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说,对于在20世纪及更早的年代,因为战争等诸多原因而造成大量文物流失的国家而言,它们事实上很难得到《返还公约》的实质性帮助。
得益于国际间的警务协作机制,1980年以后通过走私途径流出国门的文物,其追索工作相比之下,比战乱时期流散各地的文物的追索要稍显容易。
中国首次从海外成功追回走私文物是在1998年。中国驻英大使馆获得秘报,英国警方于1995年3月截获了两批中国走私文物,总数达3494件。经过两年艰苦的法律和外交斗争,英国在1998年1月承认全部文物的中国所有权,并将文物归还给中国。
1998年5月5日,美国海关向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归还了47件被查获的中国古代文物;2000年至2003年,从香港克里斯蒂拍卖行依法索回了河北省被盗出境一块武士浮雕和40多件珍贵文物等。
但是,在公开的报道中,战乱时期流失的中国文物被无偿追回的并不多见
2005年,铸造于清朝光绪十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被英军作为战利品运回英国的天津塘沽大钟回到天津。
这是到目前为止英国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无偿归还中国流失文物。大钟的成功回归,得益于英国民间人士——时任英国维多利亚艺术中心主任的马克·刘易斯的不懈帮助。
在将它归还中国之前,英国国家文物与遗产委员会争论了两年,该国朴次茅斯市议会的很多议员还忧心忡忡,担心将这口钟归还中国后,会引来众多文物原属国“排着队向英国索要文物”。
持续的文物回归路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开始出现了一个逐渐回流的趋势。
2002年国家修订《文物保护法》,允许民间通过购买、拍卖等多种方式取得文物并可以依法流通。法律上的松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流失文物回归的进程,民间收藏者及文物拍卖行开始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市场的兴起,引来了流失文物回归的一个小高潮。据统计,2005年4月,在国内十余家文物拍卖企业中,“海归文物”占了全部拍品的50%以上,其成交额超过全部拍品成交额的60%。
有人据此认为,中国已经迎来了一个流失文物的“回归潮”。但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认为,中国流失文物的“回归潮”还远远没有到来,目前的现状,只是经济全球化以后文物交易市场的一个平常表现。
但谢辰生老先生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回流到大陆的流失文物,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没能以明显的优势超过改革开放前近30年回流的文物。
尽管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外都有一批民间人世在关心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但是谢辰生认为,仅仅依靠民间力量,真正珍贵的文物是很难被弄回来的。
据谢辰生介绍,新中国最早的流失文物回归案例,发生在1951年。当年,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理周恩来,亲自拍板,将即将流落到异国他乡的两副珍贵字帖买了下来。
这是被清朝乾隆皇帝合称为“三稀帖”的其中两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的《伯远帖》。这两副字帖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深受清朝乾隆皇帝的喜爱。乾隆于是在养心殿西暖阁专门隔出一个很小的房间,珍藏这三件稀世珍宝。 解放前,中国大地战乱连连,《中秋帖》和《伯远帖》流落海外,后来被香港人抵押在英国,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则被蒋介石带到了中国台湾。《中秋帖》和《伯远帖》抵押期满后,两副字帖的持有者没钱赎回,于是引来很多购买者。周总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决心花45万港币将《中秋帖》和《伯远帖》买回大陆的。
“中国那时候正是一穷二白、百废待举的时候,国家总理决定花那么大的代价将它们买回来,可见这两副字帖有多么珍贵。”谢辰生说。
据谢辰生老先生介绍,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中央政府就安排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在香港“淘宝”,一直到“文革”爆发前。在此期间,工作小组买回来大量贵重的文物,其中主要是绘画和善本书籍。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除了积极回购流失海外的文物,还制定了严格的文物出口政策,杜绝文物特别是珍贵文物出境。这个政策出台以后,在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的近30年中,有效避免了几经浩劫后留存下来的文物再度流失。
要“回归”,更要打击走私
针对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谢辰生说:“要区分清楚三个问题;一、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二、合法的还是非法的;三、珍贵的还是一般的。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么多,没有必要全部回收回来。要有重点,要回收贵重的、珍贵的,而不是一般的,不能像撒网一样回收,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这个能力。”
对在战乱中被掠走的文物和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走私出去的文物,谢辰生说,绝对不能通过购买的方式来促使流失文物回流,否则就是承认了西方列强“抢劫”和犯罪分子走私的合法性。
事实上,谢辰生老人目前更关心的,是中国如何遏止目前猖狂的文物走私现象。
“走私潮比回流潮要严重得多。”他说。
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馆藏文物、寺庙文物及田野石刻被盗案的发案率,比2003年上涨了8成,而破案率仅为20%。文物界专家称,盗窃、倒卖、走私文物者已经形成了一条龙式的国际化“经营”。2005年,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5处被盗;2006年3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呼吁建立文物公安局,以应对越来越严峻的文物安全形势。
谢辰生认为,当前的文物保护工作,一个重中之重的任务是打击走私。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接受记者电话访问时,所表现出来的也是这样一种观点。 这一观点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走私不灭,文物流失不止。一旦如此,本文开头提到的“亏了国家”的恶性循环,将可能无限循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