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艺术人物 > 1949年留法艺术家去留
1949年留法艺术家去留
作者:燕舞    来源:《看历史》    日期:2010-09-14

“分手攀登人生的新高地”

1949年前后留法的那一代艺术家,有着各自不同的家境和出国心态及人生际遇,其中家境较好的当属赵无极、熊秉明和程抱一、朱德群,吴冠中是家境最为贫苦的。

赵无极1921年2月13日生于北平,并在上海北面的小城南通度过童年,“族谱可上溯至宋朝(960—1279年)皇族”,“每年祭奠先祖冥诞之日,赵家便摆上传家之宝,赵孟頫和米芾的两幅画。年轻的赵无极尤其推崇米芾,认为他是中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祖父是前清秀才,父亲是热衷于艺术收藏的银行家,叔父是留法业余画家,赵无极1935年以14岁的年纪就考上了国立杭州艺专,师从吴大羽先生专习西画。194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5年,1941年就在重庆举办了个展,还结识了当时的法国大使馆文化专员艾利赛夫(Vadim Elisseeff)。在赵无极还没有去法国时,艾利赛夫1946年6月就在巴黎池努奇博物馆(Musée Cernuschi)举办的中国当代绘画展中,推出了赵无极1945年创作的21幅油画和7幅素描。

“挨饿、受冻、怕水、躲土匪、忍受外国人的入侵……谁能不相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带来好处呢?”赵无极的父辈们在民国初年这样期待着乱相丛生的中国政局能有所改善,“但善良的父亲希望中国不再有饥荒,不再是英国和日本争相肆虐的殖民地。或许只有法国人态度稍许好些,他们可能还记得两个世纪前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的风范”,“也许这是二十年后我选择法国的原因。”

“从十六世纪起,中国画就失去了创造力,画家就只会抄袭汉代和宋代所创立的伟大传统。中国艺术变成技巧的堆砌,美和技巧被混为一谈,章法用笔都有了模式,再没有想象和意外发明的余地”,“我从小就生活在这传统的枷锁中,我要摆脱它。离开中国到法国,便是我对本国文化所做的第一个手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开始”,1948年2月26日,在弟弟赵无违启程赴美留学后不久,赵无极带着父亲给的三万美金外汇,携妻子谢景兰一同踏上了去法国的旅程。

儿子被父母留下了,赵无极夫妇和全家在黄浦江边的码头合影留念,“全家人都是西式打扮,男士穿大衣、戴礼貌,女士则梳着洛琳·白考儿(Lauren Bacall)式的发型,穿平底鞋、戴皮手套。”

比起赵无极,熊秉明似乎更特殊一些,他是大数学家熊庆来的次子,“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成绩出众、还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1931年,时任清华大学算学系系主任的熊庆来,再度负笈法国,回母校亨利·普安卡雷学院(Instiut Henri Poincarre)攻读博士学位。

九岁的熊秉明追随着数学家父亲,在文学家雨果和生物学家巴斯德都曾就读的Ecole des Feuillantines上了两年小学。1944年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熊秉明曾组织“谷风画社”,并于抗战期间举办画展及古书画展。1947年,当时的法国政府向中国提供了40个公费留学名额,熊秉明和他大学期间认识的朋友顾寿观恰好同时考取仅有的两个哲学名额。就这样,熊秉明回到了离别14年的巴黎。

朱德群1920年出生于江苏徐州萧县白土镇一个医生世家,“其父对书法有癖爱,自己也画画和习书法,而且颇有收藏”,6岁前念私塾的他“在其父指导之下,临摹了不少碑帖。”与其他留法艺术家略有不同的是,朱德群迟至1955年才从台湾赴法国,这可能也导致他在大陆的影响力扩散过程更为特殊。

程抱一则是1929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四川和上海生活,其中学八年在四川度过,“我的八年中学和八年抗战是契合的。之后我在金陵大学念过一年英国文学。”1948年,一个幸运的机会(其姑母旅居巴黎)让程抱一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它的总部在自1946年11月4日正式成立起就一直设在巴黎,而非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的资助,在英国和法国两个留学目的地中,他因为特别喜欢罗曼·罗兰和安德烈·纪德的作品而选择了法国,并于同年12月途经马赛到达巴黎。

而吴冠中1919年8月29日出生于江苏宜兴闸口乡北渠村,父亲在家族宗祠设立的小学任教,母亲务农、养蚕,这样的穷孩子1930年上和桥镇县立鹅山高小,1932年上江苏省立无锡师范学校,1934年上浙江大学附设的工业学校,无一不是通过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1946年7月,还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南京、上海、广州、昆明、武汉、西安、重庆、北平和沈阳等九大城市组织公费留学考试,计划选送100多名胜出者赴法国、英国、瑞士和美国等国,其中绘画专业只有两个名额,吴冠中以美术类各科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另一位考中者就是王熙民。

当时的考题只有两道,一是“试言中国山水画兴于何时盛于何时并说明其原因”,一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于后世西洋美术有何影响试略论之”。值得铭记的是,工笔花鸟大师陈之佛先生当时是南京教育部的阅卷教师,他惊喜地发现了后来被证实为属于吴冠中的答卷。

陈之佛给了这份卷子90多分的高分,囿于当时纪律,老先生只好用毛笔在四张毛边纸上抄录了这份“共答1715字”的试卷。2006年,陈之佛先生的后人从老人遗物中发现了这份试卷,并寄给了吴冠中。

于是,时隔40年,人们还能看到27岁的吴冠中当年是怎样让他的过人才华流淌在那些毛边纸上:

“……其实艺术品之高下全不以形式手法为绳墨,‘骏马秋风冀北’之美,与‘杏花春雨江南’之美,均各有其特质,如吴李同作大同殿之山水,李思训累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均同臻妙境。要之吾国山水画在唐时已立定基石,后之流派莫不由此脱胎转变而来……”

“……文艺复兴则为此中世文明之否定,以人为世界之主人,一切均力求现世之享受,故为现实的,以此精神创造种种文化艺术,自皆以‘人’为本位。其后此风披靡全欧,乃奠定西洋美术现实的、人本的之立足点……”

1946年冬,陈之佛先生作为证婚人,见证了即将赴法的吴冠中和朱碧琴在南京的婚礼。这对新人“品尝了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传统欢乐”,“她很快怀了孕。我去法国,她住到我农村的老家等待分娩,我们分手攀登人生的新高地。”

关键字:吴冠中,朱德群,程抱一,赵无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