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市场解读 > 中国当代艺术“割肉”还是“换筹”?
中国当代艺术“割肉”还是“换筹”?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日期:2009-07-22

“换筹”正在悄然进行</STRONG>

正如刘尚勇和伍劲预料的那样,新兴代藏家逐渐关注起了作品本身,而不是艺术家的名气。当代艺术的“换筹”,正在不可避免地悄然进行。藏家张建梅向记者介绍说,刚进入拍卖市场时,也买过周春芽、喻红等大名头艺术家的作品。后来随着不断地学习和历练,发现挖掘年轻艺术家更富有收藏和身在其中的乐趣。而且,那些大名头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节节攀升,已经越来越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于是在一些画廊的推荐下,买入了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张建梅说,“买有名头的艺术家作品,对于我来说,就好像别人培育的桃子成熟后,我去摘了现成的,总感觉这件作品和我没有什么亲历的关系。而那些我喜欢的年轻艺术家,则是通过我的筛选和挖掘,看着他们一点点成长起来,他们的成长,同时也是我自身收藏取向、价值判断的不断成长的过程,这样,我就会觉得自己和这些作品是有关系的,是亲历和见证的,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这也成为我生活方式的多一种选项。”

对于这样的“换筹”,画廊也有所察觉。北京偏锋新艺术空间负责人王新友向记者介绍说,现在藏家的比例发生着变化,新藏家进入不多,老藏家的收藏结构也在发生一定的调整。“盯名气的人少了,看作品的人多了。有些大藏家也开始关注年轻艺术家作品。”王新友说,“我们有个迪拜的藏家,原来只买我们一两个年轻艺术家的个别作品,现在已经开始购买几个艺术家的多幅作品。”但王新友对藏家也有自己的选择“我会通过拜访、交流等方式确信藏家是真正的收藏者,而不是拿着中国当代艺术作为筹码的炒家。否则,一些海外买家买到我们现在艺术家的作品,几年后再次拿到中国来高价卖出,将以前的天价泡沫神话再次重演,就没有什么意思。”

虽然换筹的动作好像正在慢慢展开,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关注70、80后艺术家作品。但中国当代艺术的著名藏家余德耀认为,虽然自己也不间断地关注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但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的生力军仍然是以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等为代表的重要作品。在余德耀看来,新筹码想要完全而迅速地替换原有筹码,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更何况,“被替换的只是跟在这些先锋艺术家后面的艺术家作品,而先锋艺术家作品目前只是正常的价格调整,不会被新力量所替换。”

惜售使得当代艺术交易萎靡,藏家却并未抛弃市场

虽然中国当代艺术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深度失宠,但藏家和业内人士并没有真正将其抛弃。在他们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在拍场的萎靡,主要原因之一是拥有精品的藏家惜售。余德耀向记者表示说,现在的中国当代艺术并不是市场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好的作品在内地拍卖场鲜有出现。他认为,国内优秀的当代艺术家作品都在那些大藏家手中,而真正的藏家除非遇到资金周转困难,一般不会像在艺术品市场中做生意的人那样,频繁地买进卖出。“我曾经买过一幅周春芽某题材的最大幅作品,刚买到后,便有一些相关人等希望我出售,可是我从来不会卖掉自己喜欢的作品。”

余德耀说,内地拍卖市场没有好的作品出现,他就会去海外拍卖市场买,今年初,余德耀在美国以意想不到的满意价格买下了一幅中国某著名当代艺术家的大幅作品,卖方还给出了20%的折扣。“以前这样的作品要排队才买得到”。余德耀说,“今年半年来,我已经买入不少作品。由于金融危机,欧美一些藏家资金运转出现问题,原来见不到的当代艺术精品向市面流出,对于真正的收藏家来说,现在反而正是一个良好的买入时间。”余德耀希望当代艺术的价格调整还能够持续两年以上,这样,可以让像他这样的藏家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满意的作品。

