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展览评论 > 查常平:“历史岂能被改造?”——评“改造历史”展
查常平:“历史岂能被改造?”——评“改造历史”展
作者:    来源:查常平的艺术空间    日期:2010-06-23

“历史岂能被改造?”李秋零教授如此质问!

大约一个月前,看完“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展后,我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拜访他。李教授是著名的历史哲学学者、康德著作全集的翻译家,同时还翻译过洛维特的《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1997)等多部关于历史哲学的著作。由于展览题目在历史学常识意义上根本不成立,我们谈话的话题很快转向其他了。

1.“改造历史”还是尊重历史?——当代艺术的历史性追问

“改造历史”的说法,使人自然地联想到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历代政治运动的口号,如“改造右派”、“改造知识分子”、“改造知识青年”、“改造思想”等等。尽管这些运动在当时一度轰轰烈烈席卷全国,但是,它们在根本上并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右派“被改造”后依然有自由主义右翼思潮在这十多年来的思想界盛行,知识分子“被改造”后依然有徐友渔、***、余杰之类关心华夏儿女命运的铮铮志士,知识青年“被改造”后依然有无数老三届的同学成为一代天骄、成为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界中的优秀艺术家,思想“被改造”后依然无法泯灭民间自由思想的洪流推动着华夏文化五千年来一直期盼的、从以国为家的、前现代的泛血亲共同体向现代公民社会的真正转型。事实上,和这些革命运动的标语一样,“改造历史”的主题,乃是那些囿限于前现代的极权思维的人的策展理念。它主要根据拜金主义的原则,企图通过对这十年的艺术创作的主观性选择与书写,为主流文化——一种从权力时代向资本时代过渡——的文化给出佐证。“改造历史”展的作品入选原则,一是没有任何社会政治批判内容的作品(当然不排除对社会文化生活、经济生活具有批判意识的作品),一是直接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作品,一是策展人在展前就能够完成自我审查的绘画、装置、图片、多媒体(排斥一切具有偶在性的行为艺术)。最后一条意味着:就行为艺术的前卫性而言,“改造历史”展,还不如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退回八九前。

八五现代艺术运动的遗产之一,就是艺术界应当承担起反思、批判历史的责任。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意识,才出现了一批至今人们都难以忘怀的“伤痕美术”经典之作;或许正是基于对这样的汉语思想中的忧患历史观的继承,这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界才出现了像何工、徐唯辛、张念、孙建平、范勃、杨国辛、李邦耀、朱成等通过艺术重审历史的艺术家。何工的绘画,是对历史事实最后走向终结、历史进程中的乌托邦幻觉、历史事件发生时充满的幽暗奥秘的隐喻,是对历史世界中虚空的乐感文化的不信与怀疑;徐唯辛的《2005中国煤矿纪实》(2006)、《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76》系列(2007),是在充满魔幻的太平盛世的时代对于那些无辜死于地下矿井的死难者的纪念,是要唤起国人对于“文革”这样的悲剧事件为何发生的深度反省意识;张念的《移动的记忆》系列(2006),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精神生命如何进入历史中的文化生命的论题,关系到历史中的文化生命如何成为我们个人的精神生命的问题;孙建平的《文心傲骨》系列(2008),表现近代以来中国文人以血气抗争黑暗的瞬间表情,以此悲壮地显明华夏文化得以星火相传的感性动力;范勃的作品,在吸收传统器物的色泽中书写整全的世界图景,触及到现代人在世存在的全部领域,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意识生命体)、社会的(精神生命体)、历史的(文化生命体)在场者;杨国辛的《传说——江南》系列(2007),在现代艺术书写中注入古典诗词中所承载的汉人忧郁生命情感,竭力在灰蓝相交的艺术语言上延续华夏艺术的留白精神;李邦耀的《物种起源》包括《新物种起源》以物思人,使我们回想起一个以物质主义为思想偶像的民族怎么会陷入日常用品的贫困之境;朱成的《喜》、《怒》、《哀》、《乐》,在图式关怀方面为文化媒材单体的聚集,在主题关怀方面是人类历史中的同在者全体面对上帝之言的聚集,是一切历史生存者满怀喜怒哀乐的生命情感的艺术庆典。遗憾的是:我们居然在“改造历史”展上全然见不到这些充满历史性意识的作品。凭着策展人对当代艺术的熟悉事实,吕澎、朱朱显然是在“历史抽样”中有意识地“抽调”了它们。其个中奥秘,只能留给智者们自由地猜想。

在无视当代艺术中大量关于社会历史批判的作品的同时,“改造历史”展,选择了不少以个人生活史经验为素材的作品,如毛旭辉的《剪刀》系列等。本来,张晓刚2009年完成的《史记》系列最与主题相切,但遗憾展出的是他此前的《绿墙》系列(2008)。至于李路明的《1976年4月5日》系列、陈界仁的《自残图》(1996)、曹勇的《血衣》修订版(2007),直接或间接与历史相关。不过,它们都不是历史被改造而是被尊重的结果。至于张大力的《中国历史图片档案》(2005-),正好是对历史如何在强权正义的逻辑下被篡改的文献见证,正是对“改造历史”展如何在资本诱导下篡改当代艺术史的图像批判。“改造历史”展的实质,乃是以资本为标准对于新世纪十年艺术发展的定位。为了保证历史合法性的“历史抽样”法,是在事先确定了“从1979年以来对这改革三十年做出贡献的艺术家参展”的前提下实施的,作品的来源有寒舍艺术中心、99艺术网(K画廊)等商业机构的介入,作品的去处有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等着。难怪之前在成都K画廊举办过的“趣味——当代水墨画专题展”中6/7的艺术家,被纳入“改造历史”展中的“气质与文明”部分;难怪张培力、戴光郁、宋冬、尹秀珍、邹建平、许江等艺术家的作品被“改造历史”者遗忘了。

1 2 3  下一页
关键字:查常平,改造历史,吕澎,李秋零,世界历史,救赎历史,艺术哲学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