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宪民是中国当代摄影史中具特殊地位的摄影家。他的特殊之处在于,在1940年代出生的摄影家中,少有像他这样早在1970年代初期就在有意无意之间关注百姓日常生活,并且以朴素、自然、忠实于生活的态度,纪录平民百姓生活的; 他是他的同辈人中能够明确而到位地用摄影表达生命根系与情节的人。 他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不管他的生活处境社会地位有着怎样的变化,他仍然在摄影中保有着一种平民姿态并具有鲜明的个人视点。
朱宪民,在他的同代摄影人中是个真正的例外。而这种例外,凡有那个时代生活经验的人都深知,不易。翻阅中国当代摄影史,我没有发现在他的同代人中有谁如他那样在1970年代就以一种具有平民性以及人情甚至是人性关注的纪实态度拍摄过黄河人。也没有发现还有谁如他那样坚决而直白地表达着民以食为天,这个最朴素且最基本的事实。正是这种异于主流的目光,使朱宪民为中国民生图像史留下了可贵而难得的一笔。
一
1970年代朱宪民作为一个职业摄影家,一方面因为工作原因拍摄了许多为意识形态服务的模式化图片,另一方面,还拍摄了在那个年代极为少见的百姓生活的自然态,为那个时代多少填补了一点百姓日常生活影像的空白。我们应当珍视这些许的空白,因为,这样的图片是那个时代职业摄影人图片档案中极其少有的。我们司空见惯的大多数是完全体现了“摄影为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影像,是一种被政治规定了影像模式与场景。在这样的影像场景中,普通凡人完成幻化为政治的拥戴者,日常生活完全的政治化。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影像环境,朱宪民那些既没有灿烂笑容也没有英雄气概的普通人的面孔,目光茫然的知青……这些为数不多的图片才显现出它的可贵与不凡。
这两类完全不同的影像,尖锐地对立与矛盾,这种对立与矛盾恰恰体现了那个时代普遍存在于人心的一种矛盾状态,体现了那个特殊年代扭曲的社会环境。我们不能说朱宪民是个先知先觉者,因为他的那些服务于意识形态的照片也同样来自于他的真诚与忠实。但是,他也许是在一定程度上服从于个人情感与体验的摄影人,尽管这种服从也许仅仅只是朦胧不觉的潜意识流露。在那个年代,不符合政治要求的这些影像,相信朱宪民也是不会拿出来公诸于世的。但是问题在于,朱宪民保留了这样的影像。正是有了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眼光与立场,令我们看到了一个摄影家的真正处境与状态的呈现; 正是这样两种不同的立场与价值,才使朱宪民多少体现出了那个年代诚实的影像人格; 正是这种影像人格与情感,才使他有了后来著名的摄影文献《黄河百姓》。
二
从黄河源头到黄河入海口,朱宪民用三十多年的时间为这条大河留下了影像的足迹。
我相信“黄河百姓”的拍摄不是朱宪民事先计划好的摄影行为,而是他不经意之间日积月累的结果。这正好说明了一个问题,朱宪民是一个顺着自己情感线索行进的人,是一个不断向着家园回望的人。
1970年代末,当中国摄影界的绝大多数还徘徊在解放思想,寻找出路的状态中时,朱宪民就已经在黄河两岸开始了对民生,对人性的表达。应该说朱宪民的这些影像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真正摄影纪实的起步。
著名的艺术批评家杨小彦先生说:“我相信当年,也就是1977年前后的朱宪民,大概并不关心许多旁人看来属于重大的理论问题,可这丝毫也不影响他的影像行为。”有些摄影家一生只为自己的情感而拍摄,只受情感的支配与驱动。朱宪民就是这样的摄影家。
实际上,不经意的行为或者潜意识,才最为深刻地显现着一个人的本能,尤其是视觉纪录与艺术创造。也许,正是由于朱宪民所具有的这种特质,才能为历史留下1970年代之后那些有违意识形态禁忌的可贵的影像,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特质,才能为那个时代的百姓生活留下一些可信度较高的视觉档案,才能成就了一部“迄今为止以影像方式全面表现‘黄河人’生存状态的、时间跨度最大的摄影专著。”
朱宪民的“黄河百姓”充满乡情,闪烁朴实与良知的影像人格。这些影像让我们看到了面对黄河百姓的摄影家,一次次的感动与感慨。看到他一次次走向黄河的精神动力:一种来自于生命根脉的呼唤。每个人都有一条生命之河,这条河源自于母腹之时,滋养于人的一生。在黄土高原的这条年大河,朱宪民的血脉之河与奔流的黄河交融相混。他在这种交融中体悟到自己的生命之源,这个被父辈带领着逃离黄河的儿子,重新回归了自己的生命之河。这条大河给了朱宪民对生活重新的认知。也许是这种感动,让他自然地顺从了现实生活的逻辑,诚实地纪录了他进入他视野中的百姓。
阅尽朱宪民全部的摄影作品,我认为最好的仍然是他的“黄河百姓”。从时间上看,“黄河百姓”的拍摄正好处于一个摄影家创造力最强盛的时期,同时这个时期也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年代。这几十年,1970年代中期——1990年代初期,激烈变化的中国社会给每一个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之中的中国摄影人也经历着摄影观念的转变。相对来说,我倒认为朱宪民的摄影观念变化并不太大,朱宪民的身上有一种恒定与实在的东西,他的这一生都在按着这种本能的指引,按照他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情感基础与对世界的认知逻辑。这种东西是土地给予他的,是生活给予他的,是那些黄河百姓一天天平凡实在的日子给予他的。
“黄河百姓”中最好的图像是1970至1980年代山东、河南一带的图像,这些图像体现了一个摄影家最为朴素和最原初的视觉表达。而且,我认为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了朱宪民的摄影风格与语言叙述。之后,几乎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