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下面请来自于福建的理论家郑工先生。
郑工:很高兴在这里看到这个展览,出乎我的意料,离开福建十几年了,对福建当代的艺术创造关注很少,看到很多的老朋友,我在福建待的时间比较长,包括对福建美术的研究,看了这次展览,我觉得这次提到的闽派的概念,这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各个方面的作品都有,表现现代的探索性,表现历史题材,表现现实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
谈到福建的绘画特色,过去考虑到这样的问题,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很认真,这种认真为什么用认真,就是比较有内容,比较有故事,在绘画上和文化上都体现出来,在手绘这一方面是保持福建的当代性,福建还有一个可能性,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勇于探索,正是因为这种开放的姿态和性情的文化态度,使他能够很快接受外面的东西,接受新的东西。这次展览有一个基调就是创新,我觉得创新就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在画展当中都可以是同时,构成福建文化和特色特有的张力,使福建美术的发展获得开阔的空间。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迹象,注重手上功夫,漆画的产生和这种文化的基础是有关系的,福建也是一个工艺美术大省,在绘画方面这种的制作性,另外一方面就是文化的态度问题,这种文化态度注重内容的话,还有一种修养在,这种修养是多方面的,这种修养是保持了更多的体现在各个人的,我觉得更多是在个体的立场上的,就我的细节来分析,在绘画创作上小品性非常强,比如说福建画一些小幅画是很精彩的,这次看到一些大画,福建在大的题材和主题方面,过去作品在这方面不是太多。尽管画是撑大的,还有一些内容比较充实的,总的来说,这次的绘画体现出了福建人的活跃的状态,一种开放的状态,就谈这些谢谢。
主持人:谢谢郑工先生从家乡人的角度谈到福建的特色,尤其是漆艺手工性的重视,谈到福建人的性情和在创作美术作品中对于小品和趣味的重视,下面请王镛老师发言。
王镛:我非常喜欢这个展览,非常同意邵大箴老师的评价,这是近几年省市一级在中国美术馆办的大展最突出的一次,我也同意郑工说的,他的特点是我感到多元化的开放性,多元文化的交汇,再有根据我的了解,我带的第一个研究生是福建师大的郑工老师的学生,他就是非常代表福建人的性格,现在美国当讲师。福建人有很强烈到海外拓展的意识,这也展示在绘画当中,这也谈到中西融合的问题,现在美术界有一部分是否定中西融合的道路,中西融合恰恰是现代中国艺术的优长,西方人很少这样,但是中国人能够以中国传统为根本,又适当吸收西方的东西这是我们的优点而不是弱点。
从这个展览看,福建的当代美术我觉得往往是对立的向,这是一种组合,从传统到现代,红色而前卫的,文人的、民间的,世界的或者全国和各方的,这都形成对立向的组合,都有,这是多元化的表现。他的红色部分,我觉得他们多少画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我觉得《陈家康1940》作品比我们国家重大题材不差,包括革命红色的题材,我个人倾向选项里面的后一项,我觉得福建当代发展要把对立向组合起来,尤其是福建本土文化,包括他的现实生活,福建本土文化民间元素的现代化,可能最容易形成当代福建美术的地域特色,这是我的一个感觉。
再一方面,我比较喜欢的特点是,漆画里面我也喜欢他是民间里面的现代化的东西,我觉得最有他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陈金华的《印象特区》,还有小厅里面有一个黑色的漆画又有远景,还有偏写实的东西要真实反映福建的本土,福建人的精神特征,包括翁振新《磐石记忆》,和我们常见的不一样,他画的很苍老,符合福建人风吹日晒的那种文化传统。
总之,希望更好的挖掘福建本土文化民间元素,而且要使之现代化,这样的话他的地域特色会更加强化,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夏硕琦先生。
夏硕琦:这次画展通过绘画的语言,审美的形式,色彩的美,来表达了福建人的精神面貌,这是给我很突出的印象。
正如前面大家谈到的,能够在一个省的展出里面,以专厅展出漆画就是福建,我就漆画讲几个问题。
