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我眼中的“当代艺术”
我眼中的“当代艺术”
作者:    来源:刘淳博客    日期:2009-11-28

准确的说,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当代艺术”这个词在国中的各种展览和批评领域被频频使用——甚至,它在艺术家或批评家的嘴里到了一种脱口而出的程度。21世纪以来,以“当代”命名的展览、杂志、拍卖会和学术活动多如牛毛。“当代艺术”作为一种时髦的标本正在以最大的数量和限度出现并泛滥,同时也以最快的速度贬值。因此,“当代艺术”中的视觉混杂和理论混乱到了必须清理的程度。首先是概念上的清理。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在艺术中使用“当代”这一词汇?它与传统艺术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当代艺术”在今天究竟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等等。我们必须对什么是“当代艺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基本的判断。否则,我们谈论的“当代艺术”便成为一句空话。

在以往许多关于“当代艺术”的论述中,大多数理论家将其定义为一个时间的概念,也就是说,时间的概念是判断什么是“当代艺术”的唯一标准。使“当代艺术”的基本概念仅仅受限于时间的概念而失去了对内涵和意义的深层挖掘。在我看来,“当代艺术”不是时间概念,也没有一个时间限度。也就是说,时间的概念不是衡量当代艺术的标准,如果时间的概念与限度能够成立的话,它仅仅是指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但是,这并不是时间的概念,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是一个新时代开启之后艺术所面临的问题和艺术家心理发生的变化。后者尤其重要。也许,我们在诠释什么是“当代艺术”的时候,会偏离词汇本身限定的含义,这不重要,重要的是,“ 当代艺术”发生了什么——尤其是艺术家的思想、立场、观念和态度在现实社会中的转变非常重要。 “当代艺术”最大的特点是用艺术的方式对现实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全面介入。这是判断“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准和前提。仅从时间的限度上论述会使我们进入一个误区并远离当代艺术。近几年来,理论界对“当代艺术”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偏离——特别是理论上的阐述,使原本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被解释得乱七八糟甚至被神化,“当代艺术”的本来面目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在理论上,“当代艺术”仅剩下一个空洞的躯壳和诸多不着边际的注解。

考察艺术史,“当代”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1928年春天,司徒乔的“乔小画室春季展览会”在上海举行,引起沪上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徐悲鸿观看展览后颇为感慨,并在《良友画报》第26期为之撰文,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司徒乔先生对色调之感觉,为当代最敏感之人,又有灵动之笔,供其纵横驰骋,益以坚卓。”徐悲鸿在这篇文章中使用了“当代”这个词汇,从背景上看,与那个时代的民主与科学运动紧密相连——关注社会并充满人道主义的同情心。我想徐悲鸿所说的“当代”,并不是时间的概念,而是直面现实社会,让艺术承担社会责任的良知和信念,与他提倡的写实主义一脉相传。这就是徐悲鸿笔下“当代”的意义。这其中,还流露出一种强烈的时代气息,也就是说,徐悲鸿所说的“当代”与一个新时代密切相关。这个新时代并不是时间的指向,而是在一个时代被开启之后人的觉醒。

自1970年代末期开始,“当代艺术”这个词被艺术界逐渐使用,以我个人的理解,这个词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政治环境有关。在概念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有很大的游动性,也许,不断变化是当代艺术的本质。与以前的艺术语言相比更为深刻,远远超出了它的外部表现。在每一个社会发生重大的转折时,艺术家的内心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1980年代末,中国发生了重大的政治事件,使中国人的内心遭受重创,尤其是知识分子,理想破灭丧失精神家园,满目苍凉走进90年代。与此同时,一批新的艺术家登上历史的舞台,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特殊感受和独特视角关注中国现实社会发生的一切,在作品中毫不保留地表现自己内心的变化和中国破碎的现实。以平等的视角关注中国现实社会发生的变化,特别在一个充斥谎言的时代,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出内心的愤怒,深刻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未来。我以为,当代艺术作品普遍具有强烈的语言震撼和视觉冲击,它是艺术家内心的真实反映。它常常以一个批判者姿态,将所思和所感,以及睿智全部倾注到作品中。他们的内心世界始终沉着内省,创作果断表达准确,为我们揭示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的生存状态与处境,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艺术进程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语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代艺术”改变了传统的观看方式,也就是说,其作品不再是赏心悦目,不再为观众提供所谓“美”的视觉图像。而是对现实社会的政治与文化提出问题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艺术开始介入到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中。我以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当代艺术”。艺术的“意义”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发生了变化——或者说,艺术家的视野在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中发生转变。所以,“当代艺术”是与现实社会和人的生存状况相关。它要求艺术家不能在一个充满问题的时代,创作毫无感觉的作品。艺术家必须具有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任何一个艺术家,在面对巨大的社会变革无动于衷,他不配做一个艺术家——充其量是一个手艺人——一个无知的手工艺者。这就是当代艺术的根本所在,那些与“现实”无关的作品,自然与“当代”无关。这是我判断什么是“当代艺术”的一个基本前提和标准。

什么是“当代艺术”?除对作品有一个基本判断外,还要关注艺术家表达的态度和强调的观念、以及处理作品的能力。其中,还包括艺术家在追求上的坚持,以及一如既往的精神和毅力。因为,“当代艺术”不关心艺术的内部问题,而是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当前正在发生和正在进行着的。通过作品引发观众对当代社会的深度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性”是“当代艺术”的价值核心。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这取决于观念和语言,没有这个前提,所有的批评、定义以及梳理统统是空话。

综合以上论述,我以为在“当代艺术”中,政治和文化显得更为重要,或者说是判断与衡量什么是“当代艺术”的一个基本前提。挑战性、反叛性、革命性和批判性是它的基本特征;消解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鸿沟,主张艺术返回到社会现实中去,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界入现实、反思现实、批判现实是艺术家的首要任务。其中,最明显的是对当下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对观众而言,判断什么是当代艺术的起码标准是在作品中寻找艺术家思想与立场的痕迹。换句话说,当代艺术逼迫艺术家追问自己:我的作品究竟包含有多少自己的观点?有多少自己的思想和立场?能否引起观众的想象和思考。从这个角度上说,当代艺术并非来源于生活,而是来源于当下的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现实。

从艺术史的逻辑上说,原来所称的“当代”应该是“现代”的合理延伸——但是,当今所谓的“合理延伸”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新的问题出现而受到质疑。也就是说,“当代”和“现代”的传统划分之不合理性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什么是“当代”和“当代艺术”,它们的区别和界限到底在哪里?也许,从艺术史的逻辑中寻找“当代艺术”的“合理延伸”本身就是一种荒谬的解释。以我的理解,“当代”在今天的解释应该具有“当前正在进行和发生的”之意。这样的理解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并接近“当代”本身。其实,“当代”这个词所蕴含的语义并没有深刻到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把握甚至难以接受的程度。

关键字:当代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