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繁荣的时代,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
当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当代艺术收藏的领域后,如何能在繁荣混乱中寻找到有价值的作品,已经成为众人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前身为旧时代跑马厅总会钟楼的上海美术馆,随着上海双年展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地标,而上海美术馆对于当代艺术的关注也处于国内各公共美术馆的领先地位。在一个打破上海76年来高温纪录的周末,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上海双年展策展人李磊在他宽大的办公桌边对记者说,“现在的当代艺术市场正处在一个丰富多彩又鱼龙混杂的年代,但是要辨别出有价值的作品也不太难。”
当代艺术,作为一个泊来词,在理论上依然不甚清晰,再加上目前作品也是鱼龙混杂,所以对于收藏来说,并存着机遇和风险。李磊说,“现在流行把当代艺术当时髦,很多投资者是外行,容易被忽悠。
为什么看不懂
被忽悠的收藏行为通常都是因为收藏人并不太懂作品,这并不奇怪。因为对于众多想进入当代艺术领域的藏家来说,第一感觉是“看不懂”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看不懂呢?李磊说,如果不理清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就很难理解当代艺术作品。
当代艺术有几种分法:一是时间的概念,一是社会的概念。李磊认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当代艺术,更多的是用社会的概念,是指更具有探索性、前瞻性和思考性的作品。
发端于西方的当代艺术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颠覆的作品,作品集中反映社会矛盾冲突和社会活跃的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艺术界有不少的年轻艺术家开始表达对传统文化的不满,开始有打破思想枷锁的愿望,而逐渐发展出当代艺术,集中体现在印象主义与传统沙龙主义的矛盾。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欧洲艺术家在美国避难,美国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最繁盛的地域。
“有些当代艺术作品看不懂也很正常。”李磊认为,艺术与生俱来就是多层次的,理解印象派及其之后的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等,都需要理解它们的发展脉络。
李磊举例说,20世纪50年代,美国盛行随意挥洒的极简风格,60年代~70年代后再突破,发展为波普艺术,出发点也都是对现代艺术的批判,对主流和传统的反思,更多的是对过度物质生活的反思。这与整个美国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
当西方的当代艺术如火如荼地发展时,中国的不少留学海外的艺术家也受到了影响,比如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但受中国时代背景的局限,中国当代艺术滞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大量吸收西方文化。
李磊认为,“八五新潮”可以看作是当代艺术的预演。八五新潮是由当时美研所的一些批评家命名的,这些批评家以美研所主办的《中国美术报》为阵地,在1985年到1989年的四年间,不断介绍欧美现代艺术,并在头版头条上介绍年轻一代的前卫艺术。现在著名的一些艺术家像罗中立、王广义等都是在这几年间脱颖而出的。
1985年“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是这一时期的最为知名的展览活动之一。孟禄丁、张群的名作《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形象说明了这一时期,甚或整个改革开放时代的情形:规则被不断地打破,艺门、国门在一步步地开放,未来充满诱惑。这一时期的展览基本基于一种纯粹的艺术表达目的,没有赞助,也没有出售作品。但2006年,《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惊现拍卖市场,以627万的高价成交,向市场宣告了其在美术史上的经典价值被认可。
“此后当代艺术创作进入发展期,艺术创作空间相对宽松。”李磊说,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追上先行的西方了,开始与他们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