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展览评论 > 评《改造历史》当代艺术展
评《改造历史》当代艺术展
作者:程美信    来源:中国艺术批评家网    日期:2010-06-06

《改造历史――中国青年新艺术邀请展》作为当代艺术展的展望性“下文”,但它没有突破“主题展”整体水准,尤其架上部分更为如此。一个新锐艺术展,却在言语形式无所创新,加之思想性的疲软乏力,结果令人失望是不意外的。诚然,年轻一代的作品也呈现出一种不同面貌,那就是他们比前一代艺术家更侧重个体情感、成长体验、生存危机和私密趣味,相比之下,早先当代艺术更突出对制度、社会、文化的宏大主题,并充满了激情理想。在“青年展”中有关注环境生态、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但在形式与内容却毫无新意,缺少年轻人的青春活力、清新敏锐以及进取精神。最令人汗颜的如《原始资本》这个作品,它无论形式语言或表达指向均是一个严重抄袭的作品,只是作品名称、制作材质、作者姓名的有所不同而已,它的展出无不暴露了策展团队在学术把关上的严重问题,无形中纵容了中国艺术界本来盛行的抄袭风;稍有视野策展人应该清楚“珠宝骷髅”作品之多,不外是崇尚奢华和批判奢华的两种艺术倾向,光以英国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于2007年在伦敦展出了一尊名为《献给上帝之爱》的“珠宝骷髅”,有关它的解读便引发了一系列争论,其中包括了批判拜金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艺术表现。现阶段青年艺术的普遍乏力,关键在于思想根底问题,这是被考试教育、生存压力、时尚文化打爬下的年轻人,他们需要寻找新历史的起点和激情的动力源。

值得指出的是,“青年展”在策展上具有一定的新尝试,入选作品由青年批评家推荐而来,策展方最终定夺。但是,程序还不够敞开透明,没有利用好互联网的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平等对话、自由敞开的新工具平台,充分发挥一个新时代、新艺术、新工具的公共意义。毕竟《改造历史》是一起由民间力量筹办的大型公共文化活动,应该体现了民间的创造精神和独立价值,而不是模仿官方化的盛大排场。中国的展览、策展人、批评家缺乏公信力,根源在于缺乏一个敞开而公正的学术规范和展览制度。希望今后中国艺术策展人推动了中国展览模式的变革进程。

场外

中国的艺术展览相应的学术批评和媒体舆论,普遍处于各说各话的单向状态,根本无法形成互动的敞开对话,严重阻碍了当代艺术的普及传播与公共价值。《改造历史》同样不能例外,它只有策展方的推广宣传和民间的闲话言说,包括一系列学术活动,全然没有摆脱艺术批评界一向俗套的自闭模式,所谓的访谈、批评、论坛,不过是一种举办方的学术公关而已。由于低薪的国情关系,学者们围绕着生存压力展开了派系与利益的恶性竞争,最终破坏了整个学术生态,批评家变成了批评界的纵恶者和受害者。艺术界的一个恶习就是狂妄傲慢,尤其从业批评家以及成功艺术家,荒诞到人人是“唐僧”的地步,只有利益驱使下才会出场路面和执笔开口,缺乏知识分子应有的公共职责,面对任何质疑、批评、否定,不是表现出不屑一顾的傲慢;就是揣测他人嫉妒他们或炒作自己;稍有言辞激烈刺耳便还以“人身攻击”和“造反派”,使得批评界陷入“不批只评”和“光骂不论”的封闭怪圈,无法展开纵横立体的社会交往、广泛对话、学术传播。自从《改造历史》开展以来,正规媒体和专业批评家是一股鼻孔出气,底层边缘艺术更多的是不满牢骚。

对《改造历史》的评说闲话,不外来自底层艺术家的不满声音,由于这个展览大都艺术家已有一定知名度,加之举办方的自行规避权力,排斥激进、尖锐、敏感的作品,使得展览显得不歌功颂德也不触及体制,完全是一个不痛不痒的艺术展,大部分的明星作品是不旧不新的呆滞成色。这些引起“亚非拉”艺术群体的普遍不满不屑就在所避免。除此以外,传统派底层群体在一边冷嘲热讽,使得质疑声分贝高过了举办方推出的宣传推广。而且,举办方拉来捧场的从业批评家或专业理论家,他们一向奉行“无利不言”和“只评不批”原则,不可能为了《改造历史》进行纵横对话。以往还有体制内专家学者对当代艺术进行发难,但自从当代艺术研究院的成立,这一对立声音便集体沉默了,使得《改造历史》当代艺术展散失了激烈语场,反而是当代派内部出现倒戈声势。试想,当年美协分党组书记吴长江以及美术官员痛斥F4等人是“丑化中国人”的败类艺术,连书画玩家郭庆祥都很批当代艺术是丑态艺术;再如浙大黄河清、北大王岳川、国家画院陈履生、艺术研究院吕品田等专家学者,对“F4”和“四大天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否定,当然不外是“汉奸艺术”或“洋奴艺术”。如今,这一集体完全语塞,是坦然还是尴尬就不得而知。特殊的国情制度导致中国艺术界的怪异格局:除了歌功颂德的主旋律之外,还有传统派“老奴”与前当代派“新妾”,后者的名份是非常尴尬的,先是“民族败类”和“西方走狗”、现在又成了“艺术叛徒”和“机会主义”。

毫无疑问,对策展人吕澎、《改造历史》、当代艺术明星的质疑否定,基本囿于文化艺术的伦理立场,并折射出艺术底层界对艺术外部的权力、资本、学术的普遍不满,表明制度失范是整个社会文化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艺术的创造力不仅难以解放,同时演变为一种社会精神内耗和文化矛盾。之所以,对《改造历史》质疑声往往基于道德立场,不外是“金钱万恶”或“金钱万能”、“权力肮脏”或“权力英明”,使得温和路线的自由派陷入道德尴尬之中,尽管它有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变为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但在它还倾向历史反动之前,应当予以必要尊重。更尴尬有趣的是,艺术洁癖论盛行于传统派与当代派之中,它是中国文化艺术贫血化的根源,从根本削弱了它的社会历史意义。诚然,中国当代艺术要争取自由保障的合法性,不可能建立在单方面的妥协之上,但不能据此否定资本、艺术、政治、思想积极一面。对此,吕澎似乎表现出既糊涂而又清醒的说:“国家会议中心的名称和体量给人有一些积极的错觉,也是很好的……”。

眼前的尴尬与无奈,恰恰明确立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方向目标。当代艺术不光是一个历史的线型概念以及风格的分类谱系,也不是古人或洋人的他者艺术,是属于当代中国人的激情与理苦难与幸福、创造与进步的结晶物。既定历史现实决定了中国当代艺术特殊价值意义,但凡不能面对现实的艺术,必定是无法超越现实的,注定是要被历史所改造的腐朽事物。

上一页  1 2 
关键字:改造历史,当代艺术,程美信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