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军与正在绘制过程中的新作《天光》
问:也就说对于照相机这种高科技产品,它不仅没有威胁到再现性绘画,反而促进了再现性绘画的发展。
冷军:是!想想看过去人画油画人物,没有衡定的灯光,不能保证画室长时间光源不变化,没有空调不能保证模特长达数月的衣着不变,没有照相机,无法保证模特衣服的折纹长期保持不变。没有这些稳定条件去保证画家长时间的制作是很难或很少能画出这样的作品,这也是时代的产物。古人没有这样的条件是很难画出这样的画来的。当然我并不是说我这样的作品有多么了不起,我仅仅只是从技术这个层面来谈。其实你们不觉得外部条件越差内心的境界往往会越高吗?中国传统的审美境界比西方高不就因为材料落后吗?笔墨纸砚而已。艺术同样也有一个向外求和向内找的区分。条件好的向外求,条件不好的向内找。多向内找有好处。
问:有传言说你的人物油画是高科技制作的,是吗?
冷军:是有这种说法,而且影响十分的广泛。07年全国第四届全国画院展,我的一件作品《肖像之相——小罗》获画院奖,当时评委不能肯定这个作品是画的,后来据说是拆开了画框研究了一下,结果还是证明是彩喷的。组委会打电话给我证实,我当时很惊讶!居然连彩喷和绘画的区别这些专家也弄不清楚了……。彩喷是影像类,充其量是个照片的效果,普通老百姓弄不清也就罢了,专家也如此就有点不可思义了。后来我给了他们我的绘画步骤才了结这件事。这件事也引发了一个问题:针对现代高科技,我们如何分辨出一件艺术品真实的艺术价值的问题。鱼目混珠的画如何辨别!这次全国十一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区的评选中,靳尚谊、许江、杨飞云等均提出这类问题:如何对待一件十分“照片”的绘画作品……。为什么一件十分像照片的写实作品会不被认可呢?我想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是抄袭的行为!是指没有个人审美取向的抄袭,纯粹的抄袭照片,自然脱离不了照片的效果。第二,画家本人缺乏审美能力!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自然不会全盘照抄照片。第三,缺少绘画性!对照片的磨制会损失很多绘画性的因素。第四,照片的色彩的真实性永远比不上写生色彩的真实性!最本质上讲还是照片的审美水平太低,你想想油画艺术几百年发展早已形成很高的审美趣味,怎么能伦落到只有记录功能的照片上去了呢?我们不能像照片不是说我们就不能运用照相技术,相机和照片对于一个好的画家来讲是个如虎添翼的东西。但也不乏有一些抄袭照片不力的作品反而被误判成好的作品。其实对一件作品的判断仍是件复杂的事。
问:很多人对你的作画手法充满了好奇,你有绝招吗?
冷军:是啊!绝招就是审美、感觉和技法!有很好的审美修养,良好的视像感觉,扎实的基本功,另外加上不拘束的手法,有了审美就有感觉,有了感觉你就有方向性了,就知道技法朝哪方面用力,不择手段的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感觉就会凭添许多奇迹……
问:去年武汉美术馆开馆之际的“互动”油画展很集中的展出了湖北的写实绘画作品,并且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评价,请您谈一下湖北为什么会成为写实性绘画的重镇。
冷军:这可能跟我省的历史有关,就我所知道的,我省前辈艺术家当中,唐一禾、杨之光、刘依闻以及后来的唐小禾、卢柏森、徐芒耀等都在各个时段为湖北的写实油画作出了杰出贡献。后来又有李全武、郭润文、石冲和我这个分别在上个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活跃在中国画坛,特别是九十年代在全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问:这几年冷老师去的国家也很多并且和国外的美术馆、艺术家也有联系,您作为湖北乃至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写实画家,想请您站在世界的角度上谈一下中国的油画都有哪些优势和特点,在世界范围内我们又是一个什么地位呢?
