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展览”学术研讨会摘要
“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展览”学术研讨会摘要
作者:李东星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日期:2010-05-27

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这次展览所征集的作品对象都是在艺术创作、美术创新、学术贡献上突出的艺术家。每个评委提名后,把大家综合到一起再来投票,可以说程序很周密、很到位,评选公开、公正,最后大家投票决定评选出有代表性的老中青艺术家。

在展览上,可以看到参展画家的年龄有90多岁的、80多岁的、70多岁的,这些老画家在过去的一些美展当中是很少露面的。老画家们的绘画成就和学术建树,这次也得到了展示,我觉得这不仅是个新的举措,也是这个展览的学术亮点和特点。我是参与者之一,也是参展者之一,这一点我印象非常深刻。

全国美展、各个艺委会的展览、各个画院的展览,再加上全国优秀作品展览,这样就形成一个非常全面的展览形式。特别是今天开幕的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三年一次,检阅3年来的优秀作品和艺术家,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一来想借这个机会把本次展览操作的特色强调一下,二来也希望这个展览越做越好、越做越完善。

第一届可能是在尝试当中,时间上稍稍短了一点,以后在操作时间上可以放宽到半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这样操作起来会更完善、更全面,用充足的时间把这样一个品牌越做越好。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

一个美术作品展览,3位部长和广东省很多领导参加,参加开幕式的观众人数也是空前的,由此足以看到国家对美术事业发展的重视,应该说这个展览的确是影响大、水平高,一段时间以来确实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这种全社会关心、关注的热情,应该不会因为开幕式、展览的结束而逐渐降温,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通过对这一美展及其形式细细地品味、耐心地思考、认真地总结,会越发感到还有更多闪光的东西需要我们进一步总结,越发感觉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文化建设也只有与政治、经济、社会四位一体同步发展,才是和谐社会最本质、最根本的标志。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事业的发展在四位一体的整个社会建设当中显得更为重要。文化部在“九艺节”期间推出这样一个展览,就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董小明(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文联主席,深圳画院院长):

这是近期国家美术活动频繁、大展很多的环境下非常好的一个展览。这个展览有思想、有质量,“中国风格·时代丹青”的定位很准确,是对当今中国美术创作状况比较准确的把握。展览的组织工作也很有特色。以一个观众的眼光而言,这个展览好看,言之有物。

从当今美术创作的发展看来,继承传统是当代画家的一种使命,艺术革新又是当代画家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看到300多位老中青艺术家的代表拿出的作品,充分反映出他们在各自艺术道路上的探索、实践和成果,让我们感到和艺术家的风格联系得更紧密了。对研究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学者或者从事当代美术创作的艺术家来讲,都是一个极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

另外,在中国艺术节里面包含这样一个有分量的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既丰富了我们的艺术节,还成了艺术节上亮丽的篇章。我想这也是一个成功,希望在每届艺术节上都有这样一个展览。

张祖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第一,我认为这次展览筹备的方式和评选方法非常好。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筹备起这样一个展览,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艺委会成员和评委会都是由各个艺术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都是著名的专家学者,所以说无论是在提名还是在分析当代美术情况的时候,看问题都比较准确。另外,国家画院有一个比较强的班子,人员精干、行动干练,所以才能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做这么大型的一个活动。据我了解,这个展览本意是做画院的双年展,就在筹备期间,文化部领导建议在中国艺术节上增加一个美术展览,这样一来使艺术节的内容显得更加全面,应该说这个决策是非常英明的。

第二,美术展览可以形成新的格局。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是由各地区层层选拔,带有很大的群众参与性质。而艺术节美术展览很明显是对艺术更深一层的探索,这和全国美展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另外,每一年还有很多学术性、专项性的展览。各种展览将来会逐渐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布局,使国家在展览的体制方面更加完备。

关键字:研讨会,美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