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陈绍棣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陈绍棣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作者:马家鼎    来源:扬州网    日期:2011-09-05

陈绍棣作品 《密林幽静》

陈绍棣作品 《长白山寄情》

当我翻看扬州国画院画家陈绍棣的画册时,脑海中一直回绕的是唐代画家张璪的那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陈绍棣作品中,我看到了真正以大自然为师,结合内心的感悟,所创造出来的无限的艺术世界。

画家的天职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直抒性灵,以情韵感人。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只有画家观察事物的品位高了,才能利用自己的审美经验,去捕捉住自然世界中有意义、有趣味的画面,融汇以自身具备的“天人合一”的想象力,创作出足以让人恋恋不舍的艺术空间。这无疑对于画家的人品、性情、智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庆幸的是,从陈绍棣的作品中,我竟然感受到了这种审美境界。

陈绍棣出身书香门第,其父陈达祚系扬州著名国学家、教育家。陈绍棣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汲取了他人无法比拟的先天艺术养分。很多人赞赏陈绍棣的花鸟画,他笔下的花与鸟规矩中带有狂放,法度中不失活泼。然而,我却更喜欢他的秋水、寒江、竹林、芦荡、石壁……

山水画是陈绍棣的另一片天地。他刚参加工作时,曾被分配到扬州工艺厂国画车间,与亚明先生的挚友、山水画名师许公泽老先生学画山水,因此打下传统画法基础。扬地乃湖网密布、植被茂密、四季分明、鱼米丰富之乡,出生于此的陈绍棣,拥有了第二个先天优势,即与自然的亲近融合。在他的山水画中,即便是危崖石壁,也绝无突兀对抗之感,更多的是与周遭生灵的和谐。

当初,陈绍棣跟随恩师学画仿古画,接受传统山水的熏陶。然而山水的天然魅力,令深陷其中的他无法自拔。陈绍棣的足迹开始踏遍祖国的高山、飞瀑、茂林、悬崖,越亲近于自然,陈绍棣越发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启迪。他不再满足于跟随古人亦步亦趋,他要摆脱传统的束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山水画。在一次次试验下,陈绍棣在传统山水画内,逐步加入了装饰性绘画等现代元素。在技法上,他充分发挥中国画的笔墨性,汲取水彩、版画等姊妹画种的技法,引用积水、积墨、积彩,甚至岩彩的方法,强化墨韵和色彩层次,在墨中敷色,在敷色中渲染,并有意识弱化线的描绘,把点和面统一成为面与体。山水画在陈绍棣笔下,从二维空间发展成为一个多维空间的自然世界,充满了冥想的深蕴。

即便是艺术家,在个性、学养和审美趣味上也是存在差异的。自小受教的陈绍棣,从未停止过学习。向古人学、向前人学,及至拜自然为师。经年的努力,令他拥有了第三个优势,即自我感悟力。多年来,陈绍棣的创作取向定位在感悟自然,探求意蕴。大自然的美要落在画纸上,要通过善于感悟自然的画家的眼睛,更需要通过画家主观生命与客观自然景象水乳交融后才能达成。犹如练武要打通奇经八脉,绘画意蕴最终还是要通过画家自身的感悟力。这需要画家具有天分和灵性,更需要长久的学习。

我喜爱陈绍棣《白山密林》、《鹤乡》中呈现的静谧祥和,我更爱陈绍棣的《水乡》、《虹桥览胜》的温润灵动。回望历史,无论北国、江南,还是齐鲁、渝滇,各地域艺术家在描绘本地自然生活情境时,是那么的回味无穷。一位画家有先天的优势,有后天的努力,方向目标踏实可行,若再能用心中的笔画出自己至为熟悉的地方,那么,我想新扬州画派成为经典而流传于世指日可待!

关键字:陈绍棣,山水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