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时代与文化精神
随着现代视觉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媒体、数字技术的迅疾发展,技术越来越成为规划和影响着我们时代和生活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这技术在早期呈现出叙述和记录的优越性,在这种优越性的背后,却包藏着某种观看和文化的权力。经济上、技术上的落后直接呈现为文化上的“被动挨打”。另一方面,这技术具有跨文化的潜在的普遍性,在全球境域的气候中迅速蔓生而为一种技术文化。在这个技术文化面前,无论西方或非西方的传统的艺术文化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架上艺术在西方艺坛上的式微正是一例。在前者之中,技术文化作为舶来的文化,在中国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从被注视、被表达,逐渐发展到自我表达的 “民族化”的历程。在后者之中,技术文化由于它与日常生活尤其大众媒体的联系,由于它迅疾发展、日趋便宜的技术性因素,而肆意汪洋地提供和勾画着“全球化”的时代生活的宽广背景,技术影像正在成为今日世界获取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载体。
现代图像技术是一种高度集约化的图像生产方式。技术操作的便利、感官效果的刺激、广泛传播的可能……现代图像技术的发展既是人类生活发展的契机,同时也蕴涵着一种危机。现代图像技术带来一种技术化的集体性知觉,专注和满足把生活和世界订制为某种可见的既有之物旅游的目的是留影存照,观光客们身后不断变换着的,甚至不是风景,而是一些纪念物,一些被曝露在目光中的、被闪光灯不断照亮的现场。在这些现场之外,那么多的村庄、田野、山川……都一掠而过。人们所记住、到达,最后离去的,只是一个又一个处所。这些处所因无数次留影存照被反复确认,但是它背后的生鲜活色的四季和历史,反而被人们忽略和淡忘。这正是世界图像化的一种征候,在现代图像技术的打造中,安静诗意的漓江被改编成色彩绚烂的走秀场,生命万象被订制在似是而非的风景旅游的“广告”之中。生活的现场成为被浏览的景观,由此培养起来的图像时代的观看方式也日益表象化、浅表化。那种流俗的景观化的表象诱引着人们以此为尺度来度量现实,进而以类同化和工具化的力量来支配和订制人的思想和未来。
当代文化的职责在于抵制技术文化的奇观化倾向,抵制图像时代的肤浅与失度,建立传统文化与技术文化互动和谐的环境,重新呼唤一种心灵的文化阅读,并且在心灵的文化阅读中重建文化创造的尊严与深度。
在今天,眼睛的损害不是由于暗,而是由于“亮”,是因为电视荧屏的媚惑和电脑屏幕的跃动,是因为每分每秒眼睛所接受到的超眩超限的刺激。更加重要的是,当习惯了屏幕奇观的眼睛回头看真实世界时,总会觉得不满足。那总在快速浏览的眼睛,越来越不习惯于安静的凝视、凝视中的深思。对绘画的诗意微妙的品味,对文学的倾心阅读,让位给了图像的快速浏览和奇观化的感官刺激。读图代替了品画,快感代替了美感,刺激震惊代替了凝视沉思,进而戏谑恶搞代替了诗意与思想的浸润,低俗嬉戏代替了品位的追求。在这里,图像的符号化以最简单的方式快速制造着各种趣闻和奇观,侵害着日常阅读的视觉资料,进而侵害着人们进入图像建构内部去思考的能力。
同时,图像的符号化又以最快捷的方式强化着技术时代无所不在的工具理性,工具理性与图像的符号化像孪生兄弟一般服务于商品化的消费要求,并从那里获取所谓的“大众化”的回报。于是,文化的观赏者、阅读者成为消费者,那等待着被启蒙和打动的思考着的个体被转换成为嬉笑着的、匆忙而抽象的消费群体。
在图像-消费时代,在所谓读图、读屏的潮流中,保留一双会品画的眼睛,一颗善于阅读的心灵至关重要。我们呼唤严肃诚挚的文化创造,呼唤真正的心灵的文化阅读。在今天,这种心灵的文化阅读何其珍贵,它不止是文化接受的方式,而且是一种文化创造的土壤。它的对象包含着文学、艺术以及这个世界本身,它的敌人是技术性的表象、图像化的消费和肆虐着的低俗化的奇观生产。
就绘画而言,这种心灵的文化阅读是一种深思中的凝神专注。这种凝神专注在往昔西人那里往往是趋向于事物的真实,在中国人这里都始终是一个既心既物的整体。师造化,得心源。视万里之远,得咫尺之间,重在“胸中自有丘壑”。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不拘于一山一水的形貌相似,而重山转水移、载浮载行的群山群水的流畅和变化、气息和诗意。绘画的观察入于目、从于心、出于意,贵在能凝。如此凝视,首先强调摒弃虚妄与定见,是其所是地面向事物本身,将自己完全地缴交出去,承受天地万物的陶泳。宋代大画家李公麟终日观马,用意不分,乃凝于神,胸中有全马,“笔下写生如破竹”。此凝是一种专一。曾云巢取草虫笼中观,又草地间观之,始得其天,“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也。 ”此凝是一种相忘。专一与相忘之间,本身就充满着张力,隐伏着机变。凝神专注,正是这样一种张力与机契的承受,一种心灵借以在望与被望中相往返,并将自身包蕴其中的相融相念、无居无定的界面。
时尚娱乐与人文关怀
许多人都看过一部由金·凯利主演的电影“真人秀”,中文译为《楚门的世界》。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是一个关于大众媒体时代的生活危机的隐喻。
