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hias Meinharter + Nikolaus Gansterer
“传画”
生产模式
在“传画”项目中,我们分析了深圳大芬村油画的生产制作和再制作的模式,并以此作为我们艺术作品的起点。我们特别注意到在不断的翻制和模仿中产生的错误。通过对这些误区的调查,我们想做一个关于文化实践、文化身份和文化真实性的阐述。
“传话”是一个儿童游戏的英文名称,这个游戏是关于交流和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一个人在另外一个人的耳边悄悄说个单词或句子,然后听者再把自己理解的内容传给下一人,依此进行下去……
传话过程中,每个人都将接收的信息稍加改变,最后的结果与初始的意思大相径庭。所有与交流相关的环节中都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因此,“传话”是一个创新的好方法,这种创新是不可预知的。我们把“传话”的原理应用到与大芬村画家合作的项目中。
地理政治环境
著名的“大芬画家村”地处深圳经济特区。该区因临近香港(以前是英国殖民地),于1979年被设立为经济特区,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环境下的资本主义试验田。
深圳
深圳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它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及众多高科技公司总部的所在地,也是中国大陆第二大繁忙的港口,仅次于上海。深圳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及世界最大的制造基地之一。
大芬村
大芬村的画家按1:1的比例临摹古代的和当代的油画,现已发展成为有着巨大经济收益的产业。每年在流水线上生产近五百万幅名画临摹作品,大部分画家都有自己擅长的技法和专长。客户主要是西方的公司,比如没能力或不愿意购买原作,又想以“古典油画”吸引顾客的酒店。好的临摹作品大受欢迎,可以卖得高价。2004年中国文化部授予大芬村“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称号。
画中画
我们从电影《弗里达》中截取一个画面作为出发点,画面中莎尔玛·海雅克扮演的弗里达·卡萝正在创作一幅自画像。我们让一位画家用油画画出这个场景,在制作过程中,这位画家和他的绘画方式,以及周围环境(包括所在工作室和已完成的油画)会被拍一张照片。然后把这张照片给另一位具有不同风格的画家画。画面上还能见到最初的画面,然而随着此过程的反复进行,最初的画面逐渐消失在背景中了。这一系列的油画就是这个过程的产物,记录下了这些“流水线”上画家的工作状况和环境。
电影
根据“画中画”项目,我们还制作了一部关于大芬村的电影。该电影展示了这个村庄式油画工厂的怪异景象,以及对相关人士,比如画家、画框制作者和代理商进行的采访。
作品呈现
为了能够比较全面的展示这个独特的地方,并同时将绘画和电影放在一起,我们用油画和电视机(用以播放电影)制作了一个装置。
Ulrike Johannsen
回应/邱志杰/贾樟柯
Ulrike Johannsen的纸上拼贴,体现了其个人艺术手法与流行文化的紧密结合,她从杂志或广告上剪下单个字母,拼凑成歌词,而后又粘贴回杂志和广告上。那些穿插在杂志中的句子,好似隐秘的潜台词,很难一眼看出来。插入的字句与原有的文章内容相融合,改变了原来广告的意思。形式干预,手工制作的剪辑拼贴的粗糙表面与印刷精美的光面杂志面形成鲜明的对照。“回应”就是使用这种手法创作的两本杂志,是专为中国的艺术家邱志杰和贾樟柯创作的。第一本是参照杂志“不”邱志杰的作品“纹身II”,杂志中出现的每个“不”字被剪切下来,粘贴到时尚杂志的图像上。第二本是杂志“天空”,Johannsen使用同样的手法将字母剪下,组成歌词。“天空”既是杂志的名字,也与中国流行歌手王菲演唱的歌曲同名,此首歌是贾樟柯导演的电影《小武》中的主题曲。
Rainer Prohaska
进入北京
体验北京之旅
Prohaska 开始他在北京的旅游是骑着北京最普遍的交通工具——三轮车。
在两个月的旅行中,三轮车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大,不断地添加路上发现的各种物品和材料,三轮车变成了一个活动的杂货铺,成了一种变化着的媒介,随着交流的改变,它也不断地增长和转化,再增长再转化···
“进入北京”是对在公共空间中展示“变化延展的雕塑”的一种尝试。选取北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改造,然后再将物品放回到原来的地方。Prohaska 通过骑着改变了外观的中国“三轮车”旅行的行为来与观众互动。
除了展示三轮车经改造后的最终形态,Prohaska也通过绘画,摄影和录像记录了他探索和创作的过程。纪录片记录了北京不断变化的场景,比如城市的大小、空间和氛围,就像不断变化着的三轮车。
Prohaska用绘画记录了他在北京制作的过程,包括每个阶段的构想、初期的设计规划、每一次改装的设计图和对北京规划的设想。
摄影和录像记录了街道、人和人们通过手提电话交流的场景。
Prohaska 将北京人对改装后的三轮车的各种看法翻译后写在一张大纸上放在车上,骑着它穿行在北京。
Prohaska 的行为在传递城市与机器、居民和艺术家本人之间的对话,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Amertah Perman评论
Ralo Mayer
我不了解这个地方,但是我要为它宣传
2008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出版的一期有关中国的杂志封面需要用一些传统的中国书法加以点缀,结果却发行了5000册封面印着妓院宣传语的杂志,简直成了荒唐诠释“异国情调”的西方寓言。谢谢!
