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奉献给艺术的一生
奉献给艺术的一生
作者:亚历山德拉·巴勒席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1-04-19

作为一位二十世纪的艺术家,奥列格.叶列梅耶夫无法回避战争的主题。创作于1960年的画作 “俄罗斯之子”,以及一些为此作所画的草稿开启了这个题材。此作是献给那些当初反对俄罗斯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因此被放逐到西伯利亚的小镇Enisseisk的俄罗斯国家杜马(下议院)代表们。对战争的谴责,呼吁抵制战争与苦难,这些都是画作中的英雄凭着他们的信念所经历过的 – 这是个与60年代理想主义相符合的浪漫画面。在创作这幅作品期间,艺术家为了对他所描绘的英雄的命运与性格有更深层的了解,他追随他们曾走过的路径去了耶路撒冷。完成后的作品是幅庞大的油画于1960年的展览 “苏俄”展出 (艺术家于2010年将此幅作品赠与伊尔库次克美术馆)。这幅作品的草稿也成为极具价值的纪录,由此可窥探艺术家如何寻找创作之初的原型,揣摩画中人物的心理层面及可塑性。这一张张的草稿皆可视为独立的艺术作品,描绘了在历史洪流下的个人命运。

20岁的奥列格.叶列梅耶夫也曾以中尉的身份参与大祖国战争,这场战争无疑的是当时相当重要的ㄧ场战役。这起战争事件,也被搬到画布上,成为画面上只有单一人物的作品”胜利!”。作品描绘一名高声呼喊的士兵,彷佛将积年累月的期盼唤成真。他的脸庞清晰可见,他胜利式的呼喊招唤出引领俄罗斯走向胜利的精神 – 道德的正当性,和人民的意志。在画面狭长的空间里,艺术家将水平面置于低处,画中人物让我们想起中世纪俄罗斯的战神鲍里斯和格列布(Boris and Gleb)。士兵身后的世界被熊熊的火焰摧毁,布兰登堡大门(Brandenburg Gates)在后方画面的出现也将我们对历史的记忆延伸至柏林。这幅为战胜30周年纪念日所创作的画作,反映了历史的重要性与此战役幸存者的欣慰。

再度回归于创作战争题材的作品其实是艺术家始料未及的。在纷扰忙碌的圣彼得堡地铁站里,艺术家遇见了几位因战争而残障的士兵以唱歌来维持生计。创作 ”歌声” (A Song) 的想法因此油然而生。叶列梅耶夫的几位朋友在展览中看到这幅作品,给它起了个名子“Aphganians”,意指曾参与70年代与80年代苏联军事运动的士兵们。不过,根据画中士兵的年纪和创作此作的年份判断,作品所绘的应是车臣内战的退伍军人。车臣内战始于90年代持续于2000年后,到如今对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还有很深的影响。艺术家刻意避开了尖锐的社会议题,拒绝探讨导致画中角色轮落地下铁的原因。作品首要的重点为歌声。一首由正值壮年却因为战争导致身心受创的退役军人所唱的歌。他们身着绿色迷彩服站在马赛克拼贴成的红墙前,由此衬托出画面的空间感。红与绿显而易见的冲突效果,使作品富有戏剧性的面貌。画面强烈闪烁发光的效果,唤起基督教徒对早期基督教堂马赛克的记忆,教堂内富有脉动的马赛克背景彷佛将前方的神像推向我们身处的世界。在这幅画中,叶列梅耶夫试着以歌声来连系曾参与战役士兵的世代,借着歌声抚慰他们受创的身心,进而鼓励他们走出伤痛拥抱新希望。

