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艺术深入“当下”方能“永恒”
艺术深入“当下”方能“永恒”
作者:    来源:中国改革    日期:2010-09-13

太多人意欲在观念上走出前现代,推动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但对文化现代性却没有思想准备。

崔卫平

起步于神性权威的结束

天安门是谁设计的?设计师的大名如何?这问题看上去有点突兀,因为我们从来不曾想过这个问题,不曾提出过这个问题,觉得不去问才是天经地义的,因而一下子也回答不上来。

今天的情况则截然不同。我们知道位于长安街上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是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这家伙更为擅长的是设计飞机场候机楼;还比如“鸟巢”的设计者主要是瑞士的两位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这哥俩一块上小学、中学和大学,一起合伙开办建筑事务所,合作多年。

为什么古代的艺术家默默无闻,今天的建筑师却大出风头?

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当中,秉承了不同的文化观念,拥有不同的文化合法性的依据。对于天安门的设计师来说,他不可能是拿着预先设计好的图纸,与众多竞争者一道前来竞标。当他被选中担当这个角色之后,就会受到一种特殊关照,甚至会被“禁闭”起来——他所担负的这项使命要高于他个人的生命。在凌驾一切的至高权威面前,在皇宫贵族们面前,他只是来自乡野的一名工匠而已。

现代艺术家是一些自由来往的人们。他们与18世纪的前辈们最大的不同,在于彻底摆脱了不管是来自王室还是教会的赞助庇护,不需要迎合权势者们的要求趣味,而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创作,在市场上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因而每件作品都打上了个人的印记。当他们获得了一些光环,成了别人眼中的金字招牌,事情或许变得有些相反:权势者需要他们的程度,远远超过他们需要权势者的程度。

现代艺术家们的工作处境,提示了文化现代性的起点。仅仅说重视“最近”和“当下”而不是“过去”和“传统”,还不足以概括文化现代性的特征,还必须结合这个因素——它起步于神性权威结束的地方。

所谓“神性权威”,这里泛指那种至高无上的、不容怀疑的力量。它不仅体现为某种严厉的现实权力,覆盖和统摄社会的方方面面,有时甚至控制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体现为这个社会精神方面的“最高权威”,负责阐释这个世界,提供人们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包括关于美丑的看法。若有不合,便被视为异端。

在西方历史上,基督教会在很长时间内扮演着这个角色;所谓“教权”,既是精神权威,也是世俗权威,它是最为典型的迷魅力量。在不同民族的不同时期,也曾有过不同形态、不同程度的迷魅权威,将现实权力与思想权力一把抓。任何超出这个框架的人们,都会遭到严厉惩处。这对于从20世纪过来的中国人来说,也并不陌生。

尼采将告别迷魅权威称之为“大爆炸”——“上帝死了”。

马克思以经济关系的变化来解释这种必然性。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以革命家的激情和分析家的冷静描述了某个结果:“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央编译局,1949年)

一般人们总以为自由自主是主动的、所欲的,马克思“不得不”的说法更加接近历史语境,也接近人们的真实处境。接下来是如何将这种语境担负起来,从此将自己担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交付给别人代管。

在文化(艺术)现代性中埋藏最深的潜台词,便是这种自主性。令远在异国他乡的国家大剧院、“鸟巢”以及央视大楼的设计者们获得灵感的,既不是中国政府的规划意愿,甚至也远非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前提和脉络,这脉络与现代建筑有关,而不是权力意志或现成的意识形态。

深入“当下”方能“永恒”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1790年便提出一个概念,称艺术是“合目的的目的性”,所召唤和启迪的正是这种艺术的自主性。

一方面,发现自己处于无依无傍的巨大虚空之中;另一方面,又发现自己拥有无数丰富的可能性,就是这种状况。

艺术怎么办?没有了王公贵族的赞助庇护,没有了教堂的大批订单(就像今天万一没有了作家协会的“终身饭票”),即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事先保证你作品的质量和受欢迎的程度,艺术和艺术家向何处去?

“市场”是一个新的“迷魅”,它通过隐晦曲折的途径,参与和规定你的思想和想象力。艺术所要的仅仅是向市场靠拢和投降?市场的价值即等于艺术的价值?

人们能够想得出来的办法是“为艺术而艺术”。它于19世纪30年代被提出,在我们从前的认知中,一般将这个旗帜下的艺术家都看作是颓废主义的。其实他们的想法中包含了一个正宗的艺术现代性的努力——不能自我放任,而要艺术自律。不能将粗俗的市场趣味当作尺度,以满足金钱作为艺术的目的;相反,艺术应该有自己的尺度和标准。“‘为艺术而艺术’是审美现代性反抗市侩现代性的头一个产儿。”(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商务印书馆,2004年)

这个小团体的艺术主张还提醒人们:一个时代的文化要与其所处的时代相匹配,或者说相匹敌,从而能够在世界和人们自身之间起到一种桥梁作用。文化不能固守自身,它要能够给活生生的世界提供说明,要能够解释眼前的这个世界,与这个世界之间产生能量和气息的不断交流;能够创造一些范式(形式),能够承载人们思想感情,不至于因为过于纷乱没有着落而时时处于气闷的疏离感之中。简单地说,文化要能够成为当下生活的一种对策,而不是停留于某些固定的形式当中。

关键字:艺术,当下,永恒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