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自由的出逃,还是出逃的自由?——陈曦的双重境遇与对立选择
自由的出逃,还是出逃的自由?——陈曦的双重境遇与对立选择
作者:杨小彦    来源:《东方艺术·大家》    日期:2011-06-27

中国记忆:大阅兵

中国记忆:非典时间

中国记忆:毛主席逝世

我曾经通过对陈曦早期作品的描述,探讨这位女性艺术家的个人观察,那是一种冷眼旁观,一种不动声色的日常叙事,同时不无琐碎,甚至不无唠叨。风格上的狂野不仅呈现了年轻艺术家对表现主义的偏好,更突出了与其所观察与叙述的日常景观的对立。我的意思是说,那一阶段陈曦作品中的叙事越是琐碎,她的涂抹就越是直率放任,以至于在表现风格与主题内容之间,出现了难以调和的冲突。正是这一冲突,构成了此时陈曦对日常秩序的个人反抗。对这一层意思,我在那时的讨论中隐而未发,原因是,如果没有她继之而来的“皇帝的新衣”和最新的“被记忆”这两个系列,以及两个系列中所呈现的风格,形成了与第一阶段的日常旁观与狂野涂抹完全不同的对比,此一时期作品中隐含的冲突,仍然无法独立。然而,有了后来的两组系列,陈曦的特质就因着前后完全不同的风格表达而得到了彰显。

迄今为止,陈曦的作品,就风格言,可以粗分为表现主义与象征主义这样两个阶段,就内容言,又可以因着描绘对象的变化而分为三个彼此相异的主题。前期陈曦主要是一个表现主义者,用粗大而有力度的笔触,结实而不无笨拙的造型,夸张而有所炫耀的色调,描绘了世间万象的各种细节。尽管在大的潮流方面,陈曦这一时期的作品可以归入“新生代”的序列,以近乎无聊的生活细节为对象,试图彻底瓦解自建国以来在油画中所形成的宏大叙事的革命传统,让油画从喧嚣而嘹亮的单调呼喊中解放出来,变成不无谐谑的口语。

以“新生代”为代表的风格对传统的宏大叙事的颠覆的意义,我愿意重复在讨论陈曦作品时所提出的基本看法:

“今天的艺术家们已经对油画的‘宏大叙事’感到陌生了,只有那些过度关心全国美展的画家才会精心选择可能入选的重大题材。关键是,尽管有文化部投资巨额资金启动的‘革命历史画’的创作工程,但重大题材本身已经变成了许多题材中的一种。画家们,尤其是那些独具慧眼的艺术家,他们情愿干自己的,也不愿再为题材是否‘重大’而耗费心思了。”

接着,我着重指出了其中与个人存在密切相关的价值信念:

“如果不是仔细思索的话,我怀疑人们会对这当中的变革及其意义评价不够。在我看来,这种变革是具有革命性的。当我们信守‘深入生活’的信念时,其实我们已经在贬损自己曾经度过的和一直在过着的生活,我们的双眼被戴上一副‘宏大叙事’的有色眼镜,然后在‘体验’当中自觉地按照某种概念来创作。只有把这副眼镜拿走,我们的眼睛才为自己所拥有,然后我们才知道生活,以及艺术本身。”

这是就价值变迁而言的讨论。落实到陈曦的艺术实践上,我们就能明白她自己所指称的“自由出逃”,究竟意味着什么。从“宏大叙事”的压力中出逃,从体制化的展览现场中出逃,这就是自由本身。从这一层看,自由与出逃具有同一性,并在实践中合而为一。

有意思的是,一旦人们的眼光从陈曦早期表现主义的作品挪移到后来的两组系列中时,就会敏锐地发现在自由与出逃之间所存在的裂痕,甚至,陈曦从日常琐碎的旁观状态中出走,产生对典型的白日梦的冷静般的痴迷,再发展到对电视屏幕所播出的“被记忆”的经典画面的凝视甚至盯视,就表现出艺术家一直在自由和出逃之间的挣扎。那是一种任性的徘徊,一种把自由与出逃混杂在一起的痛感,一种女性特有的优雅的入世与反叛性别乃到存在的嘲弄般地弃世的双重博弈。

关键字:陈曦,双重境遇,对立选择,自由,出逃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