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多为这类作品的摄影者,她们自身的内在视角就成为这类摄影作品的焦距和角度取舍标准。不可否认,这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但是,她们在极力张扬女性主体意识的同时,以一种看似与上述摄影对立的方式,但是结果却强化了上述摄影所传达的“女性=身体=性”这个将女性进行原始化简的公式。最极端的例子是半年前网络上流传的国内以为女大学生竟然将自己的性器官从不同角度拍摄成一面墙尺度的大幅照片,并做公开展览,将之视为女性个体独立的宣言,以及一些女性热衷于制作和展示自己的裸体写真,表达自己的个性。
在我看来,这种“为艺术献身”的实际结果,是女性将自己身体变成男性目光聚集的公共场所。她们注意到、并认同这种看与被看的“男女”关系,才会主动地在摄影镜头之前“献身”,吸引男性的集体性意淫。如此一来,为谁而裸,为谁而献身,不是很明显吗?在这里摄影艺术,对于男性而言,不过是合法窥视的幌子;对于女人而言,不过是男性观看标准的一种内在化而已,说得严重一些,不过是某些女性在进行不自觉的视觉卖淫而已。
女权主义认为,以上四种主要摄影取向代表了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只是作为男性的视觉的客体而存在。我称之为男性对女性身体的视觉殖民。当某种文化作为我们的一种习惯而存在时,男性并没有感到自己对女性的视觉殖民意识,女性也没有意识到自身在男性视觉中的被殖民状态。这就是女权主义在摄影方面的基本主张。
我们需要女权主义吗?——一个两难的问题
我们确实不能否认,两性在私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种种不平等。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做女人是多么不幸啊,而且她们还不能认识到这种不幸。”每一个有自尊心的女人以及每一个有良心的男人,都能感受到两性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平等。
就摄影而言,无论是男性摄影者,还是女性摄影者,都集中关注女性的身体。似乎同是造物主的产物,男性的身体就没有表现的价值。其实,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像中,我们发现男性的身体同样存在着震撼人心的美感。甚至那种自然的男性的生命力的美,是现在男明星和男时装模特儿难以比拟的。我曾经问过一些朋友:为什么人们喜欢把一些男明星的照片贴在公共广告中?甚至北京的地铁走道也被一些男明星的招贴画搞得花花哨哨?难道他们真的展示出男性的美呢?我不是反对男性成为摄影作品中展示的对象,而是觉得比起我们摄影对女性再现,我们一些表现男性的摄影作品存在的问题就更大。
有时候我不得不承认,还是女性比较适合做很多广告的代言人,因为女性的美在于身体,也在于传达信息时的亲切和温柔,甚至能够传达一种心理暗示效果的如梦如幻的感觉。男人重在理性和力量,女性重要感情和表达,所以女性更适合做某些广告的代言人。
就摄影而言,我们在关注女性身体,同时又被女权主义者和一些批判现实主义的人指责为性别偏见的同时,是不是忽略了表达真正的男性?是不是全国女性盯着几个男明星男模特就觉得过了把瘾?是不是真有几个女性把成龙、刘德华、噗存昕等人当成为自己的偶像,就表明男性的美就只能定格成他们在摄影中表现出来的风格?
我们只要回到人类早期历史的艺术品中,回到某些艺术大师关于两性的杰作中,就会否定这种看法。其实,当我们将女人用一个公式异化为被观看的具有娱乐的价值的客体时,我们的摄影镜头也失落了自然所赋予的男性的美。我们现在的很多大众娱乐节目,把男性的形象搞得那么庸俗不堪,也与此有关。男性在自然状态下的身体的美和精神的美,基本都在摄影镜头前失落了。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的身体和精神是高度和谐统一的。中国古人也说,相由心生。健康的精神状态总和健康的身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反之亦然。所谓的健康,就是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之中。当我们现在的镜头不能展示女性和男性的健康自然的身体,也就难以表现女性和男性的健康的精神状态。我们现在的大多数摄影镜头不仅对女性和男性的焦距和角度是有问题的,而且存在着对女性曝光过度同时对男性曝光不足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反思我们传统的焦距和角度,同时也是给与男性更多关注的时候了。
如果话语是一种权力,而摄影是一种话语形式,那么当我们一味地从女权主义谴责男性视觉殖民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反思摄影中男性缺场所带来的另外一种不平等?当我们最有社会影响的春节联欢晚会,以出尽中国男人洋相的小品来试图博得全国观众笑声的同时,有没有人敏感到,在这种媒体对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过程中,我们将要失去我们的真正的男性?在哈佛的一次国际会议休息间隙,有人叹息一声:中国哪里还有真正的男子汉?当时我的心被深深震了一下。如果我们真的快没有真正的男性了?那么我们的大众娱乐媒体是不是要为此负有一定的责任?这几年来,我个人也基本从国内的电视和电影中逃离,因为有些性别内容简直让我感到窒息。
我们需要女权主义吗?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我们需要女权主义,因为在各个领域中还存在着那么多各种形式的性别不平等。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以女权主义是瞻,因为文化是一张各种因素错综复杂构成的网络,所以我们不能因此简单化看待当今的两性状况。正如就摄影而言,我们既不能认为女性形象的“泛裸体”和“泛性主义”为正道,也不能认为男性精神和男性身体在摄影中的缺场为另外一种正义。如果要我在这里匆促给出一个回答,我只能说:男性和女性生来有别,各有自己的精神之美和身体之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努力自然表现两性各自在精神和身体上的美,来表现人类整体的美。这种努力,就不单单是指摄影,而是指我们迄今为止的一切人类文明。为此,我们既要回顾人类早期历史关于两性的技术创作和文化余存,从中汲取营养,同时我们也要立足现实去创造未来。我深信,未来两性将以相互有别但又平等、合作、互补的方式,体现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美。
两性本是一个和谐互补的整体。如果女性失去了自己,男性也只能拥有一个残缺的世界。无论是灵魂,还是肉体。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原文载于《光线》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