从一开始,这个叫Truman(真人)的主角就生活在一座岛上,岛上一应俱全,自成世界,岛外的信息通种各种媒介传递进来。Truman读书、工作、恋爱、结婚……一切正常,直到他偶然发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漏洞。最后,真相揭开。Truman的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演播室,他生活的角角落落隐藏着5000多部摄像机,把他的每时每刻直播到外面的世界。在外面的世界,无数观众在实时收看着他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对一个单元节目的观看,这不是时间上被压缩的叙事,外面的人们看着他长大,跟他同一时间共同经历生活的烦恼、甜蜜、无聊和痛苦。人们因其真实而被感动,完全忘记这位个体的人生是被精心策划、导演出来的。人们很难忘记Truman发现自己的父母、爱人都是演员之时的不知所措与绝望。他决定逃离这个令人迷惑到绝望的生活,逃离他的 “生活世界”……TrumanShow以相当戏剧化的方式结束Truman面向外面的世界谢幕。Truman的生活是用来被观看的。然而,真人秀作为一种 “真实生活节目”,不仅仅是娱乐形式,而且正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形式。
今天的文艺创作、文化生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尚化、娱乐化、游戏化、商品化的考验。众多的大众媒体正在催生出一种以娱乐为唯一宗旨的“娱乐至死”的说法。我们并不反对文化游戏性和娱乐功能,事实上,在人类文明中,游戏是一种重要存在。对于人来说,娱乐也是一种正当的需求。但我们要将游戏与戏谑区分开来,将娱乐与娱恶区别开来。面对这种现象艺术的创作必须坚守道德的力量,必须坚守人文关怀。尤其当我们面对年轻的一代,这种坚守就更具意义。
因为不幸福而沉沦是堕落,在困境中自持、自强是拯救。艺术所表达和颂扬的正是这种拯救的力量,艺术家的道德力量和人文关怀也正在于此。今天的艺术创作同时还面临着相对主义的文化氛围。文艺的“双百”方针鼓励艺术学术的平等竞争和艺术创作的自由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放弃艺术的高低之分。艺术教育首先要传播的恰是关于艺术品评的能力,关于艺术品质的体验和认识。相对主义却以貌似的宽容来掩饰对于品质的忽略和洞察。正如美术界,动画最有观众,能否要求国画大师们都放下笔墨去画卡通呢?一个艺术家的真正的公共责任是赋予自己的作品以最好的品质。
中国当代视觉创造面临三个基本的境域环节。第一个是跨文化境域与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应当突破“中与西”的二元文化格局,立足本土,贴近生活,探究中国当代文化的自我表述和自主创造的机制。这一环节的要点是警惕文化全球化倾向,建构代表中国主体意识的文化史观。第二个是图像时代与文化精神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要认清图像文化所可能有的技术性表象,辨识图像技术带来的契机和挑战,重视文化精神的执守,建立传统文化与技术文化互动和谐的环境。这一环节的要点是警惕文化的技术化倾向,高扬心灵的文化阅读。第三个是时尚娱乐与人文关怀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要坚守艺术创作的道德力量和人文关怀,坚守艺术作品的品质要求,贴近生活而不照搬生活,表现时代而不追求时尚,开拓创新而不猎奇恶搞,倡扬人文,引导时尚。这一环节的要点是警惕一味的文化娱乐化,突出视觉艺术创作的公共责任。
在今天,视觉艺术创造再也无法完全依托一个自足的个体性的精神冲动和标准单一的技艺训练。艺术家面对的是一个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复杂的现实,审美领域与政治、伦理、环境等公共领域彼此交叠,符号和意义在媒体传播中不断延异。为此,艺术家应该成为具有广阔视野和深刻洞察力的思想者和行为者。文化创造和文化思考是任何一个有责任的艺术家所不得不担负起的身份和命运。
许江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专门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并赴德国汉堡美术学院研修。作品应邀参加“圣保罗国际艺术双年展”、“首届亚太地区现代艺术三年展”、“东方既白·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大展、“美术批评家提名展”等海内外重要展览,获第二届北京双年展佳作奖、“鲁迅艺术奖”、“97中国艺术大展金奖”等重要奖项。长期担任上海双年展艺术委员会主任,组织策划了“上海双年展”等诸多重大展览和艺术活动。出版有画册《被拯救的葵园·许江新作》、《远望·许江的绘画》、《当代艺术与本土文化·许江》、《棋、纸、艺·许江、施慧作品选》、《上海蜃景·许江都市史话之一》、《眺望城市·许江都市史话之二》、《大地上》;出版文集《一米的守望》、《视觉那城》、《南山肖像》,主编多种学术书籍。作品被中国、美国、德国等地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