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总序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总序
作者: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09-06-20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概念模糊,缺少严密的逻辑性,应以西方理论的思维方式改造之。拙见以为,西方人的思维重逻辑,自有其长处,尤其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其优势有目共睹,不言自明。但就艺术创作与美学理论而言则不然。科学研究重逻辑思维,文学艺术创作重形象思维,而美学研究则应重在对审美感知的研究。艺术理论有必要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然应偏重于形象思维。中国古代书法理论虽以形象思维为重要特征,但并非没有逻辑思维。实际上,逻辑思维非活跃于表面,而是潜在其理论内核之中,起着深层次的思维调控作用,成为某种艺术理论观点的内理即“所以然”。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究兼融,有想象的广阔的空间。譬喻手法的巧妙运用,对欲表之意、欲说之理,通过或状物,或抒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象而生动。发论者以譬喻切入而阐发其意,接受者以譬喻切入而理解其意,当然,双方的认识有可能难以实现完全的一致,因而,有人批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表述方式存在“模糊”的缺点。

以华夏民族为中心的东方思维及其哲学、美学,在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有着十分精粹的表现。艺术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高度体现,情与意高于理与法;虚更比实宝贵;艺术的最高境界往往看起来不合理但更合乎情;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但难以作计量分析。拙见以为,以艺术而言,形象思维比逻辑思维更重要,纵横驰骋的丰富想象比实在的客观记述更重要,这是中国艺术哲学的思维特征,是中国艺术哲学的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思维的感悟性与语言表述的“模糊”性也正是如此。优点与缺点往往相伴而生,要看你从何角度、从何立场来看问题。如完全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以西方的理论为参照来评判中国的理论,说其不科学、不准确,自有其道理。但中国的文艺理论植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国文艺史上产生了大量的杰出人物与作品,其辉煌的艺术创作成果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正是这些精妙的文艺理论赖以产生的思想之源与审美之根。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所谓“模糊”,实是从大处着眼,重宏观把握,不拘泥于繁琐细节而已。这种思维方式,尤其强调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间或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联动性,强调各方面的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如中医的“望、闻、问、切”,养生学的精、气、神修练,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中国雕刻的整体夸张变形,唐诗、宋词无限的想象时空等等,以至书法以汉字的点线运动表现主体的性情境界,都可浓缩到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中,都可在古老的《易经》中找到其哲理之本。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亦是这博大精深的东方思维及其中华哲学、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而已!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研究,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一个方面。本丛书的编撰,旨在为古代书论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成果。我们选择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名篇,从著者介绍、版本源流考述,正文注释、白话文翻译、书学思想评述等方面作立体的研究。尤其是版本源流考述,我们要求注评者尽力查考、明辨其源流与优劣,并在注释时,随正文附校勘记,对其各版本间的异同作出真伪、优劣之评议,并提出自己的明确判断。对于注释,则注出该词句的本义与引申义,联系上下文确定在本文中之准确词义,必要时以按语的形式对该词句表达之意的历史渊源与影响作出评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该文旨趣。白话文翻译则力求使该论著浅显易懂,使之便于普及流传,使年轻人不致感到阅读困难。而书学思想评述,则对该著所体现的书学思想,从其在历史上的源流正变,独特之处、要点及精粹等详加阐发,帮助读者全面而具一定深度地理解它,并从中获得某些启迪。所以,本书的编撰主旨,既考虑到面向广大爱好书法艺术的读者,又兼顾到面向同道研究者,力求在学术上达到一定的水平。注评者多为高校书法专业毕业的博士与硕士,或在学的博士生、硕士生,他们抱着对书法事业的历史责任心与学术良知投入此项研究工作,其真诚与刻苦于字里行间生动可感,但因学识有限,疏漏之处、失误之处在所难免,诚望学界长者、知者批评指正,以利于将来修订。<!--/enpcontent-->

上一页  1 2 
关键字:书法,理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