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春梅 《花开时节之17》 绢本 120×120cm
最近看了大卫拍摄的一部片子叫《植物私生活》,它讲的是植物如何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与其它植物、动物斗争以求生的过程,人类在大多情况下只是以观赏的心态看植物世界,却对它们求生的艰难与智慧一无所知。这个奇妙的生命世界居然有这样多戏剧性的趣闻和惊心动魄的故事,实在令我感叹不已。
傅春梅以花卉为对象的工笔重彩向我们展示的是这个奇妙的生命世界中富有诗意的一面,虽然画家还不能像大卫那样借助于现代工具和科技手段深入到这个世界尚鲜为人知的众多角落,然而,她毕竟已经意识到这些作为生命的植物最光华四射的“花季”所象征的生命意义;“每当看到一些植物在不断生长时,我就感到季节不会把它们夺走,它们在固定的地方顽强地活着,从田野到我的画面,不论在哪里,我永远像迷恋人世一样迷恋着它们”。植物之所以值得迷恋,就在于它们不断向世人展示着花开花落的生命过程。植物年复一年随季节变化的生命周期,正是人的生命过程的一个浓缩。所以,花开时,它们如妙龄少女,或清香四溢,或婀娜多姿,或浓艳欲滴;花落时,又春光不再,禁不住让人黯然神伤,发出“落花流水春去也“或”人比黄花瘦”的感叹.在傅春梅的画中,在她一笔笔的晕染中,在那些丰富的细节描绘中,我们不难体会画家对这种生命过程的感悟和感伤。当她把一个画面切分为几段或几块并以不同色彩来表现时,并非仅仅出于一种现代构成手法运用,她其实是在暗示生命过程本有的两面。当我们在同一幅画上看到这种不同的色彩处理时,那种视觉转换所引起的心理反映便是感叹生命的短暂。那些浓艳欲滴的花在顷刻间便全然失去原有光彩,如何能不让人黯然神伤。无论是获了金奖的《亦舞》,还是《蓝色的郁金香》、《倩影》或《凝香》,都在不同程度上暗示出花开花落的生命过程或转瞬即逝的生命的美艳。
花给人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美好的情愫,从而成为画家一个历久弥新永恒主题。但男画家画花,花是一个纯粹的客体,即使把花喻美人,花也处在“被赏”的地位。而女画家画花则不同,她们总是将花自喻,花不是纯粹的客体,而是作为“自我”的替身,进入一种“自赏”的状态。此时的花成了画家自我情感的投射、自我观照的方式。它们或在暗喻一种人的生命状态,或象征着一种人的精神愿望。但傅春梅的花让我们感到的还不仅仅是这样的暗喻和象征。她其实很少过分主观化的描绘。倒是从她深入的描绘中体悟到她情感的投入,将她自己的生命投入到对植物一丝不苟的描绘之中,她把花叶的经脉当毛细血管来画,直到画出一种生命感为止。而她对生命的迷恋也正就体现在那一花一叶的细枝末节之中,正就体现在她把生命的描绘转化为一种生命过程的自我体验。
就风格而言,傅春梅的艺术特点在用细颗粒石色创造了一种丰富、细腻和厚重的画风。在花鸟画已经成熟了一千年的今天,我们不能再去以重复黄荃为满足,当代花鸟画家必须有新的作为,而傅春梅有条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