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我眼中的“当代艺术”
我眼中的“当代艺术”
作者:    来源:刘淳博客    日期:2009-11-28

从“当前正在进行和发生的”这个角度去理解什么是“当代艺术”具有很大程度的合理性。假如近20年来可以称之为“当代”的话,是因为在这一时期我们面对共同的社会问题而不是时间上的吻合。如果追溯到半个世纪前的某一个时间段里,在人生的感觉和对现实的感受上,还属于“当代”吗?当一个人到了风烛残年回首往事时,他还会称他的青年时期是属于他的“当代”吗?虽然,青年时期发生的事情与他相关,但显然在生命的感觉中那些事情已经渐渐远去,与“当前正在进行和发生的”事情没有丝毫关系。人类生命的种种感觉告诉我们,所谓的“当代”,不能落实为一个精确如数学的时间跨度和一个时间度量单位——它本身绝不是一个无限伸延的时间概念。换句话说,“当代”一词虽然在字典的解释上无法确定一个标准的时间跨度,但在语用上毕竟受制于人对“当前正在进行和发生的”那种生存感觉。我们应当遵循对“当前正在进行和发生的”那种感觉去使用“当代”一词,而不应当把实际上离当下生活及社会现实遥远的时段继续称之为“当代”。从这个意义上说,从时间的概念解释“当代艺术”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时间的概念很容易歪曲当代艺术的本质。

当新的一代人成长起来的时候,从表面上看,大家在一个平台上共同了解当前社会所发生的一切。其实这意味着他们分享了与上一代人有别的社会经验,于是差别就此出现,当那种差别(或者称代际)的感觉强烈到一定程度时,也就提示了曾经“当前正在进行和发生的”渐渐离我们远去,它已经不再是“当前正在进行和发生的”,它已经被真正的“当前正在进行和发生的”取代。所以,当我们理解什么是“当代”时,万万不能执着于“当代”这个词汇本身——因为,“当代”是一个变化着的概念,它的内涵应当以吻合于“当前正在进行和发生的”又“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感觉为依据。数十年前的“当代”放在现在肯定不再“当代”,更不具有“当代”意义。“当代”,只有是“当前正在进行和发生的”才具有意义,否则,就是过去的历史而与“当代”无关。

所以,以我提出的“当前正在进行和发生的”那种感觉来决定“当代”的意义,不仅仅涉及到目前学科之内存在的语词及其内涵的矛盾,而且关涉到我们对“当代”究竟是什么的实质性理解。因此我以为,与“当代”对应的无疑是历史。但是,“当代”绝不是历史系列中的一部分。因为,历史已经成为过去,而“当代”却正在发生、正在眼前、正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这里,我所说的“已经成为过去”不是“昨天”或“前天”、不是“去年”或者更早的时间概念——而是说,一代人的社会活动已经结束,一代人在某一个时期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已经消失。关键是,他们已经进入历史的范畴。当我们要探究历史所指称的人类活动的时候,应当不是孤立地考虑其历史意义的时间推移,而是应该将一代人的社会活动及其结成的社会关系一并考虑在内。众所周知,人在当前正在经历的生活中所进行的活动与他人结成的社会关系并不随着历史意义的“昨天”或“过去”的到来而消逝,它们依然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的终结之处就是历史的开始。

如果上述短见能够成立的话,我们就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去讨论“当代艺术”的真正内涵。准确地说,“当代艺术”就是正在进行中而未曾被历史化的艺术,这种正在进行中的是对眼前现实社会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态度。包括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这种创作活动与当代社会的文化、政治保持一种活跃的关系,呈现出丰富的艺术当代性。因此我以为,以这样的眼光衡量至今被划入“当代艺术”学科范围内的艺术,1949年至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时段的艺术毫无疑问进入历史,甚至,它们所谓的当代性、当代意义早已消散。如果将它们当作现代的一部分,也许能呈现出这个时期艺术的学术意义。活跃于1949年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艺术家到目前为止基本被历史淡忘,或者说他们已经或正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和那时的社会文化、政治结成的相互关系在今天早已烟消云散——30年来中国社会政治与文化的转变,我们更应该将这一时期的艺术作一个符合历史距离的理性观察。也就是说,时间的冲刷和不同时期艺术的针对性已经将这一时期的艺术远离海水而推到历史的沙滩之上。它们早已不再是什么“当代”。因此,今天将’85美术新潮称之为“当代艺术”,我以为缺少历史的判断,缺少问题的针对性,同样缺少对“当代艺术”的深刻理解,至少是一种学术的滞后。

