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日,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在“复兴之路”展上与《开国大典》合影,此次展览展出了两幅《开国大典》。(Michael Kappeler/东方IC/图)
过去三年半时间里,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大楼向三个方向蔓延——东扩40米,下挖两层,上增一层。竣工后的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体量激增为原来的3倍,总建筑面积从6.5万平方米增加到近20万平方米,一跃成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乍看上去,新国博西向天安门广场一侧、南向一侧外观没有任何显著变化,北向长安街一侧也只是多了一尊矗南面北的孔子像。
走进大门才会发现,新国博的“瓤”是全新的,老国博只留下一层表皮,绕着新国博裹了大半圈儿。
中国体量
从面向天安门广场的正门走进名为“艺术长廊”的新国博西大厅,第一感觉是空间大到令人不知所措。北京电视台“启蒙的艺术”摄制组初次走进新国博西大厅就是如此,“所有人想到的都是大,大到不知道怎么拍好了。我们采访德国人,他们不约而同第一句话也都是‘巨大’。”
该厅高28米,宽30米,长330米,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博物馆面积全球第一,这个厅大概也是全球最大了。整个大厅没有一根立柱,放眼望去一马平川,更显空旷。
接受北京电视台摄制组采访时,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黄振春认为,这个巨型大厅是新国博的独到之处:“这样一个大厅使人感觉自身渺小,但它有特殊功能,比如观众集散。从这个大厅有直梯、滚梯、步行楼梯通向各个展厅”。确实,站在大厅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通往地上四层、地下两层的滚梯。
同济大学教师张晓春博士说,这种空间组织方式起源于美国酒店——站在公共中厅里,可以看到整个建筑所有楼层。1980年代之后,通透的中厅设计风行全球,公共建筑基本上都会考虑类似手法,以增强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而面积巨大的厅堂,既能满足交通需要,又能提供休闲、餐饮、购物需求。
西大厅中央被称为中央厅,未来重要仪式都将在这里举办。该厅的背景是巨型浮雕“愚公移山”。该浮雕的原形来自徐悲鸿的国画《愚公移山》,由雕塑家曾成钢用花岗岩雕刻而成。这件作品长36米,高12米,重量二百吨左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室内石雕作品。“‘愚公移山’能够体现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另外《愚公移山》也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闭幕词标题,能够体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黄振春说。
歌德学院院长阿克曼对新国博体量之大也颇有感触——不仅正厅大,走廊也大。“启蒙的艺术”展区旁就有一条走廊,长100米,宽12米,只用来通行未免太遗憾了,于是他建议,在这条走廊里搭建一个“观众体验区”。在歌德学院提供的方案中,国博选择了一个“最贵,最难做”的方案。预计今年夏天,这个集接待展示、影音影像、手工制作、艺术交流、角色扮演、科学实验6项功能于一身的椭圆形体验中心将建成使用。
新国博大大小小49个展厅,最大的2000平方米,最小的800平方米。“我不好准确地说几天能看完,只能说一天肯定看不完;如果你看得很详细,三天也看不完。除了展厅,我们还建有3万平方米两层地下库房。”黄振春说。
还有一“大”应该提及——北京面积最大的屋顶绿地,新国博屋顶绿地面积达25000平方米。“可以想象,将来观众看完展览肯定乐意登临这片绿地,俯视对面的故宫建筑群,这里无疑将成为北京核心区域的一个新景点。”黄振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