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吴冠中与桑火尧谈创作:艺术—补充生活中所没有的
吴冠中与桑火尧谈创作:艺术—补充生活中所没有的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7-19

桑:年轻画家的创作,有时往往会有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画的作品要参加所谓主流的展览,那就得按照主流的评委的要求去画,那种大、细、全的画法,虽然不喜欢,但不这样画,也就很难参加他们的展览。所以,有人说,如果八大、石涛、吴昌硕、黄宾虹活在当下,也无法参加那些展览。另一方面,画家很想坚持自我,画自己的真情实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去创作,但要被社会认可.藏家欣赏,也很难的。因为,很多人包括一些藏家都是跟风的,缺少那种艺术的判断能力的。我自己这些年一直坚守自己的艺术信念,按照自己的理念与绘画语言进行创作。在法国、台湾等地办了些个展,大家感觉到与内地经常看到的水墨画作品风格不一样,有新鲜的感觉。我认为艺术不同于技术,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探索未知的区域。

吴:我说过,艺术创作,要表达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心灵的东西。世界那么大,最重要的是每个画家应自由地画出自己的感觉,找到自己绘画语言。但现在的展览,大家很容易相互抄袭这个,抄袭那个,就失去了意义。如果政府要做,平时就可以物色,哪里有好的画家,哪里有好的作品,再集中起来看。现在几年集中起来看,大家就象一次考试。我认为,几年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考试。所以,作品好不好,要等20年、30年,人死了,一点关系没有了,后面的人只看作品就公平了。

桑:所以你说要办叛徒画展了。

吴:是啊。我也当过好几届评委。有的作者就对我说,他的画怎样怎样,说了很多,我说,我是聋子,听不见。讲了很多没有用,我只看画面就知道了,真正让我看得上的很少很少。你的作品,我看了,是一种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有时代性、现代性。你的画有思想,空灵,空旷,空间感大,有张力。你的画有一种维度空间,有时空感,艺术空间上的扩大,让人有很多想象力。你的每幅画都不一样,看得出精心构思过,就这样画下去好的。有的人老是画一种形式,一个题材,不去开拓,老画一幅画有什么意思。你每幅画都有想法,都不一样的,这样做对的。每时每刻的感觉不一样,就应该让每一幅画有不一样的感觉。

桑:中国绘画一直讲究一种诗性的美,从唐王维以来,到宋苏东坡、米元章、直至元四家等大家的画,都是画中诗、诗中画,已经成为中国水墨精神的一种文化印记,也是中国水墨画的东方文化性的体现。所以,在绘画中,在现代的图式之下,怎么来诠释这种诗性的美,是我追求的东西,也是我境象绘画要表达的一些想法吧。

吴:看得出来,在你的绘画中这样的意识已经很强了,你的作品以前有八大山人的影子,现在是越走越感性,越走越空灵了,这种空灵、和谐的画面,就是东方诗性美的表现,看上去很美,有味儿。现在有些人画画,画的很象很细,过去这样画可以,但现在用照相机就可以了,那样画没意思了。现在作画就要有意境,空旷、简约,让人有想象空间,这就难了。艺术要补充生活中所没有的,是对生活的补充,而不是记录。精神生活很重要,你的画给别人欣赏有想象空间,这就足够了。你今后画画还可以更感性, 更放松的去画。

桑:有人说江南就是很好的一幅水墨画,杭州是江南文化的精华与代表,烟雨濛濛,灰灰的空间就是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同时,江南的花草,庭院与器物,更易入画,在西方人看来,更代表东方情思。所以,我在绘画题材上,在这方面表现的多一些。