有时候,我们无法甚至不可能以历史距离来观察的艺术在今天的眼光看来自然就是90年代以来的艺术。这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路线的确立导致了社会政治与文化氛围的重大转变,使我们今天看到了它与80年代的巨大差异。另外,由于这一时期以来活跃的艺术家与批评家参与其中,他们与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的关系恰恰是在一种“进行时”之中。另外,我们自己同样身置其中,所以我们无法以历史距离观察这种艺术活动的可能性。时间仅仅提供给我们评论这种艺术活动的可能性。换句话说,这种艺术的历史性尚且潜藏在它的“当代性”之下,还需要时间的冲洗。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想挖掘历史的人都需要足够的耐心。急于撰写艺术的“当代史”,很有可能其本色荡然无存,也失去了揭示其观照对象“当代性”的机遇。

生活的感觉在提示着我们,1949年以后的艺术和“文革”艺术已经进入历史。甚至,80年代的艺术也已经归入历史。在这里,所谓的进入历史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载入史册”之概念,而是随着时间的渐渐远去与我们的当下生活产生了“历史距离”。也就是说,它们已经脱离了“当代”范畴而进入“现代”范畴。它们更多的是中国现代艺术史的一部分,或者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它决不是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生活和当前正在发生的一部分。这样的改变不仅意味着语词称谓的改变,还意味着怎样理解现代艺术史的大改变。

写到此,我想起在一个有关当代艺术的学术讨论会上,一位批评家说:中国当代艺术是一种文化策略,是满足西方人心目中对中国意识形态批判的期待。然后西方人在这样的标准下进行选择的结果。于是,在这样的标准下一批艺术家进入他们的视野并走进国际艺术舞台。他们的行为极大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家。我以为,这样的结论或指向极为荒谬,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胡言乱语。首先,当代艺术是一个时代的必然产物。尤其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精神推进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当代艺术”永远没有风格和样式。“当代艺术”所强调的是艺术表达个人对现实社会和政治态度,而态度的表达形式既形成了当代艺术的语言。“当代艺术”是一个与社会紧密相关但又具有高度独立性的思想活动和知识活动,当然,还是一种追求自由的智力活动和解放活动,任何一个艺术家都可以通过智慧获得自由和解放。

“当代艺术”就是我们面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问题所采取的态度,是“态度转换成一种形式”。艺术不解决问题,但艺术可以发现问题,艺术可以表现问题。需要补充的是,“当代艺术”在任何一个社会转型或发生巨大变革时期,是艺术家觉醒之后的创造。艺术家能够敏感地发现问题并将一个纯粹的问题保持下去,直到把问题搞清楚为止。有时候,一旦历史与现实相撞,新的艺术语言就此产生,并给观众以深刻启示。“当代艺术”要求艺术家必须对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做文化上的清理,从而揭示人在现实处境中的真实状态。所不同的是,“当代艺术”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观赏,话语尖刻指向明晰,催人思索,催人觉醒。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因此我想,只有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刻,在一种巨大的压力之下,才会出现有真知灼见的艺术家。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极少数具有反叛意识的人物,凭着敏感和先见准确把握了时代的特征而走在时代前列,同时,影响并改变着同代人、以及后人的日常生活和思考方式。

如今,当代艺术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核心并影响着其发展走向。当代艺术在今天展示出如此活泼的能量,从未具有今日强烈的扩张力,擦从未具有今日丰富的表现力。艺术家通过个体的主观认识与表现,不断突破传统艺术自身的局限,将传统艺术的临界状态推至极限——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动摇并危及艺术本身。与此同时,艺术家对艺术的不倦追问与探索,牵动了许多有关当代世界与艺术的各种敏感问题,成为人们了解自身与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相反,这种活泼、灵动和积极自由的探索,也为人们深入了解艺术的巨大潜能,提供了开阔的空间。事实证明,当代艺术正在以健康的姿态昂首向前。

最后,我用英国艺术史大家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他说:“过去也好,现在也好,艺术家还做其它许多工作。只是我们要牢牢记住,用于不同时期、不同地方,艺术这个名称所指的事物会大不相同。”

“当代艺术”是艺术家获得的自由和解放,也是人的觉醒。

上一页  1 2 
关键字:当代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