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文化六十年:顶天立地的精气神
文化六十年:顶天立地的精气神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6-15


开国大典(油画) 董希文</DIV>


鉴湖三杰(雕塑) 曾成钢</DIV>

在中华民族漫漫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60年,犹如弹指一挥间。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我国各族人民完成了中国的现代化变革,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长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成就了新中国美术的多彩画卷:从“新年画”运动到改造中国画、油画民族化,从“伤痕美术”到“乡土中国”,从“85新潮”到“新文人画”,到“当代艺术”……在一次次美术思潮的变迁中,美术家们主动、自觉地表述着民族复兴的精神诉求,背负起当代美术事业的使命,以不同的题材、内容、艺术语言在记录、礼赞与反思中描述着新中国的沧桑巨变,创造和建构着新中国美术与民族意识的内在关联,从而促进着有民族特色和民族气派的中国美术不断发展。

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本刊特邀请美术界的三位专家学者,评述中国美术60年发展中的民族性内涵。让我们在新中国民族复兴的艺术见证中,触摸时代的印记,感受其中思想、精神、希望和梦想的光芒,体验源自于一个民族心灵深处的精神诉求——那是新中国美术史的本质意义,也是未来美术创作的基点。

——编  者&nbsp; 

构建中国特色的美术价值体系</STRONG>

吴长江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背景下,中国美术的价值标准、审美取向和工作机制遇到了新的考验: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如何对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创作自由宽松的同时,如何匡正庸俗低劣和丑化国家形象的弊端;在学术自由争鸣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在艺术市场有待规范的同时,如何保持批评的独立品格和学术水准,都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课题。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我们必然的战略抉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发展建设具有中国文化风骨和时代创新精神的中国美术评判价值体系,创作具有当代中国气派的美术作品,进一步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就是我们明确的战略任务。

我们要探索当前形势下中国美术发展的规律,加强当代艺术的研究。“当代艺术”是当前中国美术界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复杂的话题,“什么是中国的当代艺术”、“怎样发展中国的当代艺术”等都成为重要的现实命题。当代艺术不仅是断代的,也有着形式革新、观念拓展、价值体系等综合层面的涵义,而且因为当前主观、客观世界的复杂变化,使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随之而变得复杂。但我们可以简要而鲜明地说,中国的当代美术,首先应当立足于中国人对当代文化的认识、态度和表达方式,应当包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思想精髓、价值追求、文化智慧和创新精神,同时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当代艺术的精华,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之所以延绵不断、博大精深,因为它既有纵贯古今、吐故纳新的气度,也有横融中外、激浊扬清的胸襟。因此,传统的美术形式、主流的美术观念都有继承与创新、不断彰显时代精神和当代性的课题;借鉴与吸收的美术形式和观念都有消化与融合、不断融注中华文化精神和民族化的课题。中国的当代美术,理应充分体现出有益于人类文明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积极意义,一切有悖于艺术规律、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消极性艺术思潮都不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总之,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鲜明、自信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美术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积极推进美术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创新,大力推进美术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促进中国当代美术的繁荣发展。

中国气派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综合体现,是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大气磅礴、品位独特、和谐兼容、与时俱进的文化气象。建构具有中国气派的审美价值体系,营造中国气派美术创作的条件和环境,促进具有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也应当是中国美术界的基本共识。(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

关键字:美术史,吴长江,潘公凯,杨斌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