首先,现代漆画从古代的漆艺里面独立出来,形成于独立的画种,在这次展示里面,感到确实已经完成了现代形态的转变,各方面显得比较成熟,但是,我觉得从现代展出的作品,形式的探讨,题材的多样,风格的百花齐放,这些都是可以肯定的一个方面,但是,我觉得作为现代漆画,他的独立性,刚才从邵大箴先生和几位理论家都提到这个问题,这是很重要的方面。比如说,如何处理好漆画的工艺性和绘画性的关系,传统性和现代创新的关系,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漆画有大漆的语言,漆画另外非常讲究材质之美,这里面就有一个如何把漆画所运用的材料和相适应的题材,结合的巧妙能够有化腐朽为神奇,这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形式提炼的问题,语言提炼的问题,假如漆画放到国画里面区分不出来,我觉得这就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是一个,伴随着形式锤炼,让他晋京,里面就有一个古人常说的话,语密而情梳,语梳而情密的问题,语言很少,但是感情非常饱满,让你心灵悸动,或者是画面非常难,但是情感来讲确实是非常好,这里面我觉得是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前面几位评论家没有提到,我还注意到,工笔画的比重分量多,而且几件作品有一些作品确实应该引起注意,我觉得画得很清新,最主要是因为时间不多,也是一句话,画面是不清则芜,不穆则露。这在工笔画里面非常容易犯的毛病,外露巧密,这种感觉实际上是工笔画的误区,应该是给人一种含蓄的很清新的感觉,有几张工笔画不错,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当然优点也有很多。
主持人:下面请邹跃进先生。
邹跃进:谈一些感想,因为和福建美术界我还是比较熟,因为有很多的朋友都在北京活动,在当代美术的领域里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比如说现在还在福建本土的陈文令、陈之光、包括李小伟,但是我对这方面,今天的情况的了解,就不是特别多,我总体感觉,应该说福建省的美术陈旧,刚才刘曦林老师说到的我特别赞成,处在一个向文化发展的路中,当然我说的是,今天展览的形态的意义上来讲,作为当代艺术角度来看,应该说福建还是处在全国的发展的前沿,并且和云南、成都、重庆,包括广州,我觉得都处在同样的,甚至某种意义上比他们有更大的影响,我的一个基本的想法是,分为两个方面来看,这是我第一个感想。
第二个感想,刚才大家谈到地方性的问题,我一直思考这样的问题,不管是当代艺术,现代艺术还是我们今天举办的这个展览的,都会感到地方性的问题,我想从一个理论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是从中国的秦代以来,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问题,由于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所以,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政治问题怎么样影响文化的问题,我觉得在过去的历史的研究来讲,很少这样研究,更多是风格、题材这样的角度,很少从政治,包括经济的,甚至是制度的层面对这样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所以,今天我在听大家发言的时候,大家提到特别多是漆画,我们湖南的展览在美术馆举办的时候,提到最多是工笔画和水彩画,这个问题现在是否能够更深入探讨,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从中央和地方这样更高的层面来讨论他,为什么我们会对这样一些问题进行关注,关注的中心到底在哪里,是否真的像我们今天或者是过去,在谈每一个省和每一个地方艺术的时候,仅仅表现在他的风格和题材上面,是否还有跟深层的内容在支撑着每一个地方美术的发展,我想这个问题更多要进行一些更深入或者说改换立场和视角的研究,这是我今天感受特别深的地方。
我想,因为20世纪以来特别是,当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已经有一些不同的变化,但是地方的发展和中央的统一,永远是一种矛盾,这种矛盾在文化上面,他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体现?这都是我们过去没有深入研究的,包括对中国古代美术史,我想在这里提出我的问题和思考,希望以后当我们碰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能够更深入面对我们中国自身的历史和情境来对他进行深入的讨论。
第三,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地方如果他要在全国乃至世界上产生影响,其实最终的方面还是要立足于构成艺术家的成就,也就是说,每一个省的艺术成就的代表是以个人来体现的,这就意味着对于每一个省来讲,如果想建构自己的美术方面的文化形象,其实最重要的工作可能是要培育一些有潜力的,或者是已经在全国产生影响的艺术家,都对他们进行一些关注,甚至是包括资金、从制度,我觉得,在这个方面如果推出福建省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我觉得这个省和地方,在美术的建设上和建构上,那就是为事业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我就谈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