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九十其峰 一览众山小——霍春阳谈恩师孙其峰
九十其峰 一览众山小——霍春阳谈恩师孙其峰
作者:    来源:今晚报    日期:2009-02-23


孙其峰近照</DIV>

白鹰,红叶,青山,这幅名为《睥睨群山》的花鸟画如此眼熟,一看而知出自绘画大师孙其峰之手。这是一双丹青妙手。经他描绘的鸟、雀、鹰、鹤、松鼠、猿猴和家禽,形、意、神兼得,笔、墨、韵俱备,无不朴拙灵动,生趣盎然,更缘物寄情,发人遐思。他又是一位为培育良才呕心沥血、奉献了毕生精力的美术教育家,一位品格高尚、胸襟开阔的长者和智者。



《睥睨群山》孙其峰 作</DIV>

正在天津美院展览馆举行的“庆祝孙其峰九十华诞暨从艺82周年孙其峰师生画展”上,群贤毕至,拥趸如云,出现了美术界罕见的热闹景象,足见其峰老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

在孙其峰的众多弟子中,追随他时间最久、成就最大的,当属霍春阳了。

霍春阳的花鸟画被称作当代“逸品”,其笔下的梅兰竹菊、秋荷虫草,静寂、清纯、淡雅,体现着一种古老的哲学精神和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

鉴于其峰老已90高龄,不便长谈,记者遂采访了他的得意门生霍春阳,请他谈谈恩师的美术教育理念、方法以及对他成才所产生的影响。

创造一个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孙其峰在90华诞和从艺82周年之际,被授予“学院终身贡献奖”,所以,记者首先请霍春阳结合自己向孙先生学画的经历,谈谈孙其峰在中国当代美术建设和发展方面的理念和贡献。

霍春阳说:“我认为孙先生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一个氛围,使大家紧紧围绕在一个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周围,以此为基础,为精髓,建立和发展起一个成熟的美术理论和美术教育体系。孙先生认为,创作是艺术,教学则是一门科学。他一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艺术教育上,在培养人才方面下的功夫最大,也显示出他的无私襟怀。”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孙其峰便在组织中国画教学师资队伍上起过重要作用。他是徐悲鸿的学生,徐悲鸿在教学中强调写生、写实的作用,但一些学生到了生活中,往往因缺乏传统技法的基础训练而显得束手无策。所以,当孙其峰在天津美院主持教学工作后,便主张首先让学生学会方法,掌握中国画的表现程式,然后再深入生活写生。在此过程中,他冒着被指为“保守派”的风险,从北京聘请了李智超、秦仲文、张其翼、溥佐、萧朗、王颂余等画家来校任教,一举奠定了天津美院中国画教学的根基。

霍春阳是1969年在天津美院毕业后留校的。当时,正处于“万马齐喑”的文革时期,提倡的是直接为政治、为工农兵服务的人物画,山水、花鸟则被打入冷宫,罪名是“抒发地主资产阶级的闲情逸致”,连花鸟画中常见的翠鸟、蝴蝶也被当成“害虫”加以挞伐,无人敢于问津。时任天津美院工艺系主任的孙其峰自然也无力回天。但他内心深处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传统不能丢,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不能丢。在不能画山水花鸟画的情况下,基本功训练不能放松,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甚至当他被关进“牛棚”时,仍一边挨着造反派的“批判”,一边在报纸边上、烟盒上画速写、勾草图。

孙其峰还强调艺术修养和文化积累的重要性。他说,有些画家为何到了四五十岁,便有些“江郎才尽”,提高不上去了?这固然有生理上的原因,但根本问题是修养不够。中国画艺术有深奥的哲学内涵,艺术表现中充满种种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宾与主,虚与实,聚与散,干与湿,浓与淡等等,相反相成,触类旁通。中国古代文人画历来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画家对文学、历史、音乐等艺术门类均应有所涉猎。

在这方面,霍春阳便是一个有心人和践行者。

他牢记恩师的嘱咐,在成名后仍勤学不辍,一次次到北大、南大插班聆听名师授课,学习中国文学史、唐诗宋词、中西文化比较学,还对孔子、庄子、老子的学说产生了浓厚兴趣。最密集的一次“充电”,他在北大一个高级学术研究班里,20多天听了60场报告,平均每天三场!

“寂寞之道,厚积薄发,这是治学的最好心态,在此过程中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定力,”霍春阳这样总结道:“《论语》不仅要读懂,还要参透,把气息、心态养好。你读的书,积淀的文化底蕴,一旦发挥作用,别人绝对赶不上!当然,你学的东西未必能直接作用于绘画,它可能在10年、20年后才起作用。东方人讲究道德修炼,人格修炼,天人合一,物我两化,这太难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太博大、太厚重了,使我们终生受用不尽。我们完全可以挺直腰板、大摇大摆地到世界上去宣传古老灿烂的东方文明!”

关键字:孙其峰,国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