有“远观气势逼人,近看惊心动魄”的艺术魅力!如果画家没有对文化历史的深层领悟、没有对生命精神的认知理解、没有对当代艺术语境的综合素养,是难以达到这个程度的。

布衣山人长期隐居太行深山,不但以山水为友,饱游饫看、悉心体察,吸足山水之精华,而且,静心精研中国历代绘画技法,尤其是荆浩、巨然、李成、范宽、郭熙等古代大师的笔墨技法,终于别出新意,一洗前习,创造出以“干托、湿托、水托”为主要技法内容的前所未有的“托光”画法,将山之神韵“和盘托出”。从他创作的大量山水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托光”技法的运用,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立轴山水的格局中,布衣山人每每把北方山水处理得高旷深远、曲折百转,远景多为绝壁危岩,中景多为丘陵与田野,近景则是树丛或田园一角,此种构图由近而远,层层递进,中景的横向弧线或水平景物与远景的垂直绝壁形成视角的“两个极端”,给人以强烈印象,体现出构图的匠心。近景树丛多以杂枝穿插,似乱非乱,极显意趣与生机,将中景田园、丘陵对比得遥远而空濛,在视觉上产生辽阔与深远感。而远山的耸峙也因此得到比照,产生险峻、崇高与雄浑的感觉。这种艺术处理上的视觉张力冲击给人留下的是审美的“撞击”,让人产生挥之不去的印象,这正是艺术创作的高妙之处。

几乎在布衣山人的所有山水作品中,都体现为由繁入简、纵横挥洒、气脉贯通、空濛简远的特点。其画面山水可自下仰其峰巅,亦可自前而窥其后,自近而望其远。山水意象重叠、交错、深邃,云雾起处,氤氲朦胧,流瀑飞泉,清音可闻。由此可见,尽管他对前人和同代画家的山水图式和手法烂熟于心,但无意模仿,而是独辟蹊径,自创一格。

布衣山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触摸到自然与艺术的本质和规律,他强调作品的神韵,在形神兼备中,发现并表现生动的气韵,他力求在作品中展示中国艺术的雍容风采。在审美追求中,以感性生动的形式去展示精神空间的辽阔,在意念和想象中建构含蓄而悠远的形象体系。

从“道法自然” 到“淡然无极”,再到“神韵天然,不可凑泊”的山水境界,布衣山人不断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和艺术创作境界。 “平淡而到天然处”和“天然自得之趣”是他矢志不渝的审美理想与追求。所以,他的作品能以疏朗、淡泊的格调表现自然生机,努力把自我的精神与自然气象合为一体,并以气象写意的简洁、纯净、荒疏与神秘,直抵“天然入妙”的境界。

艺术的完美与完善,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况且艺术家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因此,要取得更大成功,艺术家首先要挑战自我,在这一过程中,锤炼并完善自我人格和艺术,进而在两者同步中攀上艺术高峰,布衣山人正是在这一方向上努力前行的。

关键字:布衣山人,国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