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戏仿艺术史的意义之二:资本的形成
艺术成为资本的前提首先是作为资本的物资基础的商品形式而存在。但是,作为精神产品的艺术是否具有商品的功能?是否能够充当特殊商品的货币功能?
在现代社会中,艺术在商品的流通领域里愈来愈扮演着商品经济活跃分子的角色。围绕着艺术衍生出的画廊、拍卖行等连带产业的发达说明,艺术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商品功能,并且已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同时艺术也在经济通货膨胀之后,成为经济投资换位思考的问题之一。但是艺术的精神生产毕竟不同一般等价物生产,艺术的精神生产的特殊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艺术只能作为特殊商品生产的形式出现,它的价值来源有两种:一是具有美术史的地位的艺术家已经去世,他的作品具有不可再生产的文化价值体系;二是在世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具有变革时代的特征并且改变人们思维方式的文化价值体系。在市场的流通领域中,艺术的文化价值体系可转换为经济价值体系,反过来由于经济价值体系不断的攀升,更强化了艺术的文化价值体系。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代生活中,艺术更多的情况下是代表着一个商品的职能出场,并期望得到最大的利益回报。如果说艺术已经承担了商品的功能,那么整个商品世界的完成形式就是货币形式。换句话说,当艺术作为特殊商品,它同样能够转换为货币的形式,但不具有法定的货币功能。原始货币是以物的形态出现的价值尺度,在以物易物的交换过程中,建立了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古典货币加入了金本位制的特征,使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所以金是货币商品。现代货币保留了金本位制,使它成为世界流通的货币,并在金本位制中产生的纸货币,在不同区域扮演了金的符号或着货币的符号。金作为货币的特殊地位是因为它矿产含量的稀缺和它金属高贵的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奠定了美术史地位的艺术家们,因为他们的过世或者在世的时候产生了具有变革时代特征的文化价值体系,使得他们的作品成为不可再生的“金”货币。作为金货币的艺术的去向有两种,一是作为商品投入拍卖行期望再度升值;一是留在了客厅里作为了客厅艺术。除了作为象征金货币的“金”艺术之外,还有价值不等以及价值混乱的“银”艺术、“铜”艺术、“纸”艺术……它们在市场的流通领域都扮演了货币的角色。
有了商品的流通,才可能成为资本。在马克思的眼中,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手段,是资本的前身,而资本通过交易获得积累,获得认证。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料到,现代货币的复杂性。现代货币有两种形式。一是硬货币,是国家法定的货币单位,除了受到汇率和通货率的影响货币的价值出现起伏外,它相对的稳定性依然是活跃在流通领域里的经济杠杆。正如马克思所说:货币作为商品流通的最后产物和资本最初的表现形式,都表现为货币的形式。并在商品价值交换的完成后生产出了剩余价值为特征的资本形式。硬货币具有的双重功能,即作为商品的流通手段和作为价值的尺度,一直在经济领域里起着主导作用。二是软货币,我们把它定义为艺术交易过程中的文化价值的晴雨表。简而言之,软货币为艺术品。但不具有法定货币的流通功能。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艺术作为特殊商品,它同样能够转换为货币的形式并另类的方式承载了商品流通手段和作为价值尺度的义务。表现有两种,一,在贿赂经济的官僚体系中,艺术是以物易官的特殊的商品货币形式,并且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浅规则的官本位的权利象征;二,在商品经济的消费体系中,艺术是经济价值的身份象征。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四大天王和F4是符号化了的经济价值的身份象征。换句话说,通过市场运作之后进入了价格体系的艺术品是人格化的货币符号,作为艺术的软货币可列入经济学中的补充货币的范畴。补充货币的意义在于,将称为时间的压缩机器(货币)转变为可持续丰富的机器(补充货币)。(《货币的未来》贝尔纳德·列特尔)通俗的说,货币是媒介交换的凭证。而补充货币是扩大和增加媒介交换的凭证。艺术软货币作为经济学中的新事物,它同时担当补充货币的角色。虽然它不用担心汇率和通货率的影响,但是在经济危机中的,由于艺术的软货币属于国家货币体制以外的象征性的货币体系。因此,比起法定货币相对的衡定性,艺术的软货币不确定性将遭遇更残烈的境遇。同时,软货币的诡谲在于它的媒介生产的时间与空间的优势早已超过了硬货币。当软货币通过资本生产方式的运作产生了交换价值的市场空间,软货币升值的利润空间足以购买作为商品的劳动力,创造资本的剩余价值。此时,软货币作为货币资本,它的形成也是十分诡谲。当艺术从情感的技术工具转变成为具有消费特征的商品资本,进入消费领域;当艺术作为产生剩余价值的可变资本,以诡异的利润空间代替了人文空间;当艺术与艺术市场的物质消费主义结缘,建立了资本的市场秩序,一个人格化的资本便完成了物欲的原始积累。艺术经济学便诞生了。