我第一次到中国是2008年的艺术家访问项目,我在四川成都住了三个月,我发现在这里我很难按照我过去通常的习惯和做法去做作品或者做任何事情。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根本无法了解有几亿人的地方,我决定我还是像西方艺术家那样乱着吧。第一个问题就是在公众场合跟成都人谈话。后来通过翻译我知道了如何制作、审批和悬挂这些横幅。翻译、运输和沟通一直是制作这个作品的问题所在。当我在中国的时候,我被那些我读不懂的、到处都是的中国字,特别是那些随处可见的红色横幅所吸引。他们是宣传?广告?欢迎词?或者是诗歌?他们将中国传统的书写和当代的社会宣传融为一体,他们通常都是红色或者非常鲜艳的颜色。在成都的装置是针对两类完全不同的观众:一类是路过的人 - 可以在我的纪录片中看到,另一类是和艺术有关的人(大部分是西方人):一片灰色海洋下的八条飞龙
照片的标题是:
我不了解(图片)-我不了解这个地方,但我要为它宣传
想象(图片)-想象一位西方策展人看到了这个标语的图片
对于一个西方人(图片):对于像我一样的西方人来说,这些标语看起来都一样
邮箱(图片):我找人把文字翻译成了中文,告诉我你能看懂吗? 将邮件发送到:rrralo@gmail.com
你好(图片):你好, 我是一位西方艺术家,我想告诉你们“我非常痴迷于那些我看不懂的标语”。
多重性(图片):我总想知道,那些标语是宣传?还是诗歌?是广告还是通知?
我想我还是试着理解一下吧。
屠龙(图片):我听说中文是一种充满比喻和象征的语言,我看到了红色的龙在一片灰色的海洋里。
Ralo Mayer简历
生于1976年距离铁幕时期不远的年代,曾生活、工作在维也纳。在维也纳和哥本哈根学习文学、语言学和观念艺术。2003-2008年,在维也纳Manoa免费大学的自助项目的研究学者。行为方法论的研究-迈耶艺术创作涉及的有关移民、地球村和后福特主义作品的社会现实性,繁殖怪物的各种手段如:电影、行为、装置和文本。目前感兴趣的是高等立体几何和太空殖民。非常感兴趣在MFU 的:一个共同的怪癖 “如何与世界一起做事情”-导致了一场对命名学的研究。自2006年出版《复合型小说》- 一本看起来像科幻小说的杂志。目前在从事《第九代生物圈》的翻译工作,这是一部关于生物圈2号的历史科幻小说,一个几乎被人们遗忘的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上的密封的水晶宫。
onald Kodritsch
Ronald Kodritsch涉猎的艺术种类相当广泛。他不断地在传统的绘画、素描和摄影、动画之间转换,去发现一个真实的 - 一个艺术家的自我 - 不论他是真实的抑或扭曲的。艺术家梦游在他自己的 - 那个打碎了现实的残酷和平庸的 - 乐园里。Kodritsch在绘画、摄影和影像中表现出的狂妄,具有极大的娱乐性、讽刺性、幽默感、自我嘲讽和冷漠。这种表面上的骄狂转化成为自相矛盾和自我毁灭的滑稽场景。在Kodritsch的艺术中,他为自己的梦想留下了空间。
(Florian Steininger评论)
Ronald Kodritsch
Ronald Kodritsch涉猎的艺术种类相当广泛。他不断地在传统的绘画、素描和摄影、动画之间转换,去发现一个真实的 - 一个艺术家的自我 - 不论他是真实的抑或扭曲的。艺术家梦游在他自己的 - 那个打碎了现实的残酷和平庸的 - 乐园里。Kodritsch在绘画、摄影和影像中表现出的狂妄,具有极大的娱乐性、讽刺性、幽默感、自我嘲讽和冷漠。这种表面上的骄狂转化成为自相矛盾和自我毁灭的滑稽场景。在Kodritsch的艺术中,他为自己的梦想留下了空间。
(Florian Steininger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