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中邦艺术酒店餐厅一角
记者在中邦艺术酒店的客房中看到,在为客人提供的服务明细中,有一项不同于其他五星级酒店的服务,“每天下午五点钟,酒店二楼精品画廊都会举办艺术品鉴赏活动,所有有兴趣的客人可以预约参加。”
而在精品画廊旁边,是中邦艺术酒店与深圳格丰艺术机构合作开设的艺术超市,里面的产品大到手提电脑,小到信封、便签都是某些知名艺术家的授权产品。和北京798中一些艺术商店销售的同类产品相比,这里的价格明显低了不少,比如一个印有艺术家作品的手本,在798可以卖到30元以上,而在这里却只有10元不到。
记者还了解到,精品画廊、艺术超市以及定期举办的艺术沙龙,只是中邦酒店艺术营销之路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策划中,酒店设立的一些艺术家工坊,还将邀请艺术家免费入住数周或数月,感兴趣的客人不仅可以预约与艺术家交流,而且可以观看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另外,不同房间的器皿、用品、摆设,也在将来会作大的调整,“每个房间的茶杯、台灯等物品都印有不同艺术家作品,客人如果喜欢随时可以买走。”
卫平向记者介绍说,中邦集团之后还将在旗下开发的上海、无锡、昆山等楼盘中,加入两个部分,一个是和珠海中邦艺术酒店一样的艺术超市,另一个则是和金融机构,比如银行的合作,开设艺术银行,艺术品在这里可以被抵押,变成现金加以流通。
珠海中邦艺术酒店大堂
中邦模式中商业与艺术的微妙博弈
记者了解到,中邦艺术酒店此次邀请深圳格丰艺术机构担任艺术营销策划,虽然双方对彼此的合作模式均三缄其口,但还是有知情人向记者透露,中邦酒店主要负责硬件设施的提供,比如精品画廊、艺术超市的场地,而艺术机构则负责展览策划、画廊大部分作品的提供以及艺术超市中产品开发等软性设施的策划。在利益分配上,中邦艺术酒店除了日常的客房收入外,还可以在艺术机构的作品销售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份额。
在这种合作模式中,中邦酒店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回报,据销售人员介绍,自从五月初正式挂牌为艺术酒店以来,不仅入住率有所回升,而且原先的一些优惠,比如免收15%服务费,赠送早餐等,也都在挂牌之后一一取消。“这相当于酒店价格变相涨了不少。”卫平说,目前中邦酒店的价位在珠海处于前三位,“力争年底的时候,成为珠海五星级酒店中房价最高的,打造成高端商务客的平台”。
和中邦酒店凭借迅速回升的入住率而表现出的喜悦不同,格丰暂时还与“幸福”无缘相聚。其负责人黄彬雄向记者透露,此次展览,虽然省去了场地费,但人员、交通以及图录编制等,先后已投入不少精力和资金,可是展览中可销售的作品,虽然不乏询问的客人,但截至记者发稿日还没有卖出几件,不过黄彬雄坦然地认为艺术品销售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且,作为格丰来说,更加看重的是中邦集团巨大资本背后隐藏的商机。黄彬雄向记者介绍说,五星级酒店客户群中的藏家比例更为集中,能缩小艺术机构对藏家的锁定范围,“比如,如果放在社会中,1000个人中,我们也许只能找到两位喜欢艺术的藏家,而在五星酒店,100个人中就可能有两个,而且酒店的客人不停流动,这100个人,在一个月内,很快就会流动为1000个人。”
