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湖北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湖北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09-11-19

《鲁迅胸像》 蒋翅鸣 石膏 55cm×40cm×70cm 1949

筹办“回顾与展望——湖北雕塑艺术展”的想法已有好几个年头了,其一是想较为系统地梳理新中国建立以后湖北雕塑艺术教育与创作的脉络;其二主要是想总结一下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湖北雕塑艺术的走向与今后的努力方向。雕塑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随着政治、经济改革的深入,时代的消费化特征越发明显,这不仅改变了我们的视觉经验和生存方式,也激发了艺术的创造。在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下,湖北雕塑艺术从结构到解构,再到重建,从形式的追求到观念凸显,湖北雕塑艺术也在不断地转型、重新诠释、不断实验和当代体验。

一、湖北雕塑艺术的传统脉络 

范迪安曾总结:中国雕塑本有自己的传统,但是一个在近代断裂了或者消失在民间的传统,与油画一样,20世纪雕坛也通过引进开启了现代的篇章,因此现代雕塑和雕塑教育的第一文脉是从30年代留欧归来的艺术家所奠立的法国雕塑体系,这个体系具有它单纯的学术特色,在严谨、经典、含蓄的形象塑造语言中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审美规范[1]。湖北现代雕塑和雕塑教育是以引进法式雕塑教育为开端,之后又有前苏联现实主义雕塑教学体系与中国的审美需求相融合。从而避免了西方式的雕塑艺术在中国得不到文化的认可和体系上的空中楼阁,使之很快地完成了这种本土化的磨合。湖北现代雕塑和雕塑教育正是采取了这种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逐步发展,成长起来的。

湖北现代雕塑是以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创建而开启。1958年建立最初的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教研室。1959年首届招生,以蒋翅鸣(留日,当时他在日本的雕塑导师也是留学法国的)、张祖武(刘开渠等留法回国后在国立杭州艺专招收的首届雕塑生)等先生为先导。再加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首派留苏的雕塑家钱绍武等学成回国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推行苏派现实主义美术教育体系。我系先有雕塑家刘政德,后有李正文在中央美术学院学成归来,包括在解放初期设立于武汉的中南美专雕塑专业留下来的王福臻、张满汉、李祥美等先生以及他们培养的汪良田、安志今、朱达诚等先生长期对中国传统及民族、民间艺术的研究,基本形成了法派、苏派、中国传统雕塑的渗透与融合,形成了雕塑教育和创作坚实的基地。

《国防军》 张祖武 石材 高250cm 1954

湖北雕塑创作队伍是以两院(湖北美术学院和湖北省美术院)为核心,以武汉画院和武汉园林以及其他综合大学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部门为外围的创作圈。蒋翅鸣1949年创作的《毛主席像》和《鲁迅像》陈列于中原大学文艺学院图书馆。张祖武在创作生涯最鼎盛的时期从部队来到了湖北。1953年创作《警觉的哨兵》,1954年为西南军区国防剧院创作《国防军》,1956年为朝鲜人民共和国志愿军烈士陵园创作和制作的大型纪念碑雕塑《志愿军无名英雄像》。这座耸立于朝鲜人民共和国志愿军烈士陵园纪念碑上的志愿军无名英雄铜像高4米,志愿军无名英雄战士双手握紧冲锋枪,站姿稳健而坚定,面部表情刚毅。可以说,张祖武是新中国雕塑家中把雕塑立于国外的第一人。王福臻创作的《友爱》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李自成》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小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王福臻的创作总是充满激情,只要有一点雕塑审美能力的人都会体会到他的作品中每一块粘土的颤动,哪怕他创作10公分大小的小稿,拍张作品照片,看上去都有一座大型纪念碑的体量与空间感,这都是他对形体空间的控制以及虚实处理的和激情所致。张满汉和鄢云创作的《路漫漫》(屈原塑像)、《施洋》等,《路漫漫》着意于屈原有理想、有抱负、忧国思乡爱民的精神,往前向上的躯体动势,飘荡狂舞的衣襟等与外轮廓处理,使之气象磅礴,情感溢出[2]。张一波1959年创作的《深山探宝》、《伐竹工》参加华东地区展览,《伐竹工》参加全国展览。

现在回顾这段历史,说明雕塑专业起点高,虽然创业维艰,有一些曲折,但还是稳步向前的:

1.雕塑学科的奠定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早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可以说百废待兴,随着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后来称为新中国最为健康发展的“十七年”教育事业,立即积极行动推进雕塑专业教育,时机是及时的。湖北雕塑专业的成功创办与有着扎实功底和丰富的大型雕像创作经验的张祖武先生主持雕塑专业工作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和从事教学的各位老师们的努力分不开,推动和发展湖北雕塑教育事业也正是得益于像张祖武、王福臻、张满汉、张一波为代表的这样积极不懈的开创者们。

2.对雕塑艺术的开创,由于时代和条件的局限,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曲折。政治与艺术、生活与艺术、红与专、唯条件论等等问题,接着就是文化大革命湖北艺术学院受到冲击,雕塑专业停办。虽然文革前,只有两届毕业生,但学生都学有所成。如汪良田、安志今、詹定国、朱达诚、梁帮正、谭维权、鄢云等一批后来都成为雕塑教育的中坚,为湖北雕塑教育积蓄了人才。

3.在湖北,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属于开创阶段。湖北雕塑作品主流和全国一样,除了主要表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也有开始涉及表现新时代建设者的人物塑造,其精髓主要基于现实主义艺术观念,雕塑艺术与社会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进程紧密联系。

1 2 3  下一页
关键字:湖北,雕塑,雕塑艺术,传承,发展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