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白之六》 140×360cm 2010 布面油彩
今天在座的批评家们说的比较多的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刘国夫的作品具有一种“古典情怀”,那么刘国夫作品中的“当代切入”与“古典情怀”这两者之间究竟是怎么样连接起来的呢?
刘国夫作品的画面构成虽然比较抽象,具有“古典主义”讲求形式韵味的审美特征,但其中呈现出的、源于内心的不安和骚动却与我们的时代有着某种关联。刘国夫很喜爱音乐,从他喜爱的前苏联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中,我寻找到一条线索。
肖斯塔科维奇所创作的音乐形式感非常强,在莫斯科保卫战后期,他的《第五交响乐》在废墟上的演出成为了鼓舞苏联人民抵抗侵略者的重要精神食粮。在斯大林统治时期,肖斯塔科维奇得到了很高的荣誉,但是他内心对这种荣誉很抵触,却又不能完全抵抗荣耀的诱惑,内心充满矛盾。所以相对于大型作品来说,肖斯塔科维奇本人更衷情于小型弦乐作品的创作,因为在这些作品中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而我也试图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待刘国夫的作品,我在他的作品当中同样也感受到了焦虑、缠绕等复杂的情感,这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我觉得这对理解刘国夫的作品很重要。
类似的例子还有英国艺术家卢西恩·弗洛伊德。他是一个封闭内向的人,很少与外界交往,却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了当代人内心深处共通的焦灼状态。我认为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与自我内心的冲突对话是一种基础资源,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情境内不断地发掘出其中所蕴涵的公共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国夫的作品虽然看似只是对自我的内心感兴趣、对身边纷繁变幻的社会现实并无直接表现,但却值得我们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来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也涉及到如何判断某一件具体的作品是否具有当代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