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
在中国美术界,吴冠中不仅是一个多产的艺术家,同样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评论家。2009年1月16日至2月20日,“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这位美术界传奇人物、艺术市场执牛耳者,两次大规模向国家捐献自己作品,让人敬佩。对于自己那些在拍卖市场上频频被拍出高价的作品,吴冠中说:“作品不是遗产,是给国家、给人民看的(详见《美术报》2009年1月31日3版、2月28日1版、3月28日5版)。”
吴长江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吴长江作了题为《熔铸中国气派 塑造国家形象》的工作报告(详见《美术报》2008年12月20日1、2版)。报告中,吴长江特别提出实施的“中国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于2009年9月正式启动。该工程致力于培养和造就一批视野开阔、修养全面并具潜力的青年美术人才,为推动中国青年艺术家群体与国际交流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
吴为山
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主任、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今年又多了一个头衔: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2009年,吴为山为全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提交了《聂耳》这件被称作有音乐流动之美的作品,在展览期间备受好评。同时,还主持操办了徐悲鸿奖·2009宜兴——中国城市雕塑大赛,这个大赛被誉为“代表了目前中国雕塑界的最高水准”。
余工
余工,本名余静赣。他是年产值有数十亿元的一家企业的创建人;是曾使2000多名寒门子弟学会装饰技艺的丰良国际艺术学院创建人,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经报道的“江西省十大创业先锋”和“感动九江十大人物”。
在设计界,余工被许多年轻人追捧为精神偶像。他站在思考的前端,从2006年夏天发起全国第一次建筑草图高峰论坛,继而创立庐山艺术特训营,再到起动“全国百所高校巡回讲学”,他一直希望用实际行动来唤醒设计界对手绘草图艺术的重视。2009年他推动的手绘巡回讲学历时80天,他提出的“疯狂刻苦两千小时,疯狂手绘两千幅画,疯狂设计两千个方案,荒岛、远足。”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了新一轮的手绘热潮,为那些想学手绘、想激发设计灵感的学子点亮前程!(详见《美术报》2009年8月22日2版)。
杨晓阳
以“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的理念为人们所熟知的西安美术学院原院长杨晓阳,在2009年4月调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后认为:画院之“大”,是区别于美院的“大”。杨晓阳大胆提出国办画院的五大职能:创作、研究、教学、收藏、普及。在对画院职能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家画院的实际,杨晓阳提出了未来中国国家画院的“五个一”工程:即聘一批画家;建一批画室;建设一个中国美术发展工程;建设一个中国美术海外推广工程;留下一批精品。为更好地将国家画院的这五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国家画院还将成立7个二级研究院。
杨参军
从1989年画《历史的残页——戊戌六君祭》开始,杨参军积20年之功,数易其稿,三画以“戊戌六君”为题的作品,(1989年这件作品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2009年,杨参军以更完美的、更具表现力的形式语言创作的《戊戌六君祭之二》、《戊戌六君祭之三》,分别入选全国历史重大题材主题创作、第十一国美术作品展(获奖提名)。20年的岁月沧桑,没有改变杨参军对历史题材创作的热情,也没有改变他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并因此记录下了一个艺术家以史为鉴,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回归艺术本体的心路历程。
赵培智
纵观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油画展,从题材上看,有许多反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当代重大事件的作品,一件件令人过目不忘。特别是《来自高原的祈福——“519”国家记忆》,创作者赵培智以敏锐的观察力,细腻地表现了2008年5月19日举国上下为汶川大地震死难者祈福中的一个片段,以小见大,意味隽永(详见《美术报》2009年10月10日2、3版)。
骆芃芃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篆刻院、西泠印社联合提请申报的篆刻成功入选,骆芃芃作为该项目申报负责人,主持并组织项目组工作人员对申报工作展开了夜以继日的细致工作,并多次召开研讨会等众多工作,从而最终确保了申遗工作的顺利举行。10月,她还应邀赴丹麦首都“中欧文化论坛”专门作中国篆刻讲座(详见《美术报》2009年10月17日47版)。
曹春生、周秀清、李惠东
当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百余件美术作品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与观众见面时,位于美术馆正门中厅的一个巨大雕塑,令众多参观者驻足凝视。这件由曹春生、周秀清、李惠东共同创作的《鼓舞》,以灵动的舞姿、喜悦的深情,真切地传递出56个民族儿女迎接新中国华诞的喜悦。作品采用圆雕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各族人士齐力击鼓的场景,蕴含了一种团结向上的欢快气氛,喻示着当今和谐发展的盛世中国,令观者为之振奋(详见《美术报》2009年9月26日2版)。
曾梵志
2009年度全球当代艺术家作品拍卖价格500强名单,曾梵志以拍卖销售总额1107万欧元位列世界第六、中国第一(详见《美术报》2009年7月11日30版)。2009年,曾梵志分别在美国和我国的苏州博物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举办个展,向人们展示他锐意进取的绘画面貌。绘画以外,曾梵志在母校湖北美术学院设立的“昙华林之路奖学金”,用于奖励对艺术事业有执着追求并富有创造精神的学子,正在一年一度地进行中。
靳尚谊
“捐赠是艺术品最好的归宿。”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捐赠展上,靳尚谊如是对记者说(详见《美术报》2009年5月23日1版)。靳尚谊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几十年来,他在孜孜不倦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也一直致力于推动建构油画的中国学派,对国家公共文化事业,特别是美术馆的建设十分关注。他也愿意从自己做起,把最好的作品有目的地捐给国家美术馆和一些地方美术馆。靳尚谊的捐赠行为,在艺术被过分市场化的大环境下,起到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弥足珍贵。
潘公凯
2008年10月,中央美术学院迎来建校90周年校庆期间,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提出:中央美术学院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为基于历史使命感之上的、对于中国美术发展的深切思考,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中国美术教育的宏观观照(详见《美术报》2008年11月8日3版)。2009年8月20日,备受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方案揭开“神秘面纱”,由潘公凯担任方案总设计师的中央美院设计团队在竞标中胜出,而在美国商业周刊2009年评出的世界30所最好设计学院中,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一所设计院校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