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顾振清(以下简称“顾”)、岳路平(以下简称“岳”)、翁奋(以下简称“翁”)
时间与地点:2005年北京
岳:“各玩各的”当代艺术展自2005年9月18日开幕以来,到10月13日结束。据每个观众看展览所必需消耗的塑料袋累计,观展人次过万。这个在北京798厂举办独立展览,虽挑明了主题“各玩各的”,但毕竟在2005年北京双年展期间举办,让人不得不揣测它现实针对性。
顾:我想我做“各玩各的”展览也可以有一个新的标题,叫做“各玩各的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要讲政治呢?我觉得中国的当代艺术太不讲政治,太缺乏现实针对性了,所以我要让展览有一个关切社会政治的倾向。因为我觉得我们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现代化竞争所带来的种种经济、政治的问题。那么你不可能闭目塞听不去面对。你一旦面对的时候应该有一个态度,你的态度应该有一个表达的形式。在中国艺术的语境当中我也鼓励这种倾向,或者说提出这种倾向。
对“同一首歌”式的展览一个反驳
顾:第一我想对“同一首歌”式的展览一个反驳,因为那种展览太像明星汇演了,各人拿出自己两三道绝活就OK,这个我觉得是市场需求的一种产物,每个人都想保住自己一个好的人气,然后不得不再次演出一版;
很多人对当下问题失去了判断和评价的机会,而挖空心思的去钻那些形式主义的象牙塔,稍有所得就自鸣得意。
顾:另一种是国内正形成的形式主义的一拨。这股风气特别强调方法论,只强调做画的方式而不强调做画的内容。当你要跟他对话的时候,他说你有没有找到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来跟我对话,如果没有的话我不愿意跟你对话。于是很多人对当下问题失去了判断和评价的机会,而挖空心思的去钻那些形式主义的象牙塔,稍有所得就自鸣得意。
其实有很多形式主义的东西在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演进的过程当中很多人都尝试过,你的尝试只是一钟重复,或者是一种如影随形的习作感,不是完全的原创。所以说玩这样的形式主义的把戏都跳脱不了从杜尚到博依斯以及激浪派的艺术家对形式、方法、观念、主题的追究。其实这里面追究主题很少,往往对一个点,无论是对形式的点,对材料的点、对方法的点、对概念的点、对观念的点有一种旁若无人的形式主义追究。
所以我觉得中国当代艺术只是一种前艺术的文化事实,而不是艺术。主要是一种学生腔、赌客的状态。
顾:我觉得这种形式主义的追究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对中国社会现实缺乏及时的反馈,缺乏一种有力度的表达,所以我觉得中国当代艺术只是一种前艺术的文化事实,而不是艺术。主要是一种学生腔、赌客的状态,没有把形式主义变成自己精神的一部分,或者深化到自己的精神里面去,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中国有一些艺术家在每个人很个性化的生存状态当中自觉不自觉对社会现实、社会经济的现状有一个回应、反思。这样的积累形成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倾向
顾:所以我做这个展览就是想跳出这个框架来谈问题,那我为什么说政治经济学呢,这两年我从中国当代艺术的实践当中,我发现有一批这样的艺术家,他们有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感应,甚至有一些作品直接介入到社会现实当中去。那么他们对当下的问题有一种鲜明的反省和批判的态度。比如说有吴小军的F1赛车,他用的材料全部是 Hi,让人进入迷醉状态的药物,那么这让人想到F1给中国人一种高烧的问题。第二个是岳路平在英国拍卖人民币这样的一种行为,也是人民币升值给中国社会所带来巨大影响有一种感应、或者是忧虑。还有李颂华的作品。中国有一些艺术家在每个人很个性化的生存状态当中自觉不自觉对社会现实、社会经济的现状有一个回应、反思。这样的积累形成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倾向,这种倾向我想是可以从所有的艺术实践当中提炼出来的。所以我们要追究这样一种对艺术的新的思考。
我想在布展方面找到一种权力格局的概念,它有一种视觉格局的集中,也有一钟视觉流线的跌宕起伏
岳:我觉得首先我们从视觉入手,现在布展期间可以感受出来为隋建国的这件作品做一个很高的高台,这种起伏的方式是少见的展览方式。还有翁奋作品的台子,包括孙原、彭禹的台子。大家会发现你在布展方面形成一种落差的感觉,你是怎么考虑这个展览的形式的。
顾:我想在布展方面找到一种权力格局的概念,它有一种视觉格局的集中,也有一钟视觉流线的跌宕起伏,但是在整个展场你无可躲避的是有毛泽东卧像的高台,这个高台就像你在拉萨看布达拉宫一样,它是你无法躲避的一个视觉焦点。那么这就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视觉张力。毛对整个当代艺术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毛对现在我们潜意识的内容的影响都是一直存在的,所以这个高台在整个展场中有统摄全局的作用。
这个展览又是布置得中规中矩的,因为它的格局是非常的中心,你进入任何一个空间就会想到它还有一个对称的空间。它是有中轴线的,它是左右对称的,有点像四合苑、有点像北京城一样,它有主要空间又有辅助空间的方式。两厢有点像厢房一样对主体的强调。
但是呢“各玩各的”这样的一个展览主体的龙骨是从楼下金江波做的《中国暴龙》进入语境,然后进入到孙原彭禹做的下潜的空间,然后到隋建国的高台,再下到翁奋做的接近平地的空间。这样的空间它构成了一个龙骨,从一个起伏到另一个起伏,让观众在这样的起伏落差当中来体会中国经济带来的种种问题。那么这种布局也暗示中国社会的权力集中,这个政治经济学我没有写在展览的前言里,但是在展览的结构里,在作品里,在展览的气氛中有一种点火就能着的感觉,非常的浓烈。
还有一个特点是展览的布局强调一种无路可走的概念,因为中国也走到一种无路可走的地步。“摸石头过河”,到现在这石头快摸不着了,那又要走下去,这个展览也是对这种探索的反思,你一进入空间会发现你的脚不是在楼梯上、高台上就是在通道里。你感觉到的就是一种落差一种高度的差距。和无法踩到地面的悬浮的、失衡的心态。正好反应了我们中国在经济增长后全民的反映。这种反映不是艺术家刻意做的,但是一个做得好的展览会让人感受到一个现实的语境,然后对自己的语境有一个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