在艺术经济学中,艺术成为资本它需要一个生产媒介。这种生产媒介相当于经济学中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总和,如果把生产资料看成是艺术作为软货币的储存方式和经营方式,那么它的价值生产过程就是不变资本(有一种例外,当艺术市场违反了正常的运作规律,它会成为可变资本);如果劳动力就是艺术生产过程的承担着,它在价值生产的过程是可变资本,由艺术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共同完成资本的过度,其中呈现出两种特征,一是它的隐性,二是它的显性。
在中国,作为隐性资本生产媒介的美术馆,大多是官方性质的。特别是作为一级美术馆的主要功能是陈列、展示与收藏艺术。美国艺术批评家丹托把美术馆看成是具有教育功能的展览机制。他认为:“作为教育模式有两种,即艺术欣赏模式和领悟文化的模式。后一种艺术是了解一种文化知识的手段,前一种艺术则是知识本身的对象。”目前美术馆中的陈列、展示与收藏艺术的功能中,艺术欣赏模式和领悟文化的模式都做到了。除此而外,美术馆还应具有建立新型的文化模式的功能:即无偿的扶持艺术流派的大型展览,建立美术史的动态机制。换句话说,一级美术馆的权力资本的成熟标志,使美术馆的职能不仅是静态意义的美术史的展示空间,而且也是动态意义美术史的培育空间。并在这个美术史的培育空间生产艺术的剩余价值。而现在遗憾的是进入了一级美术馆就等于进入了一个过去时态的美术史。实际上扮演了艺术家盖棺定论的历史标签展示性的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级美术馆是权力资本的象征。其文化意义在于,权力资本完成价值的交换是学术同资金挂钩。比如参展方案的提出与学术的最后认定是否能够参展,价值的等价交换的完成一是取决于美术馆学术的职能部门的认可,二是取决于参展艺术家的参展资金是否到位。对于艺术家来说,一级美术馆的文化定位比艺术直接的交易更重要。因为一级美术馆的国家身份是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最高酬码。在艺术市场化以后,国家身份的文化定位是艺术市场的高门槛的象征。而门槛的高低决定了艺术价值的高低。虽然美术馆不直接参与艺术品的市场交易,但是美术馆的收藏机制的低价位,以及展出游戏规则中展场费用的高价位,足以维持它生存的尊严。因此,对艺术家来说,只有成为具备雄厚资金的中产阶级才有可能进入一级美术馆。一级美术馆是使艺术成为隐性资本市场的前提。但是对于那些穷途潦倒的艺术家来说则永远是隔山远望的海市蜃楼。随着中国艺术产业的发展,风涌而起的民间美术馆和地方美术馆在市场前期的主打学术牌的零交易的生产,作为生产力的艺术家们都有可能为可变资本,使美术馆成为生产剩余价值的隐性的资本。
在美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是经济的通货膨胀,作为金融体系的货币贬值,迫使人们将注意力转向非金融系统的艺术领域。艺术投资作为抵御经济通货膨胀的屏障,建立起了非金融系统的可升值的利润空间,即非官方的画廊机制。与此同时,艺术经纪人、策展人、收藏家、批评家大量的出现与艺术一道构成了活跃的艺术市场。进入八十年代是画廊业的鼎盛时期,画廊建立了自己的运作模式。一种是作为一级艺术市场代理机制,一种是艺术市场的销售机制。在可得到50%利润的回报下,画廊成为艺术交易活跃的平台。而画廊资本的冷酷与艺术家唯利是图的明争暗斗,更加刺激了艺术市场多向度的发展。一方面产生了跨国画廊的托拉斯;一方面主宰着艺术审美趣味的巨富收藏家浮出水面。同时制造了艺术的天价。进入九十年代,艺术泡沫繁荣之后,是艺术市场的大萧条。恰恰是在这个时候,西方艺术收藏家希克进入中国艺术市场,开始收购低价中国当代艺术。同时带来了画廊机制的运作理念,在中国,作为显性资本媒介的画廊,是引进的一个概念。画廊作为一级艺术市场代理机制和艺术市场的销售机制来到中国,首先作为一个观念资本出场,一开始就采用了适合于西方游戏规则的学术策展人与学术策展团队的运作机制。因此,画廊作为软货币(艺术)的时间与空间的储存方式和经营方式,非主流性质的艺术机构动态美术史的可塑空间,其影响力和作用力早已超过了官方美术机构的美术馆。其二,画廊作为文化资本的出场,理念的输出和价值判断的标准,加上资金的雄厚,将会主导艺术市场的发展方向。而问题是画廊在履行一个观念资本的同时扮演着一个文化资本的形象。从艺术展览的秀场到艺术作品的收藏与购买,价值标准是谁的?因此,画廊作为显性资本的交易场所的的另一个表现是它的身份资本。而身份资本的定位一是学术,二是资金。画廊的策展人的知名度以及策展带来的学术理念与画廊资金的运作灵活,使画廊成为艺术产业发达的后盾。从观念资本价值的生成,到文化资本价值的渗透,再到身份资本价值的确立,构成了中国艺术市场画廊文化的核心。西方的画廊文化的成熟使它成为了艺术一级市场为标志的显性资本。作为的显性资本的画廊,西方的昨天就是中国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