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浅的河滩上,一匹倒下呻吟的马,孤独而忧伤。在社会变得日益纷繁复杂的今天,马儿已经被人们遗忘在历史的长河里。这或许是我对马儿的一种情结,悲情的,带有考古学家的心态。我希望我的画面能给观者带来一些思考……”——邱光平
因为“马图”,邱光平近年来倍受美术界瞩目。在他笔下,这些马大多形态狰狞,面目夸张,或彷徨、惊恐,或挣扎、嚎叫,时而跳跃奔腾,时而四处逃窜。不管是驰骋狂奔,还是劫后逃生,其画面的基调都显得凄美而悲壮,充斥着浓郁的悲剧色彩。
就个人图式的建构而言,邱光平为何选择“马”而不是其它的图像呢?批评家段炼曾将邱光平比喻为“当代的骑士”。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因为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就酷爱马,这种酷爱得益于马所秉承的豪迈气度与艺术家自身豪放、洒脱的气质内在的契合;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契合,艺术家开始将‘马’作为视觉的表象,使其衍生为‘当代骑士的自画像’”。然而,在笔者看来,除了艺术家的个性使然外,这些“马图”背后还承载着邱光平对历史、文化、现实的反思与考量。
实际上,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中,艺术家对个人图像的甄选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种个人标识,图像的选择与占有将决定艺术家创作的成败。后现代所昭示的图像时代,以及当代绘画进入图像表达阶段为这一情形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与此同时,当代艺术市场对个人图像的接纳和选择成为了另一种推波助澜的力量,刺激着艺术家们源源不断地去探索和创造新的图像。显然,图像时代绘画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图像为中心,以图像标识个人,以图像去拒斥图像。即便如此,情况也没有因此而变得更糟。因为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不仅会选择那些个人钟情的图像,而且会将图像的遴选纳入历史、文化、现实的诸多叙事话语中,使其有机地融汇,从而衍生出新的意义。因此,就邱光平的作品而言,重要的并不是“马图”能否成为艺术家的个人标识,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些图像能否遵循深层次的历史与文化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