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当代艺术的现实性与现代性,及其他自身的形式
当代艺术的现实性与现代性,及其他自身的形式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0-22

“当代艺术”一词的使用,在西方出现于20世纪初,只是指一般意义的“现时代的艺术”。但正式指特定艺术史时期称谓的“当代艺术”,广义的是指二战后自60年代后期出现的后现代主义、观念艺术、新媒体艺术、波普艺术、激浪派、偶发艺术、女性主义、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新艺术潮流。狭义的“当代艺术”概念不包括后现代主义,主要指艺术家对当代社会和政治态度的个人表达,这种表达更多地强调全球化和区域文化背景下个人态度与语言创造的价值,不再像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那样偏重于西方艺术史体系提出的问题。

一、何谓“中国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一词在国内尚未有确定的定义,一般而言,狭义地说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习和使用西方现代艺术语言至今的当代艺术。广义的说还包括20世纪80年代初的伤痕美术。“当代艺术”一词在中国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使用“当代艺术”一词指称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伤痕美术至今的艺术,是近三五年的用法。作为与改革30年同步的总称性的词语,在约定俗成的使用中,暂时不包括使用苏联现实主义语言的学院派绘画和传统程式的当代水墨画。

“当代艺术”在西方的发生背景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即社会形态的消费社会化,金融资本和跨国公司的垄断统治,经济、流行文化和新闻传播的全球化,新科技网络文化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去西方中心主义。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真正的“当代艺术”应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算起。因为从1995年以后,作为当代艺术的背景,即中国主要城市的都市生活和消费文化形态,当代艺术圈与国际艺术体系的接轨,当代艺术所使用的语言及评价指标,基本上与国际艺术生态同步。

从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至今,“中国当代艺术”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国际上约定性的词语,一般指使用西方二战以后的后现代艺术、观念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语言形式,来表达中国的主题内容。我将这个模式称为“西方饼干盒子+中国窝头”,即语言形式或方法是西方的,题材和材料是中国的。在语言创造上,所谓优秀的艺术家不过是改造西方饼干盒子,最终形成一个半改造半模仿的语言,比如将方盒子改成圆盒子,或者使用中国材料做饼干盒子。

国内也有学者近期提出使用“当代中国艺术”一词。以便与近15年在西方及国际艺术界流行使用的“中国当代艺术”一词相区别,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走红的当代艺术,也只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部分,即表达对政治及现实不满情绪或者玩世不恭,以及卖弄传统表面符号的艺术,并不代表全部。中国当代艺术还有严肃的社会关怀和形式语言的多元实验,比如新水墨实验、抽象艺术,对底层社会的关怀,反思中国的现代性,这些没有直接表达政治反叛和贩卖传统的当代艺术,并没有在西方走红。

将“改革30年艺术”都看成是当代艺术,也会有一些定义混乱。90年代中期之前的所谓中国“当代艺术”,至多只能看做一种“前当代艺术”的形态,与西方“当代艺术”不完全是一个意思。这包括3个阶段:

(一)20世纪70年代末的“伤痕美术”

伤痕美术使用的是西方画家怀斯的乡土绘画及“文革”宣传画的俄罗斯油画的语言,来表现中国的“文革”反思,严格地说不属于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语言范畴。

(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新潮美术”

“新潮美术”是指国内出现的学习西方从印象派之后的现代主义和先锋派艺术的语言,强调社会批判和人文反思,以及政治意识的民主化,但这属于中国本土特定的后“文革”的文化思潮,艺术所表达的社会和自我经验尚未具有消费社会和商业资本的内容,除了与苏联改革有一些同步性,与西方当代艺术的背景没有任何关系。

(三)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的观念艺术、前卫艺术、后八九艺术

1989年以后的5年,沿着新潮艺术的轨迹,一部分艺术转向西方先锋艺术的最后一个阶段,即观念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学习。这部分艺术是一种先锋派的语言和媒介实验,并没有社会和政治内容。这部分艺术加上一些有社会内容的行为艺术,被统称为“前卫艺术”。另一部分艺术则是用西方的后现代艺术语言,如波普艺术、拼贴、挪用等后现代语言方法,来表现王朔式的玩世不恭、反讽“文革”图像以及边缘青年的生活,也被统称为“后89艺术”。

上述3个时期的艺术,有些在语言上还属于乡土或古典范畴,有些在自我经验还没有消费社会和商业的成分,跟西方的当代艺术背景没有直接的对应性。

真正与西方或国际当代艺术具有对应性的时期,是从1995~2005年10年间,所谓在西方社会或国际艺术界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流行形态,这个词语指使用西方的现当代艺术语言,来表现中国特色的内容,其主流实际上是向西方社会和艺术界提供中国“图像”和当代中国景观。

中国“当代艺术”在这一时期也有一部分是严肃正面的题材,即表现中国经济崛起后的城市变化,底层社会的生活及年轻一代的对中国的新感受。有一些这部分的作品也在西方社会展出过,但在解释上有时候会被歪曲。

目前实际上存在着两个“中国当代艺术”,一个是西方人眼中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收藏和解释模式。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建立了一个影响之后10年的西方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结构和解释模式,即从3个方面来看待中国当代艺术:1)将中国当代艺术看做1989年之后年轻一代艺术的玩世不恭和反叛的结果;2)将中国当代艺术看做西方现当代艺术潮流影响下的普适主义艺术的一部分;3)确定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概念,即使用西方的语言来表达中国图像和“景观”。

另一个是我们自己认同的“中国当代艺术”。近些年正在出现两个重新约定俗成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和使用:

(四)将中国当代艺术或者“当代中国艺术”看做“改革30年艺术”的同义语,这在价值取向上是大势所趋。当代艺术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进程和精神现实是否融为一体,这应该是一个首要的评价标准。

(五)近三五年,由于国内外艺术资本的大规模介入,“当代艺术”的内容总体上已不具有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的前卫性和社会批判性,在西方化的语言外壳和符号化图像中注入商业趣味和空洞的形式游戏。在当代艺术市场、各艺术区的当代艺术展览和新闻媒体报道中,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主要是指语言上的后现代特征以及流行趣味,即语言上使用拼贴、摆拍和符号化的手法,图像上是表现脸部表情的龇牙咧嘴、呆傻化及妖怪化的身体形象和中国符号的使用。

1 2 3  下一页
关键字:当代艺术,现实性,现代性,观念艺术,前卫艺术,后八九艺术,西方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