但有业内人指出,酒店与艺术机构合理的运作模式应该是前者向后者支付一定的策划费用,后者为前者提供一整套的实施方案,或者说后者以卖方案为盈利点,至于具体实施,则可以交由下一层的公司或者机构完成,而不应该像格丰这样,连艺术产品的开发都需要亲力亲为。格丰艺术机构董事黄泷也曾向记者透露说,如果有别的酒店还要做艺术,格丰会根据这家酒店的具体情况提供一套与中邦完全不同的策划方案。但实际的情况是,“很多酒店对艺术酒店经营模式感兴趣的很多,但真正能够下决心的却少得可怜。”
酒店效仿中邦模式存在的瓶颈
在中邦模式中,入住的客人和艺术家有了更为密切的交流。此次展览策展人应天齐向记者介绍说,自己比较欣赏日本一些画廊的销售模式,“他们的画廊虽然都很小,但会请一些高素质的会说好几门外语的工作人员,他们和藏家交朋友,请藏家喝咖啡、吃西餐,不经意就将画作卖掉了。”应天齐认为,五星级酒店本身就有咖啡厅、西餐厅,而且对艺术感兴趣的客源相对集中,是个很好的与客人沟通的环境。
但在艺术机构与客人良好的沟通中,客人与艺术家的交流也被列入了艺术酒店的策划项目中。这在普通画廊中恰恰是被尽量避免的,“画廊不希望藏家和艺术家直接沟通,否则一部分藏家往往越过画廊和艺术家直接交易。”对此,黄泷认为,这只能用“行业操守来约束。”他说,现在网络那么发达,即便不让艺术家和藏家直接见面,只要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上输入艺术家的名字,联系方式很容易就能找到。因此限制两者之间的交流显得无力而苍白。“既然无法约束,干脆就打破这样的局面,让藏家和艺术家直接见面,为艺术酒店的经营多提供一种吸引客源的模式。”
对于其它酒店来说,如果想仿照中邦模式,也并不十分容易。有分析人士指出,酒店走艺术之路的瓶颈在于很难把握艺术家资源。比如中邦酒店,和其他五星级酒店相比,由于负责人卫平本身就是业内资深藏家,作为陈逸飞基金会的常务理事,他不仅藏有陈逸飞早期重量级的作品,而且常常出现在京城各大拍场以及一线城市的艺术博览会中,大手笔购藏当代知名艺术家作品。据知情人透露,2000年上海艺术博览会中,卫平还曾豪撒100万美金购入一件罗丹的雕塑《思想者》。
因此,对于卫平来说,横跨艺术和地产两个领域的便利条件,使得艺术机构在与其接触时就相对容易很多,可即便这样,卫平还是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些专业艺术机构的支持,更不要说大多数的酒店企业,基本和艺术绝缘,要想一朝改成艺术酒店,难度可想而知。
除了大多数酒店难以逾越企业与艺术的跨行鸿沟,效仿中邦酒店模式的另外一个瓶颈在于艺术家是否愿意离开美术馆、画廊空间,步入商业气息浓厚的五星级酒店。黄彬雄说,就连此次参加展览的一些艺术家,虽然勇敢地走出美术馆进入星级酒店,但对画册的编排、印制还是略有意见。“传统画册做得十分学术,但因为这次展览需要为入住客人提供更多的作品信息,所以画册必须做得像产品目录一样,令人一目了然。”记者了解到,此次参加展览的艺术家最终理解了格丰的良苦用心,但对于大多数没有参加展览的艺术家来说,还都不大愿意将自己的作品放入星级酒店。“他们固执地认为,作品进入酒店便跌了身价。”
对此,应天齐认为,艺术和商业的结合无需羞羞答答,“回顾古今中外艺术史,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艺术和宗教的结合,那些传世佳作当时都是为宗教服务的。中国建国以后一段时间内,艺术是和政治结合,也出现了一段繁荣的景象。而现在中国是商业社会,艺术建立在商业平台上很正常。”
虽然艺术与酒店的联姻还并不普及,前面的道路也依然坎坷,但不得不说,艺术酒店为艺术的营销提供了另一种经营思路,“艺术的传播方式,可以不再依靠传统的展览,而是进入酒店,通过产品,视觉来加以推广。”这样的推广,仿佛令我们离艺术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