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看到张新权那些描绘汽车、飞机、船舶和港口等工业文明景象以及现代都市风景的油画作品时,我的眼睛不禁为之一亮,因为,在中国当代画家的作品中,这样的工业文明景象和现代都市风景即使不是绝无仅有的,也是并不多见的。
事实上,张新权的现代都市风景油画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新鲜的审美体验,它们更引发了我对中国文明的变迁、民族审美心理定势和艺术的时代精神等学术论题的思考。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惨遭西方列强蹂躏的屈辱史,造成中国人悲剧命运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有一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这就是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在与西方渔猎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的较量中处于下风。为了救国强国,中国人前赴后继,进行了艰苦卓绝、史无前例的改良、革命和改革。从戊戌变法到洋务运动,从推翻帝制到建立共和,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一百多年的中国历史又是一段巨变的历史。不管是器物层面还是制度层面,不管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实质上说,文明的转型,也就是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是这些变化的总主题和大方向。
然而,尽管我们已经引进吸收了大量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尤其是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但在观念和意识上,我们对工业文明始终存在着巨大的隔阂。由于对工业文明是一种被动、被迫的选择,骨子里带着农耕文明基因的中国人对舶来的、异质的工业文明有着本能的抗拒心理;尽管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了更高的生活质量,但我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将注意力放在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上,也正是因为先天缺乏理性主义精神,加之后天的无所用心、不求甚解,使得我们对工业文明的驾驭力有不逮,因而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在我们这里被加倍放大了。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与现代工业文明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我们曾经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有过激烈的排斥和抵制,究其根源在于不同文明和民族审美心理之间的隔膜。虽然今天的中国艺术家全都生活在城市中,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小桥流水、世外桃源仍是他们难以忘怀的精神眷恋,高楼林立的城市只是他们存身的处所,不是他们心灵的家园。城市风光不被看作艺术的表现对象,生活在现代都市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国画家们仍在描绘意念中的山水及其高人逸士隐居的草庐茅舍,寄托那虚妄的林泉之志;即使是油画家也总是喜欢到乡间“采风”,描绘山水树木等自然风景,没有人想到将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和奔流不息的汽车收入画面。虽然许多艺术家也在高喊“笔墨当随时代”,但他们对生命的关注从来都没有脱离社会学的纬度,而对他们生活于其中的日新月异的城市风景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