吴:我说过的风筝不断线也有这个意思。江南景致用水墨来表现,相得益彰。你长期生活在江南,从生活中得来,用真情实感来表现,反映在画面上了,很和谐。你刚才讲上虞是世界陶瓷的发源地,你是上虞人,所以表现起来很亲切,这幅《中国青花瓷》作品,两个器物—长陶罐与低瓷碗,它们的对比,呼应关系处理得好,高陶罐的淡淡的纹样,有意思,耐看。瓷碗上的青花纹样,有美感。你是会善于处理画面的穿插布局,能抓准对比关系,作品的空间感好,有一种张力,向外的拓展力。这幅画的背景处理也有意思,透明的灰调子,整体感强。 如果这张画的那条从右上角斜向左下角的线再轻再虚一些,可能就更好了。 你的作品集中有一张《周庄的墙》,你的这类作品挺有感觉,墙、树、光与阴的空间布局, 对比关系,虚实关系,点线面的关系, 都处理得到位。光与阴的处理手段,是因为画面的整体效果需要才这样处理,使画面更耐看。艺术与照片不一样,就是要善于用艺术的手段来创作,像光与阴的处理,可以不是现实中的投影关系,只要画面需要,画面美就可以,创造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张画, 上下构图疏密关系上, 对比强烈, 画面下半部分画的精彩, 莲蓬头与小鱼的画法挺耐看, 笔墨生动,看上去有内蕴的感觉, 看得出你受八大山人的影响很大。上半部分的山与路的处理上, 棱角多了一些。 <<后都市时代>>这张画, 画面效果好的, 壶与烟, 与当下的生存生活状态结合起来, 那紫砂壶画得好。 <<红灯笼红高粱>>在点线面上处理得到位, 不错。 <<祈祷>>这张画整体感上不错, 人物这个点与画面上半部一个面的对比与均衡关系上做足了文章, 明暗与色彩处理好的。但感觉上部分过于顶到上边了,画面再往下一点是否会更好。

桑:随着技术的发达,时代与审美的发展,从全球看,艺术已经从具象到意象再到抽象在突围了。但这样的突围过程是很艰难的,无论从观念,到审美,到技法,都需要跟上,才有可能。我倡导的境象绘画,其实也希望对传统的绘画有所突破。

就像您刚才所说的笔墨当随时代一样,现在信息时代,地球变小了,中国水墨画的图式上也尽量吸取世界上好的东西,这样做,也是便于中国画更具有世界的审美性。所以,我在作品的形式上、构图上,一直在做一些新的推进,借用了构成的、解构的一些西方绘画形式语言,不择手段让作品有当代性的感觉。

吴:我一直提倡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老的形式,大家都画过了,都知道,没有什么意思,用新办法产生一切可能的形式,创造出新的东西,才会有意味。你的作品有自己的想法,画面空间分割有特色,大胆采用非常规的分割关系,疏与密、塞与透的分割布局,都尽量走极端,看似不对称、实则很均衡,这种强烈的对比关系,一般画家所不大会这样去画, 而你做了,画画的乐趣就是这样去探索。

从中国水墨画的现状看,从具象到意象再到抽象,还有很多路要走,还需要做很多工作。现在的展览,由于评委的口味,大家都去写实,画照片,画的又细又密,大家是比技法,这样的倡导方向本身就是个问题。艺术不是技术,重要的是想法、观念,而不是技法。展览就是要去发现有天赋的画家,而不是去发现苦行僧。

所以, 我觉得发现比培养更重要;培养慧眼比训练巧手更重要, 社会怎样去发现人才,画家又怎样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桑: 您的意思是发现画家的天赋比培养更重。

吴: 是的。当画家首先要有天份,有灵气,这非常重要。有天份,再培养一下,马上就可以成才。有天份的人,他的画才会有味儿。从具象到抽象的突围就是需要有天份的人才,因为抽象类的作品比具象类的作品,创作上会更难。现在的画匠很多,艺术家太少了。我们需要的是艺术而不是技术。

另外, 画家也要静下心来,多去看书,提高自己,学会思考,当一个有思想性的画家,思路开阔了, 艺术创作的理念与形式才会更丰富。

(肖鸣根据录音记录整理)

上一页  1 2 
关键字:吴冠中,桑火尧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