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
马未都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与研究。从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近一年多的时间里,马未都作客央视《百家讲坛》,分类讲授收藏知识,从当今百姓喜爱的传统文化入手,谈古论今,掀起了一轮“收藏热”。在此期间,由中华书局根据讲坛内容出版了《马未都说收藏》系列丛书,对传播收藏文化,普及大众的收藏知识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很多人走进收藏的入门书。2009年,马未都又发表丛书《马未都说》,用自己半生的经历和观察力,提出了一些关于艺术的普及与创新观念(详见《美术报》2009年5月30日31版)。
方增先
作为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和推动者,方增先在艺术上晚年“变法”,其作品愈发关注对人物内在精神性的把握与提炼,集中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画家为适应时代需要,不断求变革、图创新、不懈探索的艺术实践历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方增先,2009年,在阔别杭州26年之后,78岁的他首次回故地办展。耄耋之年的方增先,将特意创作的两件宏幅巨制:长约18米、宽近2米的《祭天(二)》和长约10米、宽近2.5米的《晒佛节》,带到了杭州,展现了老艺术家一颗不老之心(详见《美术报》2009年10月31日46、47版)。近日,方增先还透过本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存在的“描”、“抠”严重的创作现状,剖析中国画存在的深层问题,呼吁中国画家对事业要有敬畏心。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王伯敏
在新时期,有许多在中华民族璀璨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位置的民间艺术,却在离我们远去。剪纸艺术便如民间艺术中的很多门类一样,多依靠代代手手相传继承下去,而对剪纸艺术的研究,更多的时候需要研究者跋山涉水,去探寻散落在角落里的民间艺术珍品。2009年,著名美学史论家王伯敏不顾年迈,在已编撰出版《中国民间剪纸史》的基础上,配合史料,结合自身收藏交流而来的剪纸作品,汇集为一场用实物作实例来陈列、较为全面地介绍中国剪纸艺术的展览,这个在浙江省图书馆举办的规模不大的展览对非物质文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料。
民间艺术具有其他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价值与作用,王伯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重视保护传统民间文化作出了示范(详见《美术报》2009年2月21日第4版)。
许江
作为国内一所著名美术学府的院长,许江以他“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教育思想引领着中国美术学院向“大底盘、高层次”的美术教育模式转型,2008年中国美术学院80周年校庆,他让来自海内外的校友与嘉宾见证了这所老牌名校的跨越式发展,目睹了当代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鲜活实践。作为艺术家,2009年4月,许江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名为“被拯救的葵园”的个人新作展,这批新作让观众近距离欣赏到他诗性画笔下的艺术流淌和最新探索。身为浙江省美协主席,许江还亲力亲为,组织带领浙江一批美术创作骨干,参与到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等一系列重要赛事活动中。三年前,他更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起省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2009年,三年打磨出来的展览作为新落成的浙江美术馆开馆展之一,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许江,怀揣使命感,以执着、热忱,对艺术家、教育家与组织者多重身份的结合做出了完美诠释(详见2009年4月11日第1版)。
张海
2009年,张海在杭州、上海、南京三地举办题为“创造力的实现”书法巡展,时间从4月30日至6月4日,长达月余(详见《美术报》2009年5月2日1、2、3版),盛况空前。本次巡展使书法艺术成为公众的热门话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书法艺术的地位和公众认知度,促进了南北书风的交融,对于推动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在北京举办的张海书法研讨会上,来自全国书法界的专家学者对这次巡展以及张海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和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评价。此外,10月,张海还向全国第八届书学研讨会捐助20万元。
张国琳、王仁华、桑建国、吴同彦、罗耀东、谢宗君
国画《生死印》再现了1978年安徽小岗村农民敢为天下先,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创举,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农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安徽画家用艺术重笔描绘这一历史创举。该幅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现实主义手法艺术再现了农屋油灯下18位农村汉子在土地承包誓约上按下鲜红手印的场景,构图严谨,色调深稳,人物描写生动,具有史诗般的艺术震撼力。作品长5.8米,高3.8米,由6位安徽画家合作完成(详见《美术报》2009年6月13日1版)。
李延声
在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画家李延声递交了一份提案:设立国家艺术创作基金(详见《美术报》2009年3月7日2版)。在提案中,李延声写道:在总结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国家财政设立艺术创作基金,为经典作品的产生创造良好条件。他认为设立国家艺术创作基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族艺术创作工程。
李节平
2009年9月在湖北武汉开幕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油画展上,一对“小夫妻”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广东艺术家李节平创作的《小夫妻》,描绘了年轻夫妻二人工作刹那间略带陌生而又失措的表情,画面的背景是一堵没有砌完的墙,整体效果平淡、真实,却留给人很多回味,它的指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群体,更反映了当下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人群迁移这一社会现象。詹建俊评价该画的精神内涵代表了年轻人踏实劳动的形象(详见《美术报》2009年10月24日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