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说过,傅新民的雕塑创作有别于“纯玩族”,不是无病呻吟,不是无聊打发时间,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天赋。责任与天赋缺一不可,责任感让他思考人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让他深刻洞察人类灵魂深处的情感要素,换句话说,责任感是让他遨游在历史与现实之中,然后深入到人类的心灵当中,成为他们的代言人。“我们这一代人该留下什么?”这句话傅新民常常重复地说。和能够推心置腹探讨艺术的朋友这样说,在思考问题时常常自问,在创作过程中也经常冒出这句话来,以至于这句话几乎近于口头禅。但这句话还不是责任感的全部,仅仅是一部分,但这已经足够推动傅新民把大部分休息日、节假日以及下班后的时间放到创作之中,这也就成了他经常彻夜不眠、挑灯夜战的推动力。
有了责任,必须有天赋。责任是“要说什么”,也就是傅新民说的“我们这一代人该留下什么?”天赋是“怎么说”,也就是该留下的东西怎样创作出来。前面说过,艺术家要能够深刻洞察人类灵魂深处的情感,然后通过适当的艺术手段,不断提炼、概括,去繁就简,将他锤炼出的艺术理念、哲学思辨、道德修养,乃至为人处事等等,都溶化在作品的血肉之中,使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这就需要天赋。从傅新民的作品而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采用如此独特材料,独特表现手段,而又用来表现其独特主题的,无出其右。
要解读傅新民及其作品,我们不得不采取剥茧抽丝的方法,进入作者及其作品的深处,或许可以一窥全貌。
从滴血到感悟</STRONG>
用切割机切割雕塑材料时,碰到硬物突然弹起,落在左手食指上,食指差点被切断,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的落在地上,似落地有磬,滴在作品上,似乎赋予了作品的血肉与灵魂。
从伤指的恢复和作品的诞生,这里面包含了大多的偶然和必然。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件作品,一块经受风吹雨蚀,虫噬蚁造的树桩,在岁月涤荡下清晰坚硬的纹理曲线足可看出历经数百年。这块树桩显然是在它生命终结后留下的一段躯干,我们看到只是树桩的一小部分,另外大部分被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生锈的铁板包裹,其形状是个水滴形,在我们了解了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了解了这件作品的来之不易这后,我们更容易地把他看成是“血滴”形状,以至于这件作品被命名为“滴血”,我们也不感到意外。
手指的伤痕慢慢愈合,伤痛慢慢隐去,最后形成了记忆的一部分。但是作者滴血依然不停,手不滴血,但心仍在滴血。
“我为什么哭泣,因为我太爱这片土地”这是一位诗人如是说。
傅新民为什么心在滴血呢?他的“滴血”作品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我们考察其作品几乎贯穿的二大元素:树之躯干或根部,经过日晒雨淋,虫咬腐蚀,这部分基本上保持了自然的原生态。这部分的材料,大多来自深山野林,它们带着自然的气息,我们把它命名为“自然元素”。
铁板、不锈钢、钢管等金属构件,或取自废料,或有意而为之,这些都是工业社会生产而出,我们称之“现代工业元素”。
“自然元素”的树根被现代“工业元素”的铁板紧紧包裹,我们看到的强烈的对比,强烈的冲突,强烈的节奏。矛盾与冲突,就这样毫不留情地摆在你的面前。
完成这样一件作品可能需要二三个月时间,但构思这样的作品或许要一年、二年或者更长时间的付出。
现在我们渐渐明白这件作品为什么叫“滴血”,为什么作者的心在滴血。
现代的工业在蚕食我们生存的最基本要素——空气和水。森林面积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减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乱砍滥伐等人为因素,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在1990-2000年的十年间,每年平均减少940万公顷。目前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已经下降到38.7亿公顷,占地球表面积的30%,据联合国有关机构公布的数字,全世界森林自然增长及植树面积为520万公顷,而森砍伐却高达1460万公顷!
一方面是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燃煤、燃油的增加导致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的急剧增加。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臭氧层遭到破坏,导致地球温度的上升,而地球温度的上升是造成海洋风暴、大陆干旱、虫灾、瘟疫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氧化碳的增加,除了导致气候变暖,还使海洋慢慢呈现酸性,而且越来越严重,对海洋生物和地球上脆弱的食物链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海洋吸收了全球二氧化碳三分之一的排放量,八位科学家日前联合发出警告,我们的世界正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灾难,与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发生的酸雨现象相似。
这些都是科学研究的领域,现在政治也在逐步介入,例如,“京都议定书”目的就是减少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人类在享受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方便,也必须同时承担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苦果。科学家与政治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有着各自的表述。而对这个问题要从艺术的角度切入与表现,不能不说是极大的挑战。我们仔细品读傅新民的作品,不难看出,傅新民成功地接受了这一挑战,并以自己独特的雕塑语言,成功的诠释了自己的哲学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引入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一高度即是人类社会、动物、自然界的高度和谐。
和谐——矛盾的升华
“凝固的风景之二”,曾经承载现代化的列车的42根枕木,与经历百年虫蚁啮噬、风雨侵蚀的83块原生性根块,形成了对比强烈、节奏明快的组合,这种组合从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到趋于平缓、宁静,甚至到最后你能体会到一种和谐,好象这一件作品本就应该这样创作,这样组合,这样摆放的。即有矛盾、冲突、复归和谐、宁静、沉寂,这在我们大量观看、解读傅新民的作品之后所能感受到的另一种语境。在《凝固的风景》系列,《裂变》系列,《穿行》系列,《对话》系列,无一不是在加强这样的语境。
人与人之间有了矛盾,因此我们强调人与人之间和谐;家庭成员之间有矛盾,我们希望家庭和谐;社会各个阶层出现了矛盾,我们强调社会和谐;人类与我们生存空间、生存环境有矛盾,我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
本着艺术家的一颗赤子之心,体悟人类的良知,畅游在历史与未来,傅新民站在这一视觉的高度,构建艺术作品的和谐世界,阐述人类向往和谐的强烈愿望与理念。这一理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宇宙的和谐,也就是中国传统理念中的“天、地、人”和谐,这应该视为最大的和谐系统。傅新民的每一件作品,都有特定的表达涵意,而所有作品的集合,似乎就是在宣扬“和谐”这一至高无上的理念。这一理念,体现在材料的选择,雕塑语言的阐释,作品的立意,以及体现在创作的全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处在创作高峰期的傅新民,会为我们带来更多震撼人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