冷军:首先,我先谈谈东、西方在艺术理念和审美上的差异。我们知道中国现代的艺术可追溯到秦汉,也就是公元前后,那时绘画材料相当的原始落后加上诸子百家在文化上的作用,艺术理念和审美取向自然比较“形而上”,显得境界高远质朴,而西方艺术主要起于文艺复兴,科学相对发达,艺术材料要先进和丰富许多,特别是颜料等画材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最简单的艺术取向,那就是模拟和再现对象,因此其古典主义成为其最高艺术理想。不难看出,中国人先天骨髓里就具备了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那种高远的审美修养和深厚的艺术情趣。你说具备这样素质的中国人群面对一个“再现”性文化能有多大的难度呢?中国人又最擅长学习和模仿。具有几千年艺术史的中国人面对几百年的油画历史能没有所作为吗?只是中国人容易妄自菲薄,搞窝里斗……。你看中国那些大型历史绘画不好吗?陈逸飞的《占领总统府》、张文新的《巍巍太行》、何孔德、杨克山等的大型历史性创作,还有很多的作品技法上都绝对具有世界级水平,放在世界哪个博物馆都不差,为什么没人敢出来说句公道话呢?说一句“好”呢?说穿了是国人的一种阴暗心理作祟,当代艺术我不敢说,具象绘画就我知道的现在绝对是世界第一,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如此,你不信就走出去瞧瞧!
问:西方现在的写实绘画已经不占主体了,但是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像您这样的画家一直在坚持做这一块,是为什么呢?
冷军:西方也没放弃写实绘画,只是它边缘化了而已,进入一种研究状态,就像我们保留京剧一样……西方艺术十分多元,主体艺术当然是其当代性的艺术,绘画部分的确十分萎缩,其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城市街道到处都充斥着过去的传统艺术,博物馆也是一样,古典无处不在。他们已没必要坚持这类东西了,即使这样,传统艺术变换着样式仍然在维系着适度的发展,十分可怜而已!中国不一样,油画引进百余年以具象写实为主体,大量的艺术家都经历过艰苦的学习与磨砺,掌握了高深的技巧与审美。这么大一个群体和受众面,随便放弃可能吗?也很可惜呀!再说这不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吗?历史选择了这样一个状况能说变就变吗?变了又有多少好处呢?都去做当代艺术,那当代艺术家还有饭吃吗?另外,中国的文化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注重学习和传承,创造是西方的概念,特别是当代社会随着自然资源的不断耗散,社会性观念也要做相对的调整。为创造而创造就意味着浪费,而艺术恰好就是为创造而创造。其实我们简单的比对一下东西方文化特质就不难看出未来文化的走向。比如一部美国大片,一般都要耗资数亿,但很少有人去重复看第二遍,为什么呢?新鲜感!第二遍不新鲜了,感官刺激也就不会太强烈,是不是觉得有点浪费呢?传统电影和戏剧就不是这样,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戏剧,是完全可以反复观看的,是不是很节约呢?投入少,收益大!而且必须反复看,是越看越耐看,越看越看得懂,越能看进去!还有,现当代绘画动辄巨制,画面巨大,不大又怎么能拽得住你的眼球呢?但你能看上一分钟吗?绝对少有!所以当代艺术展酒会嘉宾里鲜有看画的,多半是来会见新老朋友的。基本上是一个标准的社交场所,一个时尚生活内容而已!
传统绘画则恰恰相反,它是可以让观众反复观看和体会的。所谓艺术欣赏多半是针对传统艺术的。例如:中国的书法、篆刻等。真是方寸之地见乾坤,是不是很经济呀?一点都不浪费,当然我是从一个十分狭隘的角度,一个小的方面谈东西方文化的未来前景。中国的现当代艺术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成果和现实写照,是必须的,不可或缺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文化特征!没有它们,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将是一个空白。但是前人也为我们今天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不去正确对待,一味的不顾一切的制造属于自己的历史,在资源十分有限的今天是不是一种釜底抽薪的行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