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艺术人物 > 吴冠中痴迷画画 夫人曾戏言下辈子不嫁给他
吴冠中痴迷画画 夫人曾戏言下辈子不嫁给他
作者:    来源:京华时报    日期:2010-06-27

粪筐画家

三年公费读完,吴冠中回国已是1950年的夏天,被分配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当时,国内受苏联现实主义画风影响很重,吴冠中介绍的波提切利、夏凡纳、塞尚、梵高、高更等人,同学们一无所知。有人说吴冠中是在宣扬资产阶级的形式主义,他被调到清华大学建筑系教绘画课程。后来他又离开清华,到艺术学院任教。

文化大革命爆发,吴冠中到河北获鹿县李村劳动。那段背朝青天、面向黄土的生活,使吴冠中重温了童年的乡土之情。在部队劳动锻炼的时候,他背着老乡家的粪筐,那高高的背把正好做画架,筐里盛颜料什物,到地里写生。同学们笑吴冠中是“粪筐画家”。

探索杂交

粉碎“四人帮”后,他在油画中探索民族化,在水墨画中寻求现代化。1979年,吴冠中的个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的油画和水墨画正是他探索的杂交品种。

1980年,在一次油画座谈会上,根据自己的绘画经验与思考,吴冠中对“内容决定形式”的提法打了一个问号。吴冠中的观点掀起了对内容和形式关系的讨论,攻击他的文章连篇累牍。

1987年9月,香港艺术中心为吴冠中举办回顾展。林风眠看完画展只说了一句评语:基本功不错啊。1992年,大英博物馆举办吴冠中——一个20世纪的中国画家展。《先锋论坛报》艺术主管梅利柯恩看完画展后发表了题为《开辟通往中国新航道的画家》的文章。他开头便说:“发现一位大师,其作品可能成为绘画艺术巨变的标志。”

1999年文化部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吴冠中艺术展,占用楼下三个大厅,规模和规格都不小,用文化部的名义为一个在世画家举办个展,尚属首例。

法国获誉

2002年春,香港艺术馆举办吴冠中的大型回顾展。他们不仅张挂了吴冠中的作品,而且通读和理解了他的艺术探索,剖析他探索方向中的脉络,将手法演进在不同时期所呈现的面貌并列展出,令观众易于看清作者的创作追求。吴冠中的展览3月6日在香港艺术馆开幕,法兰西学院艺术院同日投票通过吸收吴冠中为通讯院士。吴冠中属首位中国人通讯院士。

吴冠中一生以特立独行的姿态探索着自己提出的绘画理论,不闻争议,宠辱不惊。

吴冠中如是说

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为青年画家指点迷津

如果活着不能创作,不许染丹青,我要那么长寿干吗?我这人死也要亮着眼睛死!

——吴冠中视力下降有失明的危险

我最佩服的作家是鲁迅,鲁迅就是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鲁迅先生的作品既有思想又有感情,具有唤醒中国人灵魂的震撼性力量。就社会而言,100个齐白石也不敌1个鲁迅。

——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

在下放几年里,我吸取很多教训,其中重要一个就是认识到美盲不等于文盲,前者是审美缺陷。过去在农民院子写生,我常常会拿一幅并不好的作品给他们看,他们会说画得像。我再拿出一幅画得满意的作品给他们看,他们则说“美”。从这里我知道,尽管他们没有文化,但是他们不是美盲,相反很多文化程度很高的,却是知识越丰富越是美盲。

——谈“美盲”

大学应该把好苗子招进来,再因材施教。对报考美术学院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他讲明利害,学美术等于殉道,将来的前途、生活都没有保障。如果他学画的冲动就像往草上浇开水都浇不死,这样的人才可以学。现在的情况是,教育产业化,大学扩招,学艺术的学生大量增加,他们就是为考个大学,学校多收学生多赚钱,但将来学生毕业,社会容纳不下这么多搞艺术的,他们的出路在哪里?我很担心这个问题。

——谈教育

我对美术教育很失望,现在学生考美术许多都是因为美术专业文化课要求低,可以通过考美术达到上大学的目的,这是我极力反对的。真正该学美术的人应该是思想成熟,因为手是听从思想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始终认为,“笔墨等于零”的原因,没有灵魂、没有灵感的作品,画得再好看,也不会成为历经时间考验的好作品。

——谈美育

本报记者卜昌伟 朱雅清整理

生平逸事

苦涩初恋无疾而终

1938年,19岁的吴冠中因足部感染就诊于江苏医学院附属医院。长期出入门诊部,吴冠中对经常替自己换药的一位护士心生好感。内向的吴冠中给对方写了一封长信,全篇没有一个“爱”字,仅仅只是介绍自己并希望得到回音。未想数月后,吴冠中才得知自己弄错了护士的名字,心仪的女生叫“陈寿麟”而不是“陈克如”。

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吴冠中的《忆初恋》被刊登。陈寿麟的儿子通过编辑部联系上吴冠中,让二位老人重叙友情。

学成回国从头做起

1950年,吴冠中在法国结束了3年公费留学之后,毅然选择回国从事文艺工作。在离开巴黎之前一年,吴冠中给老师、中国油画大师吴大羽写信。吴冠中在信中写道:“一个穷僻农村里的孩子,爬到了这个西洋寻求欢乐的社会中心地巴黎,到处看、听。一年半来,我知道这个社会、这个人群与我不相干。踏破铁鞋无觅处,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赶快回去,从头做起。”

两度焚画杜绝次品

对于自己不满意的画作,吴冠中坚持一定要毁,不愿谬种流传。在他的艺术年表中,记载着他两次焚画经历,一次是1966年,“文革”初期,他把自己回国后画的几百张作品和从法国带回来的外国画册和书籍,全部毁坏后烧掉。另一次是1991年,他的画在市场上价格已经卖得很高了,他把自己在二十多年里不满意的作品集中起来,一次烧毁200多张作品。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

上一页  1 2 
关键字:吴冠中,粪筐画家,美育,留学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