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有梦:解读李克难作品
有梦:解读李克难作品
作者:马艳    来源:雅昌艺术网    日期:2011-03-21

III

李克难的艺术创作实际上试图从心理和精神角度展开。这样,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不变中的变化,和变化中的不变,从“西渡系列”到“卫家角系列”再到“平安系列”的作品,除了一贯的对城市农民工的关注外,其作品的色调也反应了他的梦的清晰度,其作品的颜色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整个作品的色彩基调由灰暗到明亮,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过度,这也吻合了他自己生活状态和心态上的变化。除了色调的变化,那粗砺的个性笔触也是其作品的特点,结构更紧凑有力,具有强烈的表现性。但是,和李克难聊起他艺术语言上的这些变化时,他表现得并不积极,甚至还有意回避这些话题。

更准确的说,李克难的艺术创作已经超越了“风格”和“主题”的一般论述层面,用“写实”、“现实主义”等词汇都不能准确概括他作品的意义。尼采的现代主义美学开启了传统美学气质的转向——艺术不再是审美的,而是审丑的,是荒诞的、反讽的。也许在大众的欣赏视野中,艺术只是对美的表现或者说追求,而对李克难来说,绘画已经不是“美”与“不美”这样一些表象的问题,就如技法不是李克难的艺术创作所主要追求的一样,他曾说“我希望人们关注的不是我作品的技法、色彩这些层面,我更希望人们能够捕捉到我绘画背后所传递出来的对这个世界的普世关怀和关照。”当大多数的艺术家正在热衷于视觉上的发现和创造、不断变换风格和创意的时候,李克难则以一个有责任的艺术家身份,思考着普通大众,和城市农民工这样一些边缘群体的生存状况以及生命意义的问题。他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家,对李克难来说,他已不再把视点仅仅局限在狭隘的就画论画的领域,而是把触角伸向了真实的现实生活,当代人灵魂深处的精神困境成了他想叙述和表达的终极目标。也许,这正是李克难的艺术创作魅力之根本所在。

当我们涉及到艺术家的经验叙事之后,就必然涉及到这些叙事所隐喻的意向性诠释:从艺术的创作手法和创作经验上可以看出,李克难的作品关注的是现实的人,但是感觉上已然超越了现实,描述的是非现实的幻境。一方面李克难要通过艺术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又通过生命深层体验的梦和梦境来支撑起这个现实多荈的世界。在现实面前,艺术是虚无的,他除了在视觉上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梦,在某种纪实与虚无的画面结合中,其作品还显现出一种“新状态”的亲历现实性和主观性。另一方面,李克难以客观的角度来审视当下社会生活的状态,这种处境同时又暗示着某种潜意识的心理状态,因为在现实世界里,每个个体在其生命历程中都必然经历过米兰·昆德拉所说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体验过内心与外部世界的激烈冲突。

李克难希望通过绘画这种形式和方式去关注人类的精神困境,他的艺术要传递的是作品背后的指向——对精神和生命的救赎,他希望通过其艺术创作能够唤起更多人对城市农民工的关心,对这个阶层的关注。换言之,李克难的作品真正超越了视觉化的审美层面进入了心理剖析的潜意识精神层面,个人的内心情绪与社会化的集体潜意识获得了内在的沟通,并且呈现出巨大的张力。李克难的艺术创作的当代意义就在于,他感悟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不仅应该具有强烈的当代性,即形式上对保守的主流艺术的挑战,同时更应在内涵上对当代人生存精神状态的反应。

人文关怀是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所不能缺憾的,李克难以绘画的方式传递着对这些社会中的城市农民工的关注,从而揭示出这一被边缘化的群体本有的人性尊严和生命价值。这些作品显示出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力量,足以使每一个有良知的都市人去反省我们的社会乃至我们自己。

2011年2月16日写于广福林

上一页  1 2 
关键字:有梦,李克难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