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恩德·施瓦策此时正在上海,从今天起他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了中国。对于来华办展施瓦策历来极为重视。本次画展正逢德国统一20周年,堪称中德两国人民情感交融的一个象征,令人欣喜与感激。同时此展也表达了我们对中国国庆节的祝贺。
此时此刻,我们愿意与中国人也分享欧洲艺术带来的生活情趣。我们试图表明:作为德国人,祖国、欧洲以及与同处全球共同体中的其他人民之间的友谊究竟意味着什么。诚然,艺术是一种促进理解的媒介,但从人们对于其中某些难以领会的真理所进行的思索和理解来看,它却又实属一种始终充满着神秘性的媒介。而恰在当代艺术中,这种深奥莫测已或多或少地成为艺术评价的标准。
作为德国绘画一个代表人物,施瓦策是一名相对而言易于理解的艺术家,这至少体现在人们第一眼看到其画作之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画家:其表达意愿业已突破画布的二维性并逐渐进入一种具有雕塑感的三维空间,其恢弘性则属一种界限的拓展,目的在于为认知、真理和自由创造新的空间。
施瓦策毕竟是赞成德国当代绘画艺术接受中国影响的。其实早在19世纪中国艺术便对现代绘画产生过重要的推动力量。起始于1968年大学生反抗运动则使德国艺术走上了重归政治的道路。正如中国历年来表达政治诉求的艺术,即采用画中有诗的手法绘图作画,德国也曾出现过以促使社会变革为诉求的绘画作品。
就对于德国重新统一的渴求而言,施瓦策曾充当了一名孤单的独行人和具有远见的前瞻者。未曾有过一个其他民族,能像德国人那样虽在外界的强制下,却如此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历史。这不仅是对其文化史上的辉煌高峰的回顾,更是对德意志帝国的蠢举乃至种族主义和大屠杀的堕落的反省。但德国人身上表现出的另一个事实则是,当时不少已经习惯于分裂的东部和西部的人们均以为消除隔绝状态是不可能的。出自于对和平的向往,他们不愿改变分裂的现状。
而施瓦策针对德国分裂所表达的抗议堪称独一无二。在其眼中,德国分裂与欧洲分裂是密切相关的。为此,他将期盼已久的分裂状态的消除视为德国-欧洲的重新统一。也正因为如此,其画作所表现的已从早先以灰暗为基调的痛苦转向以明快为基调的喜悦。
贝恩德·施瓦策的艺术作品中洋溢着爱国主义和对欧洲的热爱,但这决不意味着他是站在以欧洲为中心的立场上观察世界的。与此相反,他赞成在感情上与自己的祖国休戚相关,坚信欧洲统一的必要性及其伦理道德上的重要性,从而得以与全人类在情感上始终不渝地紧密相连。
人类的未来首先取决于德国人与中国人、欧洲人与中国人之间能否相互理解,取决于存在较大差异的双方能否同处于一个责任共同体之中,能否同处于一个为人类未来而承担责任的共同体之中。
策展:Guy Féaux de la Croix
雅典,2010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