奥列格.叶列梅耶夫的妻子斯威特拉娜 (Svetlana) 在他生命中和创作生涯都扮演了非常独特的角色。自1960年他们第一次相遇后,她就成为艺术家人像作品中最常出现的模特儿,她深邃的五官,富有情感的特征,近乎化为一种形象般深植人心。斯威特拉娜系列的作品可分为油画与素描如: “镜前妻子” (1985), “学院别墅” (1986), “妻子与花” (1992), “窗台上” (1999-2000), “秋之花” (2004)。斯威特拉娜在这些作品中扮演了相当活跃的角色,不只是摆姿势,同时也协助艺术家寻找创作所需的素材,手势,语法以完成整体的画面。作为一名模特儿斯威特拉娜表现的不仅限于个人魅力,更借着她对生命的态度与信仰连结艺术家的创作脉络。斯威特拉娜的重要性在有众多人像的作品如: “关于土地” (1987-2010) 则更为显著。她与艺术家一起研究,设定画中各个角色的所需要的表情,性格,由模特儿转化为艺术家的工作伙伴。近期于圣彼得堡举行的叶列梅耶夫个展即以 “一路上的两人” 为展览名称,让观众了解他们共享的创作人生。

在1970年代,叶列梅耶夫的家族在古城Pskov附近的ㄧ个小村庄Turea买了一间老农舍。这起事件看来平凡无奇,尤其当时俄罗斯知识分子对古文物和民间文化的追求蔚为风气。然而在Turea的日常生活,自然的环境,与俄罗斯古文化的接近,周遭的农民,这些环境氛围都给了艺术家相当强劲的创作脉动。Turea的夏天充满了创作能量。斯威特拉娜的肖像 “镜前妻子” (1985),“妻子与花” (1992),”秋之花” (2004),艺术家女儿的肖像 “雷娜” (1981),展现了北方夏天的风光与家人之间的情谊。”我的靴子” (1986),”有铜茶壶的静物” (1986),”木头堆” (2008),让观者领会俄罗斯传统农村生活的趣味。“小马” (1987), “明亮的一天” (1985), “雪隆河” (1989), “雾中的村庄” (1994), “波尔霍夫的堡垒” (1984),流露出俄罗斯北方自然景观中独有的色调,平原,石造的堡垒和寺庙。艺术家请了木匠来整修农社的屋顶,和安装大片的天窗以引入自然光方便作画。农村小屋被改造成了叶列梅耶夫的工作室。

多年来奥列格.叶列梅耶夫以烈宾美院教授和院长的身份游历于俄罗斯和世界各地,为他的创作增添了无数的想法以及丰富了他的视觉语言。旅行不但帮助他了解各国的文化,更增加他与其它艺术家交流接触的机会。这部份也成为他作品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诸多奥列格.叶列梅耶夫所建立友好关系的国家中,中国占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他曾多次于中国开设大师班授课。近期最后一次造访后他创作了 “东方市场”  (2009) ,描绘了乌鲁木齐充满活力的多重文化背景和风光。

要深入了解叶列梅耶夫的艺术,素描和草图作品是绝对不可忽略的。除了为油画绘制的初期草图外,艺术家也创作了不在少数的素描作品。这些作品可视为整合艺术家想法和他周遭事物的ㄧ个渠道,一个随时可提供艺术家取材的外在世界,经过素描的方式被快速的纪录下来。无论是肖像,裸像,风景,建筑,或生活场景,艺术家笔下充满自信的线条和笔触,迅速的将这些事物的精髓留于纸上。富有韵律的构图中,就算是一笔断线或留白,都成了带有独特气息的空间。如 “亨利.索夫拉诺院士” (2003),“裸像” (1995); “老房子的门廊” (1983),“曼哈顿南方” (1988),都是相当精彩的素描作品。叶列梅耶夫精于驾驭多种媒材如铅笔,炭笔,粉彩,蜡笔,使他的素描作品多了一份无可取代的流动性。

自2000年后,叶列梅耶夫卸下了学校管理阶层的职务,将大多数时间投入教学上。这使他有机会更专注于创作,并多加尝试以更自由大胆的笔触来描绘复杂的图像。基于深厚的写实底子,他持续在现实世界和经验里寻找灵感与美感。他一生执着于以作品来揭露现实。奥列格.叶列梅耶夫,一位成熟充满智慧的大师,他对生命的热情,透过非凡的视野与创造力在艺术中作了最充份的体现。

亚历山德拉·巴勒席
艺术史学者/副教授

上一页  1 2 
关键字:奥列格·叶列梅耶夫,绘画,油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