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构筑思想的高度——我看孟建民的建筑艺术
构筑思想的高度——我看孟建民的建筑艺术
作者:孙振华    来源:孙振华博客    日期:2010-09-19

因为研究,决定了一个建筑师必须时时保持学习和思考的状态,他不能停滞,不能僵化,他必须保持好奇心,必须不断吸取人文的、自然科学的各种知识,因为建筑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源头活水,就将失去自己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原创性,是我感觉到孟建明建筑实践的第三个特点,由于对原创的强调,他的建筑创作一直保持着张力,使他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寻找新的可能性。

一个优秀的创造者一辈子都在和平庸作斗争,而中庸平和、左右逢源恰好是平庸的通行证。一个建筑师的风格应该是在原创中形成的,抄袭和模仿,永远没有自己。原创的过程也许会稍显得“极端”和“偏激”,但是这种“深刻的片面”恰好可能是突破常规和思维定势的开始。

建筑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种遗憾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由于建筑庞大的物质体积,和它永久性的要求,一旦建成就很难更改,这就要求建筑师有很强的预见性,而智者千虑,终有一失,建筑设计总是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它总是会给建筑留下各种遗憾;其二,由于一个建筑物的实现,远远不是一个建筑师所决定的,它总是业主、公众等各方博弈的结果,所以一个真正具有原创性和前瞻性的设计是否能被采用,永远具有不确定性。实验建筑和实验艺术不一样,实验艺术相对的低成本,使它可以由艺术家个人来决定是否实现,而实验建筑则很难有这样的可能,这是建筑的遗憾之二。

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并不因为这个门类所存在的“遗憾”而放弃对原创的追求。尽管人们都知道,在所谓评审中,被入选的建筑,常常并不是最优秀的建筑方案;能够入选的,往往是那些相对平稳,不去挑战评委底线的方案。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建筑师是否能坚持原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这个问题上,我比较欣赏孟建民的态度。他一直呼吁建筑的原创性,同时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作品践行原创的主张。在《失重》一书中,这些方案尽管没有得以实施,但是它体现了一个建筑师原创的思想,这种精神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建筑通常被人称作盖房子,但是我认为,一个具有原创性的建筑设计不应该像是盖房子,用一砖一瓦把一个房子拼凑起来;一个有原创性的建筑设计应该是生长着的大树,它是有机生长出来的,它起于一个原点,然后慢慢生长,壮大,成为一颗有生命的大树。孟建民的“深圳当代艺术馆”,是从多元和裂变作为思想的起点,慢慢让它生长出来的;他的“中国科技馆”则是从对宇宙天体的运行秩序的想象作为起点开始生长的;这种自然生长性的设计,符合思想的节奏,这也决定了它只能是原创的,而不可能是拼凑的。

艺术性,是我对孟建民建筑实践的第四个突出印象。

我见过许多酷爱艺术的建筑师,发现许多建筑师都曾经有过一个艺术家的梦。艺术的梦在孟建民的建筑设计中,显得格外清晰。对于《失重》收录中的建筑作品,我几乎都是当作艺术品来看的。在这些建筑作品中,尽管也要受到建筑本身的限制,但他将对艺术表现的可能尽量放大。

这或许与他少年时期的经历有关,他对艺术的热爱,日后成为他在从事建筑设计时,其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的根源。

具体说来,建筑设计中的艺术性,体现在它的想象力,它的情感性,它的亲和力,它的体验性,它对身体感受的尊重等等。在《失重》中,他的“当代视觉艺术中心”,是一个纯视觉研究的作品,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作品,它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装置艺术作品,参加当代艺术展;他的“红树林地质博物馆”则具有非常强的构成感,使用的完全是雕塑的语言,它的动机则来自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女》。

由于我在建筑知识方面的局限以及对孟建民了解的有限,以上这些议论不知是否合适?总体而言,我想说的是,在当今许多城市的决策者和建筑师仍然迷恋在城市空间进行宏大叙事的铺陈,仍然希望通过建筑外表的高、大、炫来体现意志和权力的时候,我认为有一类建筑师没有走这条路线,例如像孟建民这样的建筑师。

在我看来,建筑的高度并不代表思想的高度,在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在一个思想贫乏、物欲横流的时代,思想高度的营造,需要一个建筑师的理想主义,它的研究态度,它的创造精神,它的艺术品质。

上一页  1 2 
关键字:孟建民,建筑,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