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出口:如何跳出平面化现实
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出口:如何跳出平面化现实
作者:    来源:雅昌艺术网    日期:2010-03-01

而值得注意的是,利益的现实则无比主动的屏蔽了艺术对于精神与虚拟的重要性,而这更是平面化现实阶段的中国当代艺术在新的条件下无法诉求的。而平面化的现实,正是这些年导致艺术界资源被单一的锁定在几个有限的符号化里,而难以让艺术自身的创造力来说话。这就是艺术界在平面化现实阶段的“现实”以及现状。而这也是更多机构同样因为各种利益而没有勇气推陈出新的主因之一。

市场化与明星化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现状就是纠结在这个“悖论”当中。也是这种掩耳盗铃的“场”做出了中国当代艺术外部看似“温暖” 的发展模式。将中国当代艺术做成商业模式是一种趋势,策略但不是全部,问题是商业需求口径上位已经扭曲了当代艺术自身结构的正常代谢。

对于这种模式一直听不到有力而持续的批判,也直接导致了近些年中国当代艺术自身发展的“本末倒置”,完全将创作的主动权交给国际的画商以及国际大型策展人的“中国情调”,这种理解力是有其致命性的——它对消费背景下并没有看到中国的独特性,只是看到它所谓接轨国际的一面。

明星展览是“昨日现实”的重现或再版

而非在这个时间点上对于现实的艺术的表达——而这批在市场上成功的艺术家,其根基就在于呈现或批判现实,而这种“昨日的现实”已经不是“此现实”,可是在诸多明星展览中,我们看到展览上呈现的新作品本质上都是“昨日现实”的重现或者再版,而非体现艺术家个体的创造力,这便是。

不难可以推出: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出现一种反作用力,而不是艺术自身发展新的动力或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反作用”则是当代艺术流行的毒气,它遮蔽了对艺术未来方向的透视,而只顾回到利益的标准轨道里。这与艺术的批判精神是根本违背的。

而在批判艺术家的“现实”方面,我们的艺术系统给予的助推力要大于这种“现实”的破坏力,这也是高举现实批判的当代艺术的。它是市场需求的选择,还是社会现实的真实需求,恐怕这种边界已经被悄然去。它是破坏中国当代艺术新生态和资源的开放。

中国的当代艺术史由少数几位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批评家和直通商业渠道的策展人写就,那么不难想象在这个刻度上的当代艺术存在的不公平性被隐蔽的。而市面上讨论的中国当代艺术就是集中在这种在市场化中运营得很好的商业作品,而非可能的当代艺术,这就是这些年中国当代艺术给予公众当代艺术如此滞后且不断复制的“信息”。这种“信息”基本上甚至取代了实际的当代艺术的发展路径。

近些年艺术界抓住了“现实”符号的市场效果,从而造就了除艺术自身之外的一切浮躁的来源——而唯独失去了对艺术超越这些层面的行动与批判能力。

艺术界更关心“数据”而非艺术的无限表达,在观念与视觉表达层面上的双重源头被污染之后,艺术各界还要为这样的艺术找到单一的合法说法,而不指出其局限性和破坏力,这实在是一个十分值得怀疑的信号——同时也提示艺术的新力量应该通过这样一种无为的“机制”,而不把艺术的价值和观念建立在这种失效的判断上,而最大的释放自己的艺术新表达和意志力。

王广义们的“平面化现实”恶果

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实手段与方式是可以被归纳和总结的,就好像是CCTV某栏目的特约赞助商,一个内容平台需要吸引广告商——而中国复杂的现实就像一个提供给当代艺术的内容平台,而在当代艺术的范畴里就被以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们独家特约或冠名。换句话理解,王广义们就是以批判“社会现实”成为品牌的“广告商”,因为这种“现实”一直被暗示和具体做出来——也就是现在被消费的当代艺术“视觉产品”,而成为社会现实在艺术上的完全替代品——而这一切正是值得怀疑的基础。

王广义批判现实的流行是整个艺术界丧失对更未来一个判断的“度”,这种局限在于仍然只是简单层面的回应“现实”——看似当年的批判很深远,但是这种近距离的现实是产生不了更大的艺术创造力出来,而迅速的落到平面化现实的再现或表现中。

平面化现实艺术的指向是现在,而不是未来——这是平面化现实艺术对于未来不具备预见性,而极大了弱化了现实方面的其他生动性与表现方式。这也是今天我们的艺术面临的现实困境,一种趋于现实而妥协于现实的表达,而忽视了艺术更多的开放性表达。

王广义们的“现实”将整个当代艺术观念和形式所能表达到的高度、细腻,甚至品格方面都下降了一个层面,他们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符号的同时也遏止了艺术更自由的表达——这与对他们拔高的批评是相左的。

批评界过于势利和控制话语权的趋势,将中国当代艺术直接推向一个“加工”观念的语境里,而现实成为它的主要策略,极大的抹去了艺术自由表达的其他可能。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特殊性与可能性,而非常生硬的将中国当代艺术推向一个依赖“国外情境”编织而成的“国际标准”,而非中国当代艺术自身愿意和真实体验的创造力。这就是现阶段,社会现实已经可以被细分化,且在多棱的角度与平台中折射的时代,中国当代艺术却迎来“长痛”开始的前奏,而不是它的上升时期。

这种浅批判,是非常没有力量的,它和美国波普的语境是完全不同,这种隔岸的挪揄是非常可笑的,但是在这个极度现实化的系统里,仍然一再寻找它的价值。之所以说这种批判是浅显,概念化的批判,是因为在好莱圬、NBA、微软、GOOGLE、互联网、全球化以及完全消费化的时代,这些都是“常识”和概念,而非等同于王广义们的艺术价值——这就是平面化现实艺术的作为一种落后艺术的尴尬处境——这些艺术致命点就是无法上升到一种批判精神的高度。

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传统日益成为“当下”的资源和激活“当下”能量的一个指标,并成为评判先锋或当代艺术是否有深度与体现创新的一个参考系数或国际艺术界需求的“指定”要素。甚至现在有一个惊人的潜规则判断:艺术能否原创则基于对传统元素的再运用,或所谓的新运用。

能否转化出有效的中国传统符号出来,这是考验当代艺术家的创造力,这一直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价值判断的一条最重要的依据——而在多元化的语境中,这样的方式去约束艺术的可能性,从本质上是退步和没有预见性的。

今天仍然有一批具备话语权的批评家和策展人仍然以“历史”去不断增大这种价值论,而一再回避中国当代艺术多级发展的可能性,这是非常不客观;而对中国艺术多元化的发展评估不客观,则是来自圈子意识的狭隘。

中国当代艺术如何跳出平面化的现实,寻找更大的表达空间和价值观念,是未来艺术界所需要直接面对的新现实。

上一页  1 2 
关键字:当代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