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展览评论 > “中国性”的三种模式
“中国性”的三种模式
——苏州“中国性”文献展研讨会的发言
作者:段炼    来源:    日期:2010-07-21

我一边听大家讲一边想我要说的话,给个题目就是《“中国性”的三种模式》。这就是说,我通过这个展览从中看到了模式问题。  

这个展览给定的题目是“中国性”,于是我首先想到了我们怎么理解“中国性”。王林先前说了,前面几位也说了,“中国性”是在全球化问题中提出来的,因此我想在与之相关的“本土化”问题上说一下,因为全球化的本土化是“中国性”的语境。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全球化的情况下怎么样来实施本土化。本土化不应该是抽象的玄学概念,而是具体的做法,这就像国内的麦当劳跟美国的麦当劳不一样:它已经本土化了。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提出“中国性”的话题,例如这个展览。昨天晚上我看了一下画册,今天中午又看了展览的作品。刚才有人说看这个作品花两个小时,坦白地说我没花两小时,我只是走马观花。走马观花的好处就是印象最深的作品被你记住了。一些作品给我的印象比较深,我从中看见了“中国性”的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来自我看到的一件作品,当时没有记住作品的名字,也没记住作者的名字,就叫他“天上的衣服”好了,后来陈默告诉我:作者叫马晗。那组作品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先是视觉效果,然后我稍微想了一下:“天上的衣服”是黑、白两色的衬衣,从色彩上说,没有颜色,或者,按中国传统的说法是黑白两色。再看这个衣服的样式,中国人穿,西方人也穿。在此,没有色彩,也没有中国特征。所以我说:“中国性”的第一种模式就是没有中国面貌,没有中国特征,它的外观不是中国的,而是大家都可以穿的,不管是白衣服也好,黑衣服也好,老外穿也好,中国人穿也好,都没有区别。但是在这背后,应该存在着一个什么东西。这东西我们等一会儿再来探讨。

第二个模式来自我继续看这个展览,看到陈云岗的雕塑,“四个大画家”,像是铜雕的草稿小样。这件作品正好提供了一个跟天上的衣服相反的例子:一看外观就是中国的,非常中国。作者雕刻的这四个画家不仅是中国人,而且是中国老先生的外貌,尽管其中有一个脸是模糊的,但是我们也能看到这依然是中国人。进一步说,这些衣服的纹路也都是四位画家本人的笔墨纹路,雕塑家把四位画家的笔墨纹路用雕塑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从外观上看非常中国。这是“中国性”的第二种模式,在这种模式的背后,也同样还应该存在有一个什么东西。

关键字:中国性,模式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