余德耀还认为,今年的金融危机,对于藏家来说也是一个学习判断的机会,令真正的藏家体会到什么是有学术价值的当代艺术品,什么是艺术“垃圾”。“在6到8个月的时间内,我收藏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有架上绘画,还有摄影、装置、雕塑。前不久我就用一个非常好的价格拿到黄永砯的一件装置。另外,杨福东的图片、艾未未的装置等都是我喜欢收藏的内容。”余德耀认为,目前这段时间对于藏家来说充满机会,“这时候正是藏家出动找东西的时候”。

和余德耀一样,很多业内人士也认为,藏家对以往大名头艺术家作品的兴趣仍然存在,只是由于卖方惜售使得市场已经找不到作品了。

伍劲说:“前天有个客人让我找某位艺术家作品,出价1000万,但是人家怎么肯卖,买进的时候就1000万,卖方又不缺钱,除非买家给出超过1000万的价格,否则没有机会。这就是当代艺术私下的真实状况:卖方不肯卖,买方又不肯给出更高的价格。拿这件事情为例,作为买方来说,我出价1000万,虽然这是该艺术家在2007年的一个价格,但是这个价格当时创了纪录,已经是世界最高成交价,你要我给出高于世界最高价的30%似乎有点不太现实。可是对于卖方来说,不要说市场希望以下跌10%的价格成交,就是以原来的1000万成交,也是‘门都没有’。”

伍劲还说:“今年春拍一件张晓刚900万流标的作品,底价太高,如果调到800万马上成交,因为我知道有人愿意买,但是卖家不愿意。然而,800万已经是一个非常狂热的数字,比封面的陈逸飞作品都要贵。所以说,现在中国当代艺术还是被看好的。一张最精彩的陈逸飞也就卖到600万,一张红色经典最杰出的也就700万,可是一张二流的张晓刚作品,底价就要1000万。这说明卖方供应量已经没有了,惜售了。”

新一轮中国当代艺术上场需要重视作品本身</STRONG>

但对于业内的乐观判断,有人也有不同看法。艺术经纪人吴昊则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前几年的暴涨,就像现在的房地产市场一样,一些开发商自己买房,造成买家疯抢的假象后又将房子退出来。“其实都是炒作的结果”。吴昊说,中国当代艺术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只谈市场,不谈艺术。在吴昊看来,张晓刚、岳敏君等当代艺术领军人物的价格不会大跌,但是其他跟风艺术家作品将被市场淘汰。而且,吴昊并不赞同80后等年轻艺术家过早进入买家视野,“在国外,80后艺术家在市场中还是刚毕业的学生,起码要在市场历练10年以上才能进行交易。”

吴昊说,中国当代艺术是符号的艺术流派,过去购买这些当代艺术品的海外藏家也是真的喜欢他们的作品,但是近些年来,海外买家逐渐将目光投向印度、印尼、阿拉伯等国家,因为这些国家正在拷贝中国的当代艺术模式,他们的当代艺术家也在激增,这样会分去中国在世界的一部分市场份额。

而美国Artkey负责人郭羿承也认为,大部分的中国当代艺术,其实就是“皇帝的新衣”,“特别是798里面的大部分作品,艺术家看不懂,批评家看不懂,策展人、收藏家也看不懂,更别说前来参观的民众了。”郭羿承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很多抄袭美国,是没有艺术思考的艺术。郭羿承说,“中国当代艺术现在受到了一定的挫折,但是正是反思的契机,只有自己独特创意,而不是一味抄袭别人的艺术才能长久。”

其实,中国当代艺术很长一段时间被主流审美边缘化。而自2006年开始疯狂向上飙升以来,便从受人冷落的边缘地带,成为争议的中心。如今,当代艺术要想重新取得宠儿地位并不容易,甚至可能需要五、六年以上的时间,但相信随着买家、卖家的不断成熟,一度饱受争议的中国当代艺术一定会再创辉煌。

上一页  1 2 
关键字:当代艺术,拍卖,艺术市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