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势,整体价格跌幅达到了64%。以此而论,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区域市场出现跌势后撤资离场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亚洲并非如欧洲那样的区域性市场。因为欧洲市场与美国市场的关系太过紧密,交易品种也是如此一致,然而亚洲的情况则迥然不同。以中国为例,占市场交易总体比例70%以上的是非常有特色的区域性交易品种——中国书画和中国古董,而目前更具有“反周期”标志意义的是占其中份额38%的中国书画行情,在受到自身市场周期影响并经历了两年先期调整之后,反向性的于2008年下半年重现出了“景气”。即便受到国际影响而在与国际联动性较强的当代艺术方面出现了行情下跌,但由于这一部分所占比例只占到30%左右的市场比例,因此市场的特殊性反而导致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相对稳定性。同样的例子还有日本艺术市场,由于在90年代饱受冲击,因此2000年以后的日本艺术市场更多立足于国内需求,交易品种的主体以日本传统艺术品为主,当代艺术品市场则相对有限,由此也呈现出与外部市场相对“绝缘”而稳定的特征。
除了由于自身特殊性所产生的抗风险特征之外,亚洲艺术市场虽然在整体价格上与西方市场一样出现了行情的下跌,但是其整体发展的态势依然存在。近期的许多市场观察者或许仅仅看到了亚洲拍卖市场的价格下跌而发出了亚洲艺术市场的“唱衰论”,却忽略了对整体情况的把握,从而构成了对事实的遮蔽。而现实的情况是亚洲艺术市场的价格下跌,一方面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外部影响,一方面则来自市场内部的调整需要。由于前期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当代艺术价格暴涨,带动了亚洲艺术品价格的轮番上涨,因此在累积了大量上涨幅度的基础上则必须通过向下确认的方式来做出更客观的价值研判,而价格下跌也在客观上挤出前期泡沫,使得市场重归价值判断而非趋势判断的正确轨道。事实是通过研究我们在众多的表象之下还可以清晰地看到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亚洲艺术市场规模性增长的真相。的确,亚洲艺术市场的进步,已经从80年代日本艺术市场的一枝独秀、90年代四小龙的快速发展、2003年后中国、印度、中东地区的迎头赶上,逐步拓展为亚洲整体艺术市场的提升。印尼、菲律宾、越南、泰国等地艺术市场的活跃与发展已经成为了近期有目共睹的事实,而这些地区价廉质优的艺术作品也已经成为崭新的艺术资源融入亚洲艺术市场。新艺术资源的加入以及整体价格的回落,使得亚洲艺术市场在整体规模上不是走向缩小反而继续扩大。与之相互动的是近期亚洲艺术购买力的明显变化:目前在亚洲艺术市场上的活跃力量不再仅仅是追高杀跌的游资,也不再是通过价格操纵意图牟利的炒家群体,更多的是①以价值为优先的谨慎的收藏者、②注重长线投资收益的机构投资者、③满足个人审美喜好和注重生活品质的艺术消费者、④对新艺术或年轻艺术家有着明确收藏偏好的新兴群体。这些购买力的新变化带来的是买家的多样化与细分化,这将促进亚洲艺术购买力“金字塔”理想模式的成型——产生更为广阔的艺术消费人群,夯实了购买力的基面,引导市场按照艺术消费群的意见形成价格分层与销售分层,并成为亚洲艺术市场规模化增长的持续动力。
的确,亚洲艺术资源的流通已经超离了国界的壁垒,甚至形成了根据市场具体供需关系的重新配置。以韩国为例,近年来针对韩国国内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广泛需求而大量引入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资源,与此同时大量韩国画廊又分别挺进北京、上海,通过开设画廊或分支机构的方式融入中国艺术品市场;而在中国,2008年韩、日当代艺术品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声名鹊起,成为了新的市场热点,此外印度、东南亚的当代艺术也被众多的画廊引入中国国内,并培养出了一批中国的收藏者;此外印尼作为亚洲更为新兴的市场,也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品重要的输入地区,同时亦成为东南亚当代艺术的受容地区。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亚洲地区跨国的市场整合也成为了抵御危机的当下策略。在艺术拍卖方面,2月份北京匡时拍卖公司与日本亲和拍卖公司宣布全面合作;在艺术博览会方面,3月份的东京也举办了首届日韩艺术博览会;而更早的案例则是2008年12月日、韩、印尼和中国台湾地区的4家代表性的拍卖公司,在中国澳门联合举办“亚洲拍卖周”,推出了一系列的拍卖活动,整合各自的市场资源而互补共赢。
然而即便如此,亚洲艺术市场的整合尚停留在资源互换和局部交流的层面,并没有深化而出现有效的体制性变革,因此要实现亚洲艺术市场一体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在金融危机面前亚洲各国的艺术市场已经形成更多的共识:①亚洲的艺术市场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市场规模依然偏低。2008年只占到了全球的10%左右的份额,其市场地位仍处于从属的现实位置,无法真正抗衡以西方为主导的市场,无法在危机面前独善其身,更遑论在危机中成为所谓的“救世军”。②亚洲各国的艺术市场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自身的缺陷。相对发达的经济体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艺术市场发育较早但市场容量明显偏小、艺术资源相对单一匮乏;中国、印度、中东地区幅员广阔,艺术资源相对丰富多样,但艺术市场发育较晚,市场结构与渠道尚不成熟;而印尼、越南、菲律宾、泰国等,本国购买力明显不足,艺术市场仍处于发展起步的阶段。③亚洲艺术市场有着很好的发展潜力。一方面亚洲艺术在价格方面仍有很大的竞争力,亚洲艺术的市场现状是质量高而价格低;一方面亚洲有着雄厚的艺术家资源,根据2007年ARTPRICE网站的统计,全球艺术家的总数为1200万人,60%的艺术家生活在亚洲,因此亚洲不仅有着庞大的艺术资源,而且还有着大量未被发现甚至有可能被埋没的艺术价值。而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式进步、将资源潜力转化为市场动力的核心,除了脚踏实地地专注自身发展之外,如何形成亚洲艺术市场的“合力”无疑也将成为目前亟待探讨的核心话题。
当然,亚洲艺术市场的一体化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然而正如政经界或者文化界的相关讨论,争论的焦点仍在“亚洲是否已经具有了共有的价值观?”“亚洲仅仅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还是一个共有的命名?”“亚洲有没有一个共同的美好未来?”的确,亚洲各国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彼此间的“互视与沟通”才刚刚开始,然而金融危机或许已经成为了一种助推剂,在“谋求亚洲的价值共识”的前提下,亚洲艺术市场的新转折也已见端倪。
[1] 赵力主编,《2007-2008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报告》,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10月。
[2]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FT)的研究,2007年艺术市场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已从原来的0.1上升到了0.48。
[3] 《2008中国艺术品市场报告》,2008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特刊,2008年9月。
[4] 赵力,“下跌效应引领艺术市场艰难转折”,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2009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