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谁主沉浮:反思当代艺术排行榜
谁主沉浮:反思当代艺术排行榜
作者:    来源:当代美术家    日期:2009-04-29

大概两年前,我在798的长征空间曾经见过一个雕塑作品,它状若一颗陨石,乍一看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名字起得别有意味,叫做“造星运动”。“造星”两字一语双关,既指这件模仿陨石而做的作品,又暗指当下中国文化领域出现的普遍因炒作而“一夜成名”的神话,极具讽刺性。

大概一年前,又是在798,我看见某画廊挂出招牌,上书“八大天王xx展”(全名不大记得了,也许是因为“八大天王”那几个字太耀眼),这行字下面列出了曾梵志、岳敏君等八个当今炙手可热的艺术家的名字。我心中顿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感觉:何为“天王”?是像刘德华、张学友式的光彩夺目风光无限的天王巨星,还是艺术巨匠大师泰斗的一个比较时髦的代名词?谁册封了这些“天王”?是拍卖行、批评家、大众还是历史?他们为什么可以被称作“天王”?是因为作品价格无人能及,还是因为作品本身具有重大的审美价值和时代意义,抑或仅仅是画廊商业炒作吸人眼球的一种手段?

自2004年超级女声出现以来,安迪·沃霍尔早在60年代宣称的“任何人都可以在15分钟之内成名”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不再是一个神话,甚至成为当今大众文化中的普遍现象。同时,诸多类似于超级女声的“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等等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老百姓自己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选手,使他们成为明星,这使得明星变得更加平民化,评选明星的活动更加民主化;但同时也造成了如今流星满天飞,真正的恒星巨星寥寥的文化状态。而与此同时,当代艺术界似乎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几个揭竿而起的艺术家相比,21世纪的中国当代艺术可谓群星璀璨,他们的作品不仅频频打破拍卖纪录,他们的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各种“艺术排行榜”中,甚至还有媒体评选出了当代艺术的F4。

“艺术排行榜”大概可以作为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艺术造星、艺术封神榜的一种代表性形式,国际最知名的艺术排行榜应是英国《艺术评论》(Art Review)杂志每年公布的Power 100(当代艺术最具影响力的百人榜),国内应属胡润当代艺术榜,此外还有“AMI中国艺术市场书画年度排行榜”“中国作家富豪榜”等等。商业化排行榜的出现无疑和市场经济的繁荣有关,最著名的排行榜莫过于《福布斯》杂志每年公布的财富排行榜。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许多人“先富了起来”,但内地直至1999年之前,还没有一张富豪排行榜。后来一位英国青年发现了这个契机,他编辑出中国内地第一份企业家排行榜,并投稿给以编制全球富豪榜闻名的杂志。排行榜被刊登后,这个青年和这本杂志在中国立刻备受推崇,这就是英国人胡润和《福布斯》的故事。2003年1月,福布斯宣布自行编制中国企业家排行榜。当年6月,胡润又与“欧洲货币机构投资”合作制榜。截至2005年,中国内地已经出现“福布斯中国”、“胡润百富榜”与“中国内地人物创富榜”三足鼎立的局面。自此之后,排行榜就在中国盛行起来,并且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而成为一种屡试不爽的商业手段,甚至成为了一种“排行榜经济”。在娱乐、影视、文化各领域出现大大小小的排行榜同时,当代艺术圈也不甘示弱,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艺术权力榜”“当代艺术最具影响力人物榜”“Top10人气榜”甚至“艺术家身价榜”。这些异彩纷呈的榜单在使当代艺术变得更加大众化、时尚化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那一张张炫目的排行榜、一个个响亮的称号的背后是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还是市场价值?册封和打造他们成为明星的人是否具有学术权威性?艺术是否可以用排名来衡量优劣?代表精英文化的当代艺术是否应该采取大众娱乐文化的评选形式?艺术排行榜的意义究竟在何处?

1、排行依据与权威性

排行榜的权威性当然是指颁布榜单的机构或者个人的权威性、公平性和可信度,例如Power100的颁布机构《艺术评论》杂志,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杂志之一;再如“AMI中国艺术市场书画年度排行榜”的制榜和发布机构是中国艺术品行情指数监测中心与《收藏》杂志社;而2008年3月的胡润当代艺术榜则邀请了中国文化部艺术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来发布榜单。榜单的权威性提高了排行的可信度,从而使人们对榜单内容深信不疑。然而,当今许多艺术排行榜的排行依据几乎都是以艺术品的拍卖价格为标准,例如去年3月发布的胡润当代艺术排行榜就是以2007年在世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年度拍卖总额为基准,位列第一的是89岁高龄的老艺术家吴冠中,其07年公开拍卖作品总成交额为3.7亿,其后便是张晓刚(2.88亿)、赵无极(2.84亿),台湾雕塑家朱铭以总额1.75亿位列第七,而国画大师范增以7748万位列十五。我们可以看出,胡润当代艺术排行榜其实就是一张中国艺术市场拍卖成交额的排行榜,并且与其同时发布的2007年公开拍卖价值最高的100张艺术作品排行榜相得益彰,无论是艺术家还是作品,在宣布他们的名字之后必然紧跟着艺术家的收益和作品的价格,价格成为了衡量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最直接也最直观的因素。张新建在应邀颁布胡润艺术排行榜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忧虑:“中国艺术市场最重要的是它的创造力,我希望人们在投资艺术作品时多关注艺术家的创造力,而不是单纯的看市场价格。”

胡润排行榜并非孤例,其他各种大大小小的艺术排行榜也大都是以作品价格为基础制定的,甚至某些排行榜直接将价格列在艺术家名字之后,仿佛那个数字就代表了他在艺术史上的重量。固然,在艺术进入后现代之后,对于艺术的评价已经丧失了固定的标准,并且艺术本身也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在造星运动轰轰烈烈的当下,要想在纷繁的当代艺术世界里看清楚什么是“好”的艺术品,价格无疑是一个一目了然的参考标准。但价格并不能作为唯一的标准,因为它是一个经济概念,它随着市场供求与社会趣味的变化而变化,它所代表的只是艺术作品在市场上的需求度,也就是受欢迎程度,却不能直接反映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而作为大多数艺术排行榜依据的拍卖价格,其间更有市场运作、商业炒作等多种媒介的作用,更不能直接反映艺术家本人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毕加索曾说:“一旦艺术得到认可,它就不值一钱。任何值得一做的事物,都不会得到承认的。”正如梵高生前穷困潦倒,无人问津,死后却成为艺术史上的巨匠,拍卖市场的宠儿。当然,毕加索的话有些绝对,梵高的例子也有些偏激,现在公众识别和承认前卫艺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艺术家们不必再像梵高那样孤注一掷,但艺术家自身的价值也不能直接等于作品价格。著名画家陈丹青早年创作的西藏组画中的一幅在十年前的价格是187万,2007年达到3000多万,有记者问他:“你现在的画价那么高,是不是很高兴?”陈丹青说:“我不知道脸上应该什么表情。高兴的是卖出买进的人。”正如在超级女声登峰造极之时,李宇春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其实时代周刊褒奖的并不是李宇春这个人,而是她所代表的一种文化产业的运营方式。

关键字:当代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