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突围与回归《台湾三代艺术展》所展现的三大文化出走
突围与回归《台湾三代艺术展》所展现的三大文化出走
作者:曹星原    来源:    日期:2011-05-03

本土意识虽然已大张旗鼓地占据舞台,但是;真正能深刻表现本土文化,当地生活经验的作品却长久缺席。同时已有的表现本土情感的艺术作品中的多元文化化的本土生活经验又不断被虚构成想像的”台湾文化,”在贴满地域文化标签的海市蜃楼般地空间中无法找到文化立足点。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台湾民众对台湾文化的地位的重新定位的诉求日益高涨,心理,政治,和文化归属的寻求最终升华于世纪末的华丽,颓靡,绮丽达至最终的振作。长久以来多次重复但又不尽相同的外来文化对台湾的冲击是台湾艺术家不但早已习惯于在复合式选择中取折衷的思维模式。其间错综、纠缠交织成解不开的网脉,使得台湾当代艺术不可能具备任何单一的本土风格或有创作原型,因而形成极为复杂的多元主义艺术风格走向,这种风格走向常被称为”各种式样的折衷主义”因而也常被误贴上台湾文化主流路线的标签。从笔者对台湾文化和艺术的浅薄了解,从对刘昌汉先生主编的《原乡与流转:台湾三代艺术展》的推敲和研究,深感到”折衷主义”这一概念不但不足以描述台湾文化现状,甚至无法概括《台湾三代艺术展》的总体风貌。本文在企图修正台湾艺术折衷说的基础上提出由”;折衷整合”走向再次崛起中的台湾艺术。

台湾艺术的重新定位

折衷主义一词源于建筑界,特指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而形成的博采众长的特点。折衷主义建筑不考虑固定的地域文化环境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刻薄一些说折衷主义艺术是没有地域性灵魂的艺术,是与台湾彰扬本土意识的文化观背道而驰;只重艺术外观不及文化内涵的实用性的文化妥协。但是《台湾三代艺术展》中的作品却实是对折衷主义的批判。是更接近于康得意义上的文化批判,是对传统主义的批判,是对西洋画的扬弃,更是对标签化现代主义的批评。这一作品传达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批评,不是一般意义的否定,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论战,是一种省思、一种分析、一种深入的具体文化和地域特性考察过程中所获体验的艺术表现。

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严重错位的台湾文化仅仅折衷地借用西方当代艺术文化形式,掺之以本土视觉图像元素来表达本土意识的觉醒是远远不够的。沉湎在地域性传统文化中做体系内部的修正只能等同于一些非西方主流艺术家在散发出腐朽的味道,已被扬弃的民族文化中寻求西方话语阐述的作为西方镜象存在的”他者”相类似。更富有建设性的整合折衷思维方式应是在本土思维的的框架之下,整合地域生活经验,并且折衷多元文化元素以谋求与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这种文化互动中难免存在著杰姆逊所谓民族国家文化与帝国主义文化的”生死搏斗。”但是,只有通过文化的”生死搏斗,”才能完满地将地域性本土文化经验以折衷整合的视觉艺术的形式延伸向国际艺术大舞台的实现。

台湾近几十年的艺术可以概括为:对地域性的突围的和重返家园的双重矛盾而又和谐的文化现象。以下笔者以几个画家将地域性本土文化经验和西方,以及其他文化传统以折衷整合手法的案例进一步阐述他们成功地在主流意识形态语境中重构一个特殊类型的本土故事的陈述经验。这些艺术家中突围成功的有林惺岳早年热切于在吸收西方新表现主义和其他新具象的风格之上,加以台湾区域性文化的图象符号作为他维系本土意识的手段所获致的成功。但他早年作品中那纯正而超载的西方艺术表像既折衷,同时也淡化了本土特性。”家园重返意识”觉醒之后的他重新审视了本土性文化的真谛。他在《台湾三代艺术展》中的”木瓜红了的季节”一画呈现了形象与色彩的?事与现实的本土经验终于连袂。这幅色彩斑烂浓烈而忧伤的画中一字排开的热带果树形成多幅折叠屏风般平面效果,正中是红中透黄的木瓜。几乎是装饰风的原色运用和图像构成的本身从深层意义上与东南亚,台湾南部的自然景观,文化,和生活习俗构成了一个新的图像秩序。沐浴在热带灼人的金色阳光中的远景柔化了浓绿欲滴,艳丽到令人伤感的屏立的宽叶热带植物。画中不再具有东亚那特有的和谐、迷人、在黑白之间探求墨分五色的儒雅效果,更背叛了高更在二十世纪初所创立的描绘热带土著的游戏规则。林惺岳在整合本土生活经验和视觉记忆的同时背离了现代艺术的经典和对反叛了现代艺术的后现代艺术地背离。他的对多元文化的多重背离重述了如夏日午后阳光般无限复遝,绵延,几近于缠绵的台湾乡土情结。

突出中国文化传统重围的刘昌汉的巨幅水墨画则飙现了主体视觉文化—水墨画—的权控和对权控的对抗所导致的多元冲突、多重制衡而产生的和谐的视觉秩序。如同台湾当代文化和艺术正经历著悲壮地由坠落到再次自救的过程。带有照相效果的片断景物的描绘隐喻著正在艰难地通过一个历史的隘口逃离生存困境的自我拯救力的描述。这件作品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北宋壮观的大山水景观;而从现实的角度看,该作品似乎寓意著灾难的大时代中荡宕起伏之后的自我再造。虽然作品取材于美国国家公园的景致,却最为直接地喻示了台湾本土文化与地壳再造运动的相类之处——在多元文化权控下的生存、反抗、和崛起。巨幅大画充分地发挥了尺寸和图像交织互动而产生的宏阔意境和感召力。水墨画是传统中国文化的扮演者,摄影术是现代美国文化的代言人,对扮演者的面具的重新改造,对代言人的语境强制性地地域化则真正达到了从对多元文化的折衷整合于地域性的思考。

“重返家园”的极端例子是黄铭昌的一系列照相写实主义作品;他的作品将观者直接引入了缥;缈、温暖、自恋、有后院般亲呢的台湾乡土景观。他的作品直接地将毫无事件描述性的南台湾的乡村景色置放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中常常出现的那种长时间静止不动的摄影镜头下对景物的沉思。风都没有,如同凝固了的空气中似乎弥漫著载沉载浮的骚动。这一系列照相写实作品虽然没与其他来自台湾的艺术家的风格形成一种”台湾”风貌,但是那具有区域性特质的景致一南亚和东亚共通性的自然景致和视觉思维、表达方式描述了几乎是定型化了的,对台湾情调的怅然凝视。

参与《台湾三代艺术展》中的三代艺术家们对中国水墨画,对日据时文化影响的突围和最后对西方当代艺术主流话语的关注与背离之成功为错位了的台湾文化折衷了多元文化外力影响之后最终重新整合、定位在以台湾文化群体的生存状态及其艺术的表述之中。反思本土知识、文化资源,全新的”台湾本土意识形态”正在成为主导新一代台湾艺术家的创作。

上一页  1 2 
关键字:突围,回归,台湾,文化,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