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在军油画作品
第一次看到刘在军的作品是在他的博客上,作为网友,我们偶尔会有留言互相问候,现实生活中并不曾见面。直到去年底,他邀我去他的工作室一坐。一见如故,我们聊的非常开心。他比我想象中要腼腆的多,很憨厚的样子。他的画室跟他的个人气质很像,多少有些忧郁。
聊起他的绘画经历,他谦虚且认真。他的个人经历比较丰富,从05年开始,他开始放弃以前的工作,跑到费家村艺术区租了一个工作室专心画画。任何艺术家在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之前,都要经历一个痛苦的思考过程,更何况是刘在军这样一个在近四十岁的时候突然舍弃了自己原有的工作而转向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开始肯定是非常艰难的,从一个交际圈子到另一个圈子,从一个行业到另一个行业,这往往也需要更多的自信和勇气。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是能耐得住寂寞的。也是在那段时间,独处给了他创作上更多的选择和自由,直到有一天他看到《幸福像花儿一样》这个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剧中的演员孙俪一下子吸引了他,剧中着军装的女主角,这个形象把刘在军一下子拉回到小时候。因为他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祖父和父亲都是军人,小时候他就觉得穿军装的女人更漂亮,这种潜意识中的童年审美使得他在创作上对着军装的女青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寻找他要表达的题材,通过这个题材去创作属于艺术家个人感受的作品,往往并没有那么容易。艺术家需要从生活经验中去提炼,去寻找,刘在军选择现在的题材看起来是偶然的,其实是非常必然的。像他这个年纪的艺术家关注军旅题材的并不多。对于他来说,他可以去描绘现在的都市生活,描绘这个都市给他带来的感受,但是他却依然选择了军旅题材。他的画面语言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是他成长记忆的一部分。这些童年记忆对于他来说是自由的,就像他现在拿起画笔画画一样,用艺术创作去回忆和体验从前的自由和美好。
在中国当代艺术界,我们都熟知艺术家祁志龙的创作题材也是穿军装的女孩,但是刘在军跟祁志龙的创作有些不同。祁志龙画中描绘的女孩是文革时期的女孩,而刘在军画中的人物是80年代文工团穿军装的女孩。从画面语言来说,他们都是在绘制一种审美,一种美好的记忆和感觉,但是风格也不同,这跟他们两位艺术家的性格相关,祁志龙是个非常开朗乐观的人,在他的绘画中我们看到更多是美丽单纯的东西,而在刘在军的画面中,几乎每个画面的调子并不很亮,使得画面人物流露着一种忧郁的美,这其实跟刘在军本人的气质很相像。刘在军虽然已经到不惑之年,但他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习惯独处的人,而且说话动作都慢半拍的人,思维敏捷而敏感。
刘在军画中的人物虽然大部分是穿军装的女青年,但是他的风格并非是政治波普一类的艺术家,他画中的人物更多是军旅剧的截图,也就说他的画面更具故事性。而且仔细看,我们还会发现他画中人物多有“道具”,比如手机、儿童玩具等,这些我们现在日常生活的事物出现在他的绘画中,使得他的画面有了超现实的感觉,现在的生活感受杂糅到了过去的记忆中。这些看似多余的事物,对于艺术家的画面来说是合适的,它们打破了画面本身的平静,让画面的忧郁成分变得更加充分。
看了刘在军这几年的创作,整体感觉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语言和形式,他已经很好地把自己的生活现实和经验转化成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视觉语言。刘在军的绘画从关注形式开始,渐渐的,形式成了内容的一部分。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一个出色的艺术家是总能把长处和不足协调在一起的。对于刘在军来说,在绘画的技术上还有欠缺,但是从他的整个画面来说,技术已经附属于表达,因为他能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技术“完整”地创作一幅作品。作品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完整”也即统一,就是艺术家能把自己的情绪或者思想通过画面的形式语言很和谐地融进自己的作品中。从刘在军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可以驾驭自己的绘画技术的艺术家。当然,随着他创作技法的改变或者提高,我相信他会做的更好。
中国当代艺术近十年的发展,基本是市场在起主导作用,资本在改变艺术家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艺术家的创作激情。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艺术市场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创作的激情和真诚,降低了自身艺术创作的价值,这使得这些艺术家的创作不再来源于生活经验,不再抒发自己的价值判断,一味的追求物质满足,更少的关注当下的精神现实。刘在军显然不是这样的艺术家,他是因着对艺术的真诚热爱而来,他想通过艺术创作去表达自己与所处时代之间的某种不可割裂的关系。他通过绘画来追求生活的安静和自由,同时也通过画面去传达自己对安静和自由的追求。
在这个浮躁的艺术界,绘画对于刘在军这样一个内向、腼腆、不喜欢出门打交道的艺术家来说,无疑是跟